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肖磊:央行数字货币目标明确 但低估了美国思维_比特币今日价格行情美元

在2019年8月10日的一次金融界精英论坛上,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再次详细阐述了央行数字货币研发的具体进展和未来最终呈现形式。

从具体传递出来的信息看,是全方位的,但很多依然是书面语言,我这里跟大家用大白话解读一下关键点,里面其实有很多是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重要信息。

第一个是,受到某种刺激,央行过去一年加班加点的搞数字货币

按照穆长春的说法,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是从2014年开始的,已经持续了五年,前四年好像不是很着急,但从去年开始,不知是受到什么刺激,整个研发团队就开始加班加点的干了,从每天早上九点一直干到晚上九点,而且一周只休息一天,至此,相关系统开发可以说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程度了,只要银行系统能支持,上面一声令下,就可以推了。

到底央行在一年前受到了什么刺激,目前不得而知,但我看了一下一年前,也就是去年六月到八月之间发生的事情,或许能找出一些端倪。

声音 | 肖磊:美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不是一刀切,而是更倾向于制衡的市场:金色财经报道,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表示,美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来美国的监管方式不是一刀切,而是更倾向于一个制衡的市场,可以先将其纳入到监管体系,这与欧盟、中国等大陆法系中从上而下的明文规定不一样,美国则是从下而上,有市场需求,就会配备相应的产品和监管机构。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的金融发展阶段也不同,美国对于数字货币的监管基于金融开放的发展方式,而且美国传统金融力量非常大,金融产品非常健全,所以对很多金融创新,包括数字货币等,民众没有那么热衷,而中国等国家还需要考虑资本自由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监管方面也很难跟得上。整体上看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2019/11/22]

去年六月份,美国首次开始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人民币汇率走低,国内市场民众对数字货币的需求增加,国家从舆论层面开始整顿,包括央视财经制作专题“聚焦代币市场乱象”,网信办对诸多自媒体封号,五部委发布风险提示等。而去年六月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一个月内公布了4项专利申报,到了去年九月的时候,央行总计申请了49项法定数字货币专利。

声音 | 肖磊:比特币可对抗美元收割:财经评论员肖磊近日在公众号发文称,新兴市场发生货币危机,民众的选择要么赶紧换美元,要么是囤积黄金或其他实体物资,但现在有了一个新的选择,就是比特币。而比特币整个运行系统,以及新的比特币产出,几乎掌控在“比特大陆”这家中国企业手里。要对抗美元,防止未来被一次性收割,中国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不要把自己搞死,第二件事情是从等各种角度,支持欧盟提出的新的全球性结算体系(只有欧盟有这个实力),第三件是给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提供稳定的算力,把加密货币领域的铸币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推动更多类似于比特大陆这样的国内企业上市,将中国的多余能源全部转换成算力。[2018/10/4]

也就是说,从去年六月份开始,中国从两个层面加强管制,一个是舆论层面对数字货币的引导和控制,另一个是从央行层面建立民众对中国官方数字货币的信心,央行肯定是接到了指示,要求加快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的步伐,所以才有了穆长春所说的,过去一年“996”工作模式。

声音 | 肖磊:纽约批准两个稳定币 或为美国要开启“数字货币本位”:知名财经评论员肖磊近日在公众号发文称,纽约金融服务部批准的这两个稳定币,其实从政策和战略的角度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批准了一个企业的商业需求或业务模式,或类似于批准了一个信托或ETF之类的,其实真正的意义在于,美国正在利用这次机会,重塑美元,以及重新规划美元的全球性战略。与其说基于美元的稳定币的发行,是一种数字货币市场和区块链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的飞跃,倒不如说是美元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寻找到了新的本位。一种可能性是,美元在经历了“金本位”、“石油本位”之后,可能要开始“数字货币本位”了。未来,在很多地区,跟“中国制造”为本位的人民币所竞争的,可能不是现在的美元,而是以区块链智能合约为本位的,美元稳定币。[2018/9/14]

