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BSN长话短说之三 | 央行数字货币的格局态势与应用路径_数字货币怎么开户

CBDC全称“Centralbankdigitalcurrencies”,译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的电子形式,家庭和企业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付款和储值。

2014年中国即开始数字货币展开深入研究。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本期链得得“不得了”对话,围绕央行数字货币的格局态势与应用路径展开讨论,参与嘉宾均植根于区块链相关领域,有着多年海外从业和金融投资行业的专业背景,并有对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进行直接参与和研究工作。

本期特邀嘉宾与精华观点:

※AmberGroupCEOMichaelWu:

加密金融已经走到了2.0的时代,数字货币不仅仅是货币的数字化,它的可塑性、商业模式的可拓展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新型的央行数字货币,它是更广义的加密资产里面越来越重要的一种资产类型,它具有很多新的属性,可编程性、可拓展性,它的应用与传统的法币单纯数字化是截然不同的,它有更广阔的应用,包括它对于终端的用户,终端的受众,它的使用企业也将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人们对于央行数字货币存在的质疑,会随着基础设施与监管体系的完善逐步消失。

未来,所有金融机构、银行最终必然转型成为科技公司。

※AlgorandFoundationCEOSeanLee:

央行数字货币目前存在两种形式,不管是国家主导还是基金会模式主导,目的均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效率,将透明度升高,同时兼具政策监管方面的考量。

各国都在央行数字货币上发力。从美国的角度出发,它未必需要发行一种央行数字货币,它去支持已经完善的稳定币体系就已经足够了,例如USDC。从而让他们多一点时间,可以看看其他国家的应对方法,然后美国肯定会再有一套新的法规出来让其可以适用,从而又重新回到“一哥”的地位。

※链得得&ChainDD总裁李非凡:

美国联邦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可以使用公共区块链和稳定币进行结算,核心点在于使用公共区块链,用公共区块链完成验证、存储、记录和结算。美国目前为止从来没有在官方公开发行,或者说要说过要做一个美元实体的数字货币。但其实USDT、USDC和DAI已经被默认可以进行银行账户的支付结算交易,可以算是合规的数字稳定币了。

从公链思维的央行数字货币角度,不需要官方以法币作为价值锚定物去发行一个具体的数字货币。只要把目前为止加密市场上的游戏参与者合规纳入到整个监管的可追溯架构之下,就可以利用现行为止一个市场化的思路,让大家以美元为最终价值锚定物的“央行数字货币”,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元能够流通的地方迅速地普及。

未来央行数字货币要真正达到它的可拓展的预期,首先就一定要跳脱银行的账户思维,包括我们现在所有看到的第三方支付,所有移动支付的核心体系。金融机构科技化趋势不可避免,资产将会流向更有价值的地方,或者回报更高、更安全和更可控的地方。

从银行层面来讲,银行会有变化的地方,因为整个主流的商业银行都是央行数字货币的二层分销网络,利用这样的机会,可以开发更多的协议化金融衍生产品。

※北京红枣科技有限公司CEO何亦凡:

央行数字货币具备三种属性:

第一,一定是匿名的或允许匿名的。

第二,资金转移是不需要任何中间商,进行点对点支付。

第三,可以流通,不需要任何人管控。

未来5-10年,央行数字货币仍需要各个央行去研究、适应、推动,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有可能稳定币开始锚定法定货币,然后大规模开始流通。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将从电子支付开始,最终,个人所有的钱将是100%安全性,100%隐私性,100%流通性,没有任何中间人,并且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全球自由流通自由兑换。

以下为对话实录,略经链得得编辑:

话题一: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与区别

何亦凡:首先探讨一个概念:数字货币是什么?与电子支付有什么区别?与法定数字货币又有什么区别?

