稳定币:刘昌用:密码经济4大歧途--区块链、通证经济、互联网化、金融化_ETHE

密码经济

密码经济是基于非对称密码和分布式共识机制建立的更加安全、高效、自由的数字经济。直接解决互联网经济面临的信息安全和信息垄断问题。

非对称密码:1970年代出现的非对称密码技术为个人提供了安全低廉的信息安全工具。个人可以几乎无成本地生成私钥和公钥,实现信息的加密解密和签名验证。攻击者,即使是最强大的国家机器,都无法攻破。

分布式共识:2009年中本聪在非对称密码基础上,采用点对点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共识机制,用于记录和验证人们的货币权益信息,消除了权益信息对中心化机构的依赖,进一步消解了信息垄断的权柄,实现了货币自由。

密码共识,即“非对称密码+分布式共识”,提供了信息社会的自由制度基石:个人掌控私钥,私钥掌控信息,信息记录权益,权益公共维护。

密码共识不仅能够构建去中心化的货币,还可以构建去中心化的身份系统、通讯系统、存储系统、寻址系统,等等。

在这些去中心化的全球经济基础设施之上,各种中心化的应用为了实现低成本的信息安全,并充分利用全球密码共识基础设施,仍然愿意采用非对称密码技术建立身份和权益系统。这些可以称为密码应用(CAPP,Crypto Applications)。

刘昌用:比特币挖矿带来收入与就业脱贫:重庆工商大学刘昌用教授表示:“我们不应忘记,比特币挖矿带来了巨额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帮助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制定者、电力公司和比特币矿工应该齐心协力解决这个问题,”他补充道,“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双赢的交易”。(CGTN)[2021/6/17 23:43:30]

这样,各种密码共识基础设施和建立其上的密码应用将构建起安全、高效、自由的全球密码经济。

区块链

然而,2014年以来,密码共识、密码应用和密码经济统统被“区块链”一词涵盖。

区块链本来是“密码共识”中,构成“分布式共识”的多项技术之一,主要功能是用来嵌套哈希的方式组织分布式账本。2012-2014年比特币在各国受到打压,为了规避“币”,宣扬其技术,人们将“区块链”一次用来指代构建比特币的系列技术。

在对比特币的密码共识性质缺乏认知的情况下,人们从构建比特币的一系列技术中,找出了“区块链”,用来指代全部。这种命名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造成实践的严重偏离:

区块链掩盖了非对称密码技术。2017年浪潮中,人们普遍关注“区块链”,资源用于上链、造链、跨链,建造各种公链、私链、联盟链、平行链、母子链。这些掩盖了非对称密码技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实现信息确权授权的重大意义。

刘昌用:比特币发展从2017年起呈现出金融化趋势:金色财经报道,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知密大学创始人刘昌用今日在微博发文称,比特币的发展从2017年起呈现出金融化的趋势。2017年之前比特币的功能定位是作为支付媒介的货币功能。以太坊则更加淡化金融属性,强调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云计算平台。那时,业内的共识是在货币和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开放自由的世界经济体系。2017年起导致密码货币金融化的重要原因在于:1)比特币扩容失败;2)区块链代币众筹;3)面对价格暴跌,越来越多项目走向了锁仓、拉盘、拉人头的高风险金融维持方式;4)密码货币和密码证券的高流动性和全球交易市场的形成,使进一步的金融产品有了实际的需求和交易的渠道,推动了密码货币的金融化。[2020/4/10]

区块链掩盖了分布式共识。人们关注链结构,忽视了分布式共识或去中心化的根本意义,联盟链和私链盛行。即使是由于去中心化而不可篡改的区块链重要特征,也由于对性能的要求和信息监管要求,而逐渐模糊。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沦为口号,区块链成为各种中心瓜分资源、划分新势力范围的盛宴。

区块链浪费了经济资源。人们用区块链概念错误解释密码经济,所建立的区块链项目没有发挥密码共识的真正优势,缺乏生命力,浪费了大量经济资源。更有甚者,区块链概念逻辑的混乱被、资金盘和各种金融欺诈利用,成为圈钱工具,拖累密码经济。

