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中信证券:数字货币提速背后有哪些深意?_GPT

央行数字货币推进再提速,反映数字经济需求与海外央行推进示范。央行发行+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分发的双层运营体系日渐清晰,未来支付机构功能与定位或重构:银行有望借数字钱包加快布局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机构分化加速,分发机构与多元持牌机构料受益;支付清算机构的跨业和业内竞争料加剧。

央行数字货币推进再提速,反映数字经济需求与海外央行推进示范。

1)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去年10月中央局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央行数字货币正契合高层提出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变革双重方向;此外疫情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亦对数字货币与数字支付提出更高需求(3月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基建课题研究会议)。

中信证券:ChatGPT在中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搜索引擎,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巨头AI投入大幅增加:金色财经报道,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伴随ChatGPT在全球市场的流行,其在内容深度搜索中的突出表现引发了市场对其是否能替代传统搜索引擎的广泛讨论。我们认为ChatGPT在中短期内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搜索引擎,也较难改变当前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格局,但料将会加速搜索引擎演化进程,并在中期形成以传统搜索为主、ChatGPT类模型为辅的新搜索引擎形态,相应带来谷歌等传统搜索引擎巨头AI投入大幅增加。(金十)[2023/2/6 11:49:17]

2)海外央行亦在加速数字货币发展:今年2月以来,瑞典、法国、韩国等央行先后公布数字货币测试计划或方案,示范效应下国内央行亦有动力加速推进。

中信证券:人民币有望在上半年继续走强至6.2-6.3:1月10日消息,中信证券宏观研究指出,2021年开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延续了去年四季度起的较强趋势。往后展望,从边际影响因素观察,还有两个因素会进一步加强这一趋势在近期的演化。一是在民主党“横扫两院”下,美元指数在未来一个季度的走弱幅度有望超出此前预期,带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二是需关注春节前的结售汇因素变化,我们预计近期出口企业结汇需求加大可能带动人民币需求上升,推升人民币汇率升值。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望进一步走强,上半年有望触及6.2-6.3一线。[2021/1/10 15:47:42]

媒体所报道银行内测央行数字货币形式,总体符合预期。

中信证券:持续看好美股、国内IDC板块长线配置价值:中信证券指出,利率下行周期,持续看好美股、国内IDC板块长线配置价值。中期角度,预计全球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将继续受益于在线数据流量增长,以及利率下行带来的企业融资成本的改善,同时类REITs属性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入,亦使得板块具备持续的长线配置价值。(证券时报)[2020/5/24]

从此次媒体报道的功能界面看,总体符合我们在专题报告《银行业法定数字货币专题—数字货币的猜想》(20191017)中的相关判断:

1)定位与原理:现金数字化替代,两层运营体系。从报道看,央行数字货币功能的使用需先使用银行卡账户中现金进行数字货币兑换,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完全可以理解为现金的数字化替代。此外,该报道中关于大行开展内部测试,也表明“央行发行与管理—主要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进行分发”的双层运营体系已具备较强的落地可行性。

中信证券研究员:央行数字货币首先要有利于央行更好地发挥货币当局职能:中信证券研究部研究员肖斐斐表示,发行央行数字货币,首先,有利于央行更好地发挥货币当局职能,包括宏观审慎、货币调控、反与资金监控等;其次,可能改变支付市场格局,一些新兴支付方式将出现,与之相匹配的数字货币服务商可能应运而生,而在这一行业重构过程中,商业银行有望凭借资金优势、规模优势、牌照优势发挥重要作用。[2018/3/19]

2)钱包与账户:APP独立虚拟单元+手机数字钱包。从报道材料看,央行数字货币功能依托“DC/EP个人钱包APP”实现。我们预计未来推广使用阶段,上述APP亦有可能内嵌整合为手机银行APP或第三方支付APP的独立功能单元。就账户体系而言,考虑到加密属性和可控匿名属性,央行数字货币的账户或将单独于既有的银行账户。

3)支付动作:兼容二维码、NFC和转账功能。从报道界面看,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具备扫码支付(即,主扫支付)、付款码(即,被扫支付)、碰一碰(即,近场NFC支付)和汇款功能。从用户体验而言,预计和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基本等同。此外,从前期央行人士介绍推测,央行数字货币或支持“双离线支付”(交易双方均离线状态下,可完成支付交易动作)。

钱包分级管理功能超预期,或配合“可控匿名”功能设置。

从媒体报道的操作指南中看出,凭账户名和密码即可注册四类钱包,完善身份证信息后可升级为三类钱包,完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后升级为二类钱包。联系目前银行三级个人账户体系的设置,我们预计钱包分级管理下,不同等级钱包在账户功能、支付限额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无需录入身份信息的第四类钱包,或实现“可控匿名”功能。

推进展望:年内公开上线存在可能,万亿规模或为中长期方向。

1)预计年内上线存在技术可行性和政策引导性:银行科技项目的测试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时间,3月央行年度货币金银会议亦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因此我们判断自上而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可能性较大。

2)中长期或将达万亿规模:目前国内M0规模8.3万亿(增速逐年下降至5%以内),作为M0部分替代,预计央行数字货币投放量将在万亿规模,受客户习惯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取决于现金交易替换规模和电子支付替换规模。

行业影响:预计将重构各类机构功能与定位,与电子支付或呈竞合关系。

1)商业银行:未来电子钱包使用提升手机银行APP使用频度,有助深度介入电子支付领域;

2)第三方支付机构:具备央行数字货币分发职能的头部机构竞争力再提升,多元持牌机构亦有望借移动支付+增值服务发挥比较优势;

3)现有支付清算机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或不需要集中清算)带来跨界竞争加剧、清算领域开放带来业内竞争加剧,多元化经营或为中长期方向。

风险因素:

央行数字货币推进速度低于预期,支付行业监管要求从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4:3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