SeanLee:CBDC有很多种类及形式,比如:直接由国家主导、公司与国家合作开发或者跨国之间的项目。

目前CBDC主要为两种,第一种是由国家主导的央行数字货币,与市场流通的法币同等性质。第二种据我了解有采用基金会主导的形式,希望利用市场上的流通以及人们对它的兴趣来普及,从而带领主导方及时调整运作形式,但它仍然属于国家性质的数字货币。

不管是国家主导还是基金会模式主导,都是想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效率,将透明度升高,同时兼具政策监管方面的考量。

我相信在2021年,可以看得到各个国家都会有更深一步的交流,也会产生出项目上的变化。

MichaelWu:这里面其实是两层概念,我们说到数字货币,不管是央行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货币名词概念,我觉得有一个误区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一就是所谓货币的数字化,这种形式已经存在很久了。比如银行的记账一旦电子化,它本身就已经数字化了,同样电子支付也属于这一类。它本质上依然依赖于传统的银行系统,以一种电子化的记账方式记录所有信息,这是我理解的第一层“货币数字化”。

第二层的数字货币或者央行数字货币,包括咱们的DCEP、其他国家所发的CBDC,还有非主权所发的数字货币,例如:Facebook的Diem。而这一类真正的数字货币与数字化区别在哪里?

我觉得它们的区别在于从创造方式到整个货币的性质,远超于仅仅作为货币的作用,它的可塑性、商业模式的可拓展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认为加密金融已经走到了2.0的时代,2.0的时代意味着它有更广义的加密资产定义,而这个加密资产更广义的定义其实是一直在发生,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从最早的加密资产到美元稳定币,美元稳定币本质上已经把传统的资产通过上面的方式变成一种加密资产,变成加密资产之后不仅有巨大的流通性,还有更优越的实用性以及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可能性。放到链上它就具有了可编程性,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各种业务生态,比如:需求中心化的各种协议。那么央行的这些数字货币,比如说我们中国的第一批DCEP,它是一个智能合约,是可编程的,包括通过与BSN这样的区块链服务协议合作,具有巨大的可拓展性。

我们认为这一类新型的央行数字货币是更广义的加密资产里越来越重要的一种资产类型,它具有很多新的属性——可编程性、可拓展性,它的应用与传统的法币单纯数字化是截然不同的,它有更广阔的应用,包括它对于终端的用户、终端的受众,它的使用企业也将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海外的拓展。加密资产天然带有一个属性,作为一种存在于互联网上,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资产,它自身是跨国界的。那么不管是各个国家地区性的贸易结算、全球资产的重新定价,它都具有潜在重大意义。

这就像互联网变革了传统企业一样,传统的企业大家本来没得选择,有了互联网之后成本降低,用户用脚投票,现在金融行业也一样,正在被这样的区块链加密金融技术革命。

目前大家的感知还没有那么明显,但随着时间越久,随着在它基础设施完善,搭建的layer2的各种应用、各种新的商业模式越多,大家感受到的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非凡:最近有一个热点新闻,美国货币监理署表示,联邦银行和联邦储蓄协会可以使用公共区块链和稳定币进行结算。这个消息的核心点在于使用公共区块链,用公共区块链去验证、存储、记录和结算。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美国目前为止从来没有在官方公开发行,或者说要说过要做一个美元实体的数字货币。但其实USDT、USDC和DAI已经被默认可以进行银行账户的支付结算交易,可以算是合规的数字稳定币了。

从公链思维的央行数字货币角度,不需要官方以法币作为价值锚定物去发行一个具体的数字货币。只要把目前为止加密市场上的游戏参与者合规纳入到整个监管的可追溯架构之下,就可以利用现行为止一个市场化的思路,让大家以美元为最终价值锚定物的“央行数字货币”,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元能够流通的地方迅速地普及。

以这样的思路来看就是去中心化的,就是公链思维的央行数字货币。而中国的数字货币更像是一种法币的数字化,但其包括可编程可迭代,可扩展的一些前景都是非常好的。从中国角度来看,官方从中央的角度去发行两个分销的激励层,包括我们潜在的运营商、潜在的大厂,去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去分发央行数字货币来普及推广。这可能对于中国来说或者对人民币来说具有更好的分发效率和效果。

但央行数字货币的价值底座究竟在于哪个地方?目前为止市面上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原生的数字资产为锚定的数字货币或者央行数字货币,或者说央行的稳定币,那么另外一个则是以法币为核心价值锚定物的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可能还看不出来端倪和差别,但是未来真正在支付端、应用端、跨境的支付端实现效果的时候,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基于一些原生的数字资产作为锚定物,还是以法币作为锚定物,未来将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支付和资产的道路,因为其中的差别,导致其信用扩张性都会有巨大的改变。