声音 | 刘昌用:Tether宣布发行锚定离岸人民币的CNHT是市场催生的多赢之举: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知密大学创始人刘昌用在微博发文称,Tether宣布发行锚定离岸人民币的CNHT,这是市场催生的多赢之举,虽然想象空间不如Libra和央行数字货币,但却是更加务实、可期的密码货币新品种。他认为,对于Tether,发行CNHT可以大大消除其运营单一美元稳定币带来的监管风险,这是Tether近期的最大威胁;对于中国货币当局,CNHT锚定人民币,抵押人民币,因此实际上是人民币供给的延伸,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实现;对于密码货币市场,CNHT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弥补了人民币稳定币的空白,增加了密码货币交易的人民币计价和储值工具,将会显著提高市场活跃度,并且减轻来自美元和美元稳定币的市场冲击,提高密码货币市场的稳健程度;对于密码货币用户,多了一种主流货币稳定币选择,并且能够对冲美元稳定币风险,还增加了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投资机会。但他同时也表示,无论USDT还是CNHT,都是私人企业发行的信用货币,其主要风险来自Tether的企业信用。因此,只适合于做交易媒介,不适合长期持有,币用不囤。[2019/9/11]

通证经济

声音 | 刘昌用:金本位、法币、比特币都不是永恒的:知密大学发起人刘昌用在微博上表示:金本位只是特定时期历史现象。西方古代主要是银本位。中国主要是铜本位。工业革命后才逐渐进入金本位。中国不可兑换纸币仅在元朝就运行了100年。所以,金本位不是永恒的,法币也不是永恒的,比特币也不是永恒的。各自在一定技术和社会条件下承担主流货币职能而已。审时度势,面向未来5-50年更有意义。太短会受愚蠢共识干扰,太长我们都死了,没啥意义。[2019/9/6]

通证经济是将比特币的成功解释为代币发行,并认为设计代币的发行激励规则可以重构经济。

实际上通证有悠久的历史,古代的骑士勋章、筹码等代表了一定的身份或价值,本质上都是通证。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出现了一些具有流动性,代表一定价值的数字token。

在区块链兴起之前,我们所熟知的通证有各种商业积分和商业代币,如航空公司积分、QQ币等。比特币出现,尤其是以太坊的ERC20标准出现之后,在去中心化网络上发行和流通通证变得更加容易,成本更低,流通范围更大,更难以监管。因此,才有了2017年的代币筹资热潮。

现场 | 刘昌用:密码技术是无币区块链和通证的交集:金色财经现场报道,今日西安举办的“首届区块链嘉年华”活动上,重庆工商大学区块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昌用认为:密码共识基础设施由开发平台、密码货币和共享存储组成,通证和无币区块链虽然不是去中心化体系,但密码共识基础设施、通证和无币区块链也有交集,交集就是密码技术。他提到,token相当于血液系统,无币区块链相当于机器人,但区块链行业需要有血液才能流动。[2018/8/26]

但是,代币筹资和区块链的兴起,掩盖了非对称密码和分布式共识的意义。一时间,似乎任何商业生态,只要发行一个币,设计一套发行和分配机制,就能够激励生态每个人全力建设生态,并快速扩张。2018-2019年的熊市中,绝大多数此类通证项目都失败了。

把密码经济浪潮解释成通证经济,至少忽略了三个致命问题:

货币是有成本的。货币是市场流通的媒介,企业则普遍采用中心化的资源配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货币系统有运行成本。如果市场规模太小,货币系统成本高于其带来的收益。很多小国,采用货币锚定大国货币的政策,也是为了降低货币系统管理成本和风险。通证是企业内部设立的货币系统,为了内部资源配置,设立和管理一个货币系统,是极不经济的。理性的做法是采用主流货币获得稳定的计价单位和交易深度。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企业有内部票证,也是通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票证都没了,因为缺乏效率。

通证提高企业运营风险。基于以太坊发行的通证,可以几乎不受监管地自由流通和交易,这是高度危险的。因为跟外部市场中的金融操盘手相比,企业并不擅长金融交易,企业将体现内部价值,并影响内部利益的通证置于无监管的金融市场,就像一个人切开自己的血管,跳入满是鲨鱼的大海一样危险。此外,来自市场的金融冲击,也会将企业内部的价值体系打乱,企业失去稳定运行的基础。

