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NFT艺术对谈 | N-POWER_VAAC币

9月3日下午,《N-POWER第一届Odaily?NFT线上加密论坛》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多个热门链游项目、加密艺术交易平台、新生态公链、知名投资机构等参与活动,揭秘市场投资趋势,展望NFT生态前景。

圆桌论坛《NFT艺术对谈》汇聚了几位业内知名嘉宾,他们分别是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MArch2Meta联合创始人胡胡pH7.3、设计师&艺术家&《秃力富》作者黄河山、AI和加密艺术家&国际奥艺委亚洲大使宋婷、算法艺术家&加密艺术家Reva,以及主持人—MathwalletBDvivi。

曹寅分享道,尽管现在加密艺术尚属早期,程序员和艺术家之间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但随着行业发展,二者最终会慢慢融合。

胡胡pH7.3提出,站在一个建筑师的视角,我们会发现,目前很多NFT平台,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MArch2Meta平台会针对性服务建筑师们的具体需求,而不是仅限于做一个只能通过娱乐服务功能的NFT游戏平台。

黄河山表示,对于创造元宇宙来说,NFT不只是艺术的方式,更是一种最基础的载体和工具。NFT是一种让所有人,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元宇宙世界的工具。

宋婷提到,NFT和元宇宙的关系是土地和氧气。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到现实世界非常重要的桥梁,无论是人的信用身份、人的资产,还是人的文化社交关系,都可以通过NFT元宇宙进行衔接。

Reva认为,NFT本质上看,就是代码。按照这一逻辑理解,NFT能涵盖的东西非常多。基本上数字类型的存在,都可以被包装成NFT,甚至是常规的观点。

以下是圆桌讨论实录,经Odaily星球日报编辑整理,enjoy~

vivi: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今天能够加入我们这一次的圆桌论坛,我们本次圆桌讨论的主要内容是NFT的艺术对谈。最近NFT的确是非常火热的话题,我相信每个人的朋友圈至少是被头像或朋友圈的内容都刷屏了。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我们的艺术家,以及社区的KOL,大家都是走在NFT前线的,首先请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胡胡pH7.3:大家好,我是胡胡,我目前是MArch2Meta的联合创始人,MArch2