SeanLee:我个人认为,从美国的角度出发,它未必需要发行一种央行数字货币,它支持已经完善的稳定币体系就已经足够了,例如:USDC。从而让它多一点时间,可以看看其他国家的应对方法,然后美国肯定会再有一套新的法规出来让其可以适用,从而又重新回到“一哥”的地位。

何亦凡:人类社会最早是使用现金的,而且使用了几千年而改变也就是几十年前,那么现金是什么?大家拿在手上,这个钱就是我的,别人谁也拿不走,当我去支付的时候,我的支付动作就完成了我们今天说的结算。

但是这种交易流通性很差,目前所需要的跨省甚至跨国交易效率非常低。所以出现了银行体系和电子支付体系,方便程度大大加强了,包括国际的Swift,尽管较慢,但能让国际的汇款得以实现,原来可能几个月的事情缩短成了几天,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力。但是这种体系实际上将现金的属性抹杀掉了,实际上钱的所属权和控制权不在你手里,为了使用银行的服务进行存钱操作,然后他用你的钱去挣钱,所以说你对资金管控权和处理权是有问题的。

其次,结算或支付行为需要通过一个中间机构,那就是银行或者银行与银行之间,这也导致支付过程增加了一个环节,对我们来说就增加了成本和时间。我认为最好的支付方式仍是你手上是现金,但是所有的结算和流通又像电子化一样,迅速地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央行的数字货币发行,实际上是在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央行的数字货币它是法定货币,和我们手中的现金一样是货币。它具备了三种属性:

第一,一定是匿名的或允许匿名的。第二,资金转移是不需要任何中间商,进行点对点支付。现在银行破产,按照中国法律你只能拿回来50万,去除中间商后银行是否破产则与我没有关系。所以我觉得这才是让货币又回归了本质。

第三,可以流通,不需要任何人管控。实际上我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最终的形态应该是这种方式,现在来看区块链是最合适的技术,有它作为技术的底座,是最容易实现的。

金融一定是发展缓慢的,例如互联网,真正各大银行拥抱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给大家提供服务,是互联网出来10年后了。

央行数字货币走什么样的路线?刚才提到了它的资产锚定,有它的这种原生性,中国的DCEP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它离我们的终极目标实际上还是比较远的。因为它现在的整个结构还是账户余额制,只是账户开到了央行,它并没有开展商业银行。也就是说如果商业银行倒闭,我们是能得到保护的。

但是哪怕是双离线去结算,还是有一个登记的动作,也就是说它还是要有一个中间的资金撮合。而当央行走得慢的时候,是不是民间通过稳定币的方式走得更快?如果在未来三年,全球200个国家有150个国家都直接做了终极央行数字货币,我觉得就没有稳定币存在的必要了。

未来5-10年,央行数字货币仍需要各个央行去研究、适应、推动,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有可能稳定币开始锚定法定货币,然后大规模开始流通。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将从电子支付开始,最终,个人所有的钱将是100%安全性,100%隐私性,100%流通性,没有任何中间人,并且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全球自由流通自由兑换。

话题二:央行数字货币的信任制度

SeanLee:大家对新兴的金融体系都存在一个“信任”的问题,比如:使用各大商业银行,一旦出现问题至少可以联系到对方解决问题。以区块链为底层架构的去中心化货币出现后,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信任”又从何而来?

何亦凡:首先现在的货币已经脱离了金本位的货币体系,也就是完全基于“信任”,现在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100%基于你对国家体系的一个“信任”。

未来,对于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或者基于法定货币的稳定币,还有一些就像咱们现在的虚拟货币,它没有锚定任何东西,它就是基于大家共识的价值。就像现在购买商品,你是选大厂的还是选小厂?我们相信大厂产品的质量,但是大厂的产品会贵一些,小厂的产品可能便宜也好用,相信到时候市场上数字货币也会有多种形式供大家选择。这同样也在于货币的流通,例如:在香港支付可以选择美元、港币、日元等多种形式,选择便是基于对货币的“信任”,相信它永远是存在的。