第二个是,央行已经从某种程度上,承认了比特币、以太坊的合法存在

穆长春说,去年双十一的时候,网联的交易峰值达到了92771笔/秒,比较一下,比特币是每秒7笔,以太币是每秒10笔到20笔,根据Libra刚发的白皮书,每秒1000笔。

金色独家 | 肖磊:传统市场缺乏可以直接交易的比特币衍生品:据外媒报道,加密货币现货价格在2018年的前两个季度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尽管市场情绪看跌,但CBOE和CME集团在2018年第二季度出售的期货合约大幅增加。针对目前比特币现货市场低迷,然而期货市场交易量却上涨的态势,金色财经独家采访到数字货币分析专家肖磊,他表示,“这两个交易所市场的比特币期货合约,本身是一个新品种,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因此这个过程肯定是交易量放大的过程,但整个来看,由于处在熊市下跌的过程中,期货实际上更容易被投资者接受,因为可以顺势做空,这个对很多此前不看好比特币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可信的参与渠道。整体来说的话,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可能会影响到现货市场的情绪,如果交易量持续走高,实际上就算是熊市,也可以看出来市场对比特币交易的热衷程度,这个可能也说明,传统市场目前非常缺乏可以直接交易的比特币衍生品,可能会刺激更多的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开发比特币等相关的衍生品。”在记者进一步提问期货成交量上涨是否会引起现货资金转移至期货时,肖磊表示,“有这种可能,但做空本身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为现货市场目前还有价格的主导权,如果现货市场出现一定量的反弹,期货市场做空者承受的压力是倍增的。”[2018/7/13]

这句话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央行在引用比特币、以太坊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顾虑,直接就说比特币和以太币,也没有做任何解释,这说明从央行这个层面,已经承认比特币、以太币及未来的libra的客观存在和合理性,可能已经定义为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对手,是研究和推行央行数字货币可参考和比较的对象。

独家 | 肖磊:贸易战对加密货币市场影响会慢慢显现:今日美国对华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靴子正式落地,资本市场反应几何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对此,数字货币分析师肖磊在接受金色财经独家采访时表示,贸易大战最终影响的是汇率和资本市场,对币市的影响会慢慢显现,前期肯定是利空,因为避险情绪实际上会集中在美元等现金层面,回笼现金是大家应对不确定风险的惯性方式,但如果贸易战持续下去,投资者会发现,各国为了刺激本国经济,依然不得不滥发货币,包括美元,实际上美国的公共债务也不支撑过于强势和高息的美元,这就回到了比特币诞生的根源,2001年至2008年美元贬值超过40%,2008年比特币论文出现,这不是偶然,这是中本聪发明比特币最原始的动力,市场最终会回归本质性需求,担心法币的信用而加大对数字货币的持有,比特币还是增量部分的首选。[2018/7/6]

这就类似于历史上,要推行主权信用货币的时候,不仅要从法律层面强制推行,从理论研究和学术输出层面,也要讲清楚为什么纸币取代黄金白银是一种进步。首先宣传的,就是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贸易需求。在纸币面前,黄金白银有致命缺陷,一个是数量有限,另一个是无法达到高并发。请注意,这不是在贬低黄金白银,恰恰相反,这是纸币在重视竞争对手。

只要各国推行官方数字货币其中一个说辞是,比特币和以太币的并发量低,无法满足人类贸易、结算支付需求,那么同时也就承认了一个问题,比特币和以太币,将是央行数字货币长期的竞争对手。就像黄金白银时不时就会以价格上涨的方式,回应纸币信用的降低一样。

第三个是,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没有炒作空间,但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按照穆长春的说法,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的双层架构,其实是央行加商业银行,真正的发行方是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需要100%准备金发行,其实说白了,这相当于就是发行了一个基于人民币的“稳定币”。

