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监管再次重拳出击,后市如何?_HEX

1.关注公众号:道说区块链2.后台回复:电子书3.获取《DeFi实战投资方法论》电子书

昨天一条重要的消息在圈内刷屏:在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决防控金融风险,强化平台企业金融活动监管,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监管层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打击比特币挖矿,因此值得我们深入解读。

看完完整的新闻报道,我认为这次会议包含了一明一暗两重意思和一个关键点:

1、明面上国家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并防范一切可能让金融风险从个体外溢到整个社会的苗头。而在监管的思路里,比特币挖矿和交易也属于重点监控的领域之一。

部分用户称Ledger兑换服务商Changelly和Wyre“无故”冻结用户资金:12月19日消息,NextDAO核心贡献者0xSea.eth表示,硬件钱包Ledger的兑换服务商Changelly和Wyre涉嫌“无故”冻结用户资金。几周前,有用户反馈在Wyre平台兑换的资金无故丢失。其朋友K使用Changelly时也经历类似事情,金额高达300万美元,目前仍未得到解决。

Changelly表示收到并在审核中,并没有继续推进解决该事件,反而在相同问题上一直纠缠。11月11日至今,300万U就这样被无理由扣压一个多月。目前K已准备在香港报警。

据悉,根据Ledger网站,其兑换服务合作伙伴包括Changelly、Wyre、ParaSwap和1inch。[2022/12/19 21:54:42]

2、消息也暗含监管认为当下的大环境面临极大的金融风险,为了防止这种风险引爆、扰乱我国的金融秩序,全国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动态 | Ledger将补救Nano S固件更新问题:据cointelegraph报道,法国加密货币硬件钱包公司Ledger于2月14日在其官方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帖子,对Ledger Nano S最近的固件更新问题进行道歉。据悉,此次更新降低了设备的存储容量,Ledger已承诺将进行补救。[2019/2/16]

3、整个消息的关键点在于“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

我们先看第二点,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这个风险来自哪里呢?我认为这个风险的来源主要还是在海外,尤其在美国。美国政府大量放水,导致资金四溢,推高了几乎所有投资品及商品的价格,开始将通货膨胀输出到全球。而这种风险一旦被引爆,将祸及全球,因此国家在提前作准备,并严格防止个体被卷入到这个风险,所以专门提及了比特币挖矿及交易。

日本航运公司开发基于Hyperledger区块链POC 简化国际贸易流程:Hyperledger(超级账本)官推发文称,日本航运公司Mitsui OSK Lines(MOL)正在开发一款基于Hyperledger的区块链POC,以简化国际贸易流程。Hyperledger是由Linux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的推进区块链数字技术和交易验证的开源项目。[2017/12/15]

实际上这种风险不仅是国家层面要考虑的,作为数字货币投资者的个人也应该考虑到并提前做好防范,那就是我曾经反复提及的:不要玩杠杆、不要梭哈、不要负债投资、不要用影响生活的资金。

借这则消息,我们每个投资者再次提醒下自己这个风险也是好事。

我们再看第一点:国家为什么会明确提出打击比特币挖矿?我觉得除了金融风险,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国家认为部分比特币挖矿是利用火力发电,这和国家的碳中和发展策略是相悖的。

最后,我们尤其要注意新闻中的关键字眼“坚决防范个体风险向社会领域传递”------国家担心的是散户的不理性行为传导到社会。

不管国家的这个政策本身如何,接下来恐怕包括比特币挖矿在内的整个矿业会出现两个重大变化:

一是基于POW的数字货币挖矿会大规模迁移,逐渐由国内迁往海外;即便在国内,可能也只会在四川等水力发电为主的地区存在。

二是挖矿企业为了防范风险可能将逐渐面向企业及大资金投资者,而不会向散户开放。

就在消息发出后,网上已经传出国内某大型矿企开始取消对散户提供的矿机代购服务。未来可能参与挖矿的资金门槛会被矿企调得非常高,以此拦住散户的参与。

有了这个例子示范,未来不仅比特币挖矿,包括以太坊挖矿、Filecoin挖矿等国内矿企都有可能会为了避开监管风险不再直接对散户开放。

一般的投资者除了要面临这个新出台政策带来的麻烦,在业内还长期面临出入金的问题。但实际上受这个问题影响较大的也是散户。

因此,综合看来这个行业现在出现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信号:散户参与的门槛越来越高了,未来资金量小的散户在这里找寻机会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国家是希望借这次治理整顿,让广大中小散户退出这个领域,以避免散户因为难以把控风险、投资受损引发社会动荡。

所以如果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去理解国家的这个政策,就能理解监管的用心。说到底还是要看每个投资者是不是对这个领域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能不能承受这个领域的种种风险。

投资者对所有这些风险包括来自监管的风险都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是对每一位理性投资者的考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3:75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