MichaelWu:法币是一种信用货币,它背后的本质是政府的信用,以及大家对于政府的货币体系以及整个偿还能力的一个信心。

另一个层面则是使用体验上的信任。目前,资产通过银行,它就变成手机上一个实体化的东西,出现问题可以联系银行的客服,而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自己管理钱包,发生私钥丢失的情况该怎么办?这个阶段类似于互联网早期颠覆商业模式大家的困惑,后来电商繁荣,大家默认这里面有一整套从监管机制到商业服务的完善体系。

随着时代、技术以及随着整个商业体系,整个基础设施的完善,默认公众的认知会越来越清晰,就像我们认为银行的体系是完善的。目前也有很多技术公司在探索如何把复杂的体系变为简单可控的东西。

这些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大家的认知以及信任也会跟上,会越来越认为这个东西就是安全的。它可能还是有一定概率在某一些环节出现问题,但概率会越来越降低,导致大家默认为这个东西就是安全的,我就是对他有信心的,我愿意去使用它。我相信未来的5-10年,大家会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整个基础设施,包括背后的信息非常熟悉的,届时有可能反而会认为纸币不安全,纸币会丢失会被偷等。此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也会有相应的监管体系去应对。

我认为现在很多的不信任其实是不熟悉、门槛太高,因为这些基础设施不完善,当所有设施都完善且门槛大大减低,人们自然而然会对其有信心。

李非凡:如果说要“信任”的话,未来一定会经历一个混战的阶段,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讨论,包含其中的矛盾及跨链支付等。但未来可能只会出现几个核心的法定数字货币,这里面可能就有一些联盟链或公链的思维。

另一方面,还存在另外的商业社会机会。锚定于原生加密稳定资产的这些数字货币,也就是稳定币会持续地在市场诞生,它就好比在全球海洋上的公海,你没有办法把它彻底的纳入到某一项监管行业当中。但是它毕竟要联系整个全球的流动性,也就始终需要一个公海的角色去扮演这样的原生资产,为锚定物的稳定币,或者说你可以理解为它就是类似于央行数字的稳定币。

此外,从微观层面老百姓怎么去看待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我发现央行数字货币在目前看起来可能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里面涉及到未来的可扩展可编程,包括隐私性或者支付的便捷性以及离线支付,本质上和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没有根本的区别。那么根本的区别在哪?其实就是账户思路的区别。

未来央行数字货币要真正达到可拓展的预期,首先就一定要跳脱银行的账户思维,包括我们现在所有看到的第三方支付,所有的移动支付的核心体系。

真正的自金融时代,大家可以真正的控制自己的资产、数据以及资产流动的方向,哪怕未来可能要进行一些资产的杠杆或者资产的信用再放大,可以去抵押自己钱包里面的资产,实实在在的去做一些金融衍生收益,这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才可能更好的能保护自己的资产,并且只要可以接触网络,你都可以用一个资金金融的数字体系,去满足所有的支付和财富转移的需求。

所以,到目前为止,本质上确实还是感受不到太多的实际变化,可是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天翻地覆的,只是这个逻辑目前为止我们可能还没有想到或者研究的太深,现在还是在探讨层面。

话题三:央行数字货币及新型金融体系对银行的冲击

何亦凡:实际上对个人来说感受不会非常明显,但是对公则完全不一样。目前收支双方是有一个时间差的,不管速度多快都是存在中间商的,而数字货币则能真正实现点对点支付和实时到账。

此外,我有一个考虑,当技术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我作为一个公司,有几千家供应商、几万家客户,全部都是公对公,那样的话整个财务体系即可以完全脱离银行。

这就引出来我下一个问题,如果未来发生这样的情况,银行怎么办?是否会淘汰银行?