通证激励不符合经济规律。通证化的基本逻辑是用代币激励生态用户参与生态建设。但人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由此经济效率才会不断提高。用户被各种应用激励投身各种应用的建设缺乏经济效率,实际上他们从单个应用所能获得的激励也很小,分散精力在众多通证获取上而荒废专业的机会成本非常高。反而是职业羊毛党更有优势。

简单说,通证模式有上千年历史,在密码共识的改造下,通证的流通性和效率都有所提高,但并不足以成为一场革命,只能是密码经济和信息革命一部分。

互联网化

密码经济是互联网经济的升级,是用非对称密码实现个人信息安全,用分布式共识实现去中心化全球经济基础设施,从而解决互联网两大病灶的新的经济形态。但为了迎合用户习惯,也由于认知的偏离,尤其是“区块链”概念掩盖“密码共识”内核,导致很多所谓“区块链应用”与“互联网应用”没有本质区别。主要问题是:

隐藏私钥。“个人掌控私钥,私钥掌控公钥,公钥绑定权益”是密码经济解决互联网经济信息安全病灶的核心,也是解决信息垄断病灶的前提。但现在各种所谓的区块链应用根本不懂得私钥的意义,纷纷以账号、密码、短信验证、邮箱验证等建立账户安全系统,即使是主流的钱包应用,也采用助记词将用户与私钥隔离。无论币圈、链圈,甚至很多开发者都没见过私钥,更不会签名验证和加密解密。这就完全失去了个人掌握私钥实现的信息安全优势。

中心化app。由于区块链误区,所谓区块链应用被分为有币区块链和无币区块链两大类,前者即通证经济,后者可以称为存证经济,即“上链”。这些应用都是由app保存用户私钥,多数是私链存储数据,甚至很多连“链”和“私钥”都没有,就是原来的互联网应用,把原来的积分系统或数据库冠以“区块链”。

还有更多互联网经济的流行模式和思想充斥在区块链领域,甚至可以说,现在主要的区块链应用只不过是互联网应用换了些高大上名称而已,比如“信任机器”、“价值互联网”,等等。互联网核心的信息安全和信息垄断问题依然如故。

金融化

金融化是说各种所谓区块链应用创造的真实经济价值很少,主要用做金融炒作的工具。金融化是比较客气的称谓,不客气地说,是“化”,用二宝的话说,“区块链就是个大”。

2017年之前,区块链的主体是密码货币,比特币是代表,主要目标是成为去中心化的世界货币,支付是当时努力的方向,除交易所和矿业之外,业内关注的主要产业集中在支付领域,微软、Dell、Steam等接受比特币支付。但2017年扩容失败,拥堵和高手续费导致比特币的主流支付几乎团灭,剩下那些不在乎手续费和拥堵的大额交易,大多与黑产相关。

2017年下半年的代币融资狂潮和暴富效应,彻底改变了区块链的方向。原本基于去中心化的密码货币,延伸更多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改造全球经济的理想,变成了用区块链概念包装各个经济领域、发行代币、融资暴富的财富掠夺盛宴。

2018年熊市开始,代币融资泡沫破灭,但金融化就像吸鸦片一样,已经无法停止。各种杠杆、借贷、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为了生存,即使立意高远的明星项目也不得不搞staking锁仓拉盘。defi成为区块链的热点。无币区块链领域,“区块链”概念股则是更高层次的金融化了。

离开了密码共识解决息安全和信息垄断带来的互联网经济底层变革,离开互联网经济底层变革扩散到经济各领域带来的巨大经济增长红利,这些金融化的所谓“区块链革命”完全是无源之水,只能是零和游戏,与无异。

金融化或化是区块链领域各种错误认知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认知错了,实践就创造不了价值,而社会关注度又这么高,自然就成为,而且是缺乏监管、极不规范的、子横行的。

是庄家和专业徒的乐园,却是对密码经济建设者的屠宰场。但是,如果没有建设者创造价值,也不能一直开下去。所以,无论建设者还是徒,都应该反思区块链,回归用密码共识变革世界的密码经济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59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