按照当前的设计,民众获取央行数字货币的方式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到银行开通一个数字货币的钱包,直接拿着手上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换成数字货币(柜台办理);第二类是直接拿现有账户上的钱,用网银在线购买,类似于把银行账户里的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线上办理);第三个是直接在场外交易,我转给你,你转给我,或我有什么东西要卖,明确只收数字货币。

在支付方面,未来中国可能会出现三种形式的支付,网银、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官方数字货币,那大家就要考虑,你是把钱放在网银里面,还是第三方支付里面,还是数字货币的账户里面。

网银里面,有存款利息,第三方支付账户里,可以买货币基金等,利息比较高,但数字货币没有利息(你持有纸币和硬币也是没有利息的)。

那么数字货币有什么优势呢?由于运行逻辑不同,主要的属性体现是对M0的替代,也就是对市场上纸币和硬币的替代,所以隐私方面要高于网银和第三方支付账户。说白了,就是只要你不违反三反(反、反恐不融资、反逃税),至于你这个钱转给谁了,就像你私底下把现金给谁了,你不说,对方不说,就没有人知道。

这里面,我不太清楚如何取得公众的信任,毕竟一旦数字化,就不太可能像现金一样有较高的隐私属性,没有去中心化的保证,这个信任机制如何建立,是个挑战。

当然,央行还是非常聪明的,把建立公众信任这个球踢给了商业银行和各类开发机构。穆长春是这么说的,“我们在一开始也讲了,双层运营体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目前我们是属于一个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DC/EP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会跑赢比赛。所以这是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第四个是,我个人预测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从现有的信息看,央行数字货币无论设计的目标有多少个,其实最终就是一个消灭现金的过程,但问题是,不做数字货币,现金也会逐步消失的,这是一个历史大趋势,不然为什么还要专门出台文件,惩罚那些不接受现金的商业主体呢?中国市场的去现金化,速度会越来越快,而穆长春也说了,对老百姓来讲,基本的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相对模糊的。

另外,央行数字货币,主要想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能避免“余额宝”式的存款搬家,要给不同级别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

我在这里想给央行提个建议,当前设计数字货币,最好不要先入为主的考虑跟M2、M1竞争的问题,因为央行数字货币的真正竞争对手,不是M2、M1,而是未来的国际市场诸多数字货币,包括美国市场已经萌芽的基于美元信用的数字货币。如果国内民众都不愿意将手上的M1和M2换成数字货币,那么国际市场有什么动力来换中国的数字货币呢?又如何助推国际化呢?

我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1944年美国主导建立了布莱顿森林体系,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跟美元挂钩,只要其他国家有美元,就可以到美国兑换黄金,但美国人自己的美元无法兑换成黄金,美国禁止私人持有黄金,这就保证了黄金不会在美国国内给美元带来挤出效应,而国际市场只知道拿着美元以后可以兑换黄金,所以国际化之路很快完成。

同样的道理,如果中国发行的数字货币,假设只针对国际市场,国内禁止流通,不仅以M0和相对的去中心化设计作为信用背书,还使用黄金储备作为信用二级信用背书,不用担心对存款的挤出效应(就像国内现在的时候,依然有很多人想换美元,但能换的很有限),甚至可以允许国际市场炒作价格,那么中国将创造一个信用价值更高的国际流通货币,这才能跟Facebook等发行的数字货币竞争。

如果仅仅是为了抑制国内用户对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的需求,证明央行与时俱进,掌握了数字货币研发的主导权,然后搞得非常复杂和专业,聚拢了诸多金融机构,但结果仅仅是把M0数字化,那么最终的可能就是,在消耗了巨大的金融资源之后,效果却非常一般,反而给我国已经领先全球的电子支付领域,带来混乱。

中国央行在设计官方数字货币方面,绝不能因小失大,如果天天盯着、防着国内民众,恐怕效果会适得其反,未来民众将更加会千方百计的去换libra、摩根大通币、沃尔玛币等美元稳定币,而不是中国官方数字货币。

文/肖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8:86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