MichaelWu:在各个国家不同的监管划分及细分领域下,其实现在银行扮演了很多角色。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银行都扮演着一个综合性的角色,即是你的资产托管方又是你的支付结算方,还包括各种后端的金融服务,比如:投资品、理财产品等。它甚至会对用户分级,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非常专业的管理资产。而银行这些不同的功能,现在都在逐步被技术所取代或者去迭代。

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本质上并不是企业自身去掉了银行,而是说企业应用这种技术,让这种技术去取代银行的托管功能以及结算功能。那么银行的其他功能也可能被其他技术去迭代,当然技术与拥有者其实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情,技术的拥有者也可以是银行,技术的使用者依然可以是银行,银行可以变成科技公司,银行可以变成金融科技公司,银行甚至可以变成一个智能合约,可以变成一个协议。

2011年,高盛CEO曾表示,高盛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再是一家银行。我觉得这是很有远见的,所有金融机构银行最终必然转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

SeanLee:金融机构转型为科技公司其实讲了很多年,但实现的很少。我相信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方向,例如:今年的疫情对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银行在报告时会提到技术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定会走的路线。

重点在于银行业能不能够把自己抽出来,然后去突破这个观念,重新把一些现有的产品用区块链这种新技术架构组建,这个可能是比较难去进行的下一步动作,不过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发生这样的改变。

李非凡:大银行包括来自纽约的科技公司对于金融公司的科技化就一直在讲,包括当年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动支付在颠覆银行储蓄的这一块的业务上,首先我觉得这个趋势肯定不可避免,它的一些资产会流向一些更有价值的地方,或者回报更高、更安全和更可控的地方,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个从银行层面来讲,银行会有它变化的地方,因为整个主流的商业银行都是央行数字货币的二层的分销网络,利用这样的机会,他们可能会开发更多的一些协议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在可控的聚合储备不大量外流。

第三个可能会从一些监管手段上去保证合规化的资产流动的方向,能够在自己的可控范畴之内。

对于近期大热的灰度,曾与他人探讨过在中国未来可行性之内,有没有可能探索出一种像灰度一样合规划接纳加密资产,或者说锚定于加密资产进行衍生化的迭代的产品出来。得到的结论会比较悲观,所以说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推动。

第一个是推动我们自己在技术和产品创新化的方向往前走;第二个确实是需要监管机构和合规化机构对于这个事情的理解需要加深。如果说这个事情大家理解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效率的倒退或者说一些误伤。

因此如果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的话,我还是相信以中国目前为止的决策机制和决策效率,是一定会去迎合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的。但是与此同时我还是并不太认为说未来5-10年银行会在这一个环节被取代,毕竟目前为止它的规模还是可控,还是比较小。

第三个,即便它的规模有爆发式的增长,它也会有一种更好的机制来保护,来释放牌照,或者释放一些监管合规的机制也好,去弥补可能出现的外流的风险。

何亦凡:其实人民币的国际化非常难,因为咱们有外汇管控,当你还有外汇管控的时候,就无法实现自由兑换,人民币的国际化只能让其他国家直接用人民币,要实现这个策略,现在数字货币是最有可能的。

但是这个技术是个双刃剑,也就代表当人民币不够灵活的时候,将来完全是有很多企业可能在中国直接使用其他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跟国外的生意伙伴直接进行结算,因为它不再经过银行了。但是对央行数字货币来说,有些企业完全用美金去做生意,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两家中国企业最后用美金在结算。

现在我们的监管层要看到其他国家和我们中国的现实情况,它最后会出现博弈,而且央行数字货币确确实实是能让人民币走出去。但是你的步子和你的策略点应该怎么去布局?如果做得不好,反倒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所以说监管机构真的要考虑,不要在5年或者10年以后,中国的企业拿港币的数字货币或者美金的数字货币在中国境内进行直接结算。

李非凡:现在来说的话,央行数字货币其实中国在政策上有一个隐性利好,在过去的一个月,大家都注意到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了需求侧改革。

大部分人可能有他的理解,在我看来这可能隐性利好央行的数字货币。本质上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发钞主体是谁,而且中国法币的发币主体有可能会在未来会出现哪些的权力的分化和变化。这中间可能有三个部门,第一个毫无疑问就是央行,央行所掌管的整个的货币管理、发放、研究和监管的职能。

第二个其实大家可能还没有注意到,从需求侧改革所衍生出来的另外一个核心的部门环节是财政部。大部分中国大型的国债,只有财政部的数据是最全的,它最了解在需求端的需求。但是这个数据可能央行是没有办法掌握的。

第三个部分,相对于前面两个强势部门来说,可能话语权稍微弱一点儿,就是发改委这部分所锚定的大型项目的审批和预算孵化的职能。

我们未来要看央行数字货币如何继续往下发展,其实也要关注一下财政部的层面,中国的主体债的发行层面和需求端的层面,以及货币的发行,货币管控层面,还有中国大型项目的产生和划拨层面,究竟哪一块有更好的数字货币表达的话语权。

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效率在未来达成的某些机制,可能会影响中国数字货币普及的进程和速度,以及它的规模。大家可以把声音和目标全都盯着央行,央行毕竟只是货币利益和财政利益的某一个出口,但是也别忘了中国还有财政部这么一个实权部门。

话题四:展望2021

SeanLee:从技术层面的话,我们今年的交易速度已经可以达到每秒446,000个,其实最主要也是希望吸引一些大型的项目。如果大家稍微有留意的话,我们在进行非常多跟稳定币跟CBDC的一些合作,我们相信从这些项目上面的传下去的需求绝对是非常的大。

我们希望从生态圈平台上面,可以成立一种自动外汇转换的兑换的一种功能。在邀请我们生态圈里面的一些合作伙伴,在上面可以产出更多的金融产品。

MichaelWu:我们在2020年10月底推出了我们的产品矩阵,从面向全球个人C端用户的AmberAPP,到面向机构专业端用户的AmberPro,以及我们全年无休、7天24小时的专业的服务团队,伴随着我们的产品矩阵,我们希望继续扮演好我们的定位。

Ambergroup的定位是“yourgatewaytocryptofinance”,我们希望成为越来越多的用户从基金机构、企业、高净值到全球个人用户,进入加密金融世界的桥梁以及伙伴。我们将伴随大家从开始投资配置加密资产,到开始应用加密金融加密资产的方式,去管理自己的整个资产组合,管理自己的投资行为,再到去消费使用支付加密资产或加密货币这一整个流程。

李非凡:今年就是进一步的把中国和美国或者其它更大的范围内国家之内,对于加密资产和数字货币之间的鸿沟更好的桥接起来,更好的打通彼此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说互相借鉴的渠道和脉络。

另外一块是和BSN的合作,希望从这个产品和从实际的产业推进层面,在北京、江苏、海南或者其他地方,更好地把区块链落地应用,尽快把实用的商业价值给它跑起来。在实操层面没有什么比把一个传统的资产利用区块链的思路和方案,做出降本增效的效果来得更好,我们需要这样的案例破局。

何亦凡:我个人还持一个观点,支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支付宝、微信,它们带动了中国整个移动互联网无数的商业模式。

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支付属性,大规模开始流通以后,它会带动几乎所有信息化行业、信息化系统。不管是银行、企业或政府,都会用区块链技术,去与这些数字货币进行对接。

央行数字货币对整个区块链行业将来一定是一个最大的推力,甚至通过央行数字货币会让现在公链的虚拟货币逐渐的去关联线下的资产,把整个盘活,不仅是投资属性的共识价值,而是它有传统经济的价值,那样的话整个行业就蓬勃发展起来,央行数字货币以及将来基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稳定币,它能把所有东西打通。

这是我们BSN在2021年很核心的一个项目,在BSN上打造基于CBDC和稳定币的支付层,这样的话很多信息化系统也可以接入。不用去管将来各个银行接何种稳定币,通过我们的网关,可以处理开户、转账、兑换。现在BSN也联合了一些大的银行和科技公司,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设计和研发阶段,争取能够在6月份到8月份之间能推出一个让大家试用的版本。到时候可能还没有央行数字货币,但是肯定有一些大的稳定币接进来。

最后再说一下货币的事情,货币之所以产生,实际上是把生产力转化成产品,最后要变成我们需要的东西。它作为一个媒介,出现了货币属性。货币的发展,流通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快的,所有权一定是越来越强的,安全性一定是越来越高的。

我们按照这几个特性去看,央行数字货币确确实实是下一个阶段,但是大家如果有兴趣再往前想,再往下想50年,将来货币是一个什么样的属性?200年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属性?这中间会有无数的机会。大家在这上面多研究一下,多花精力,会想出来很多创新点,甚至可以做出一些改变人类社会的事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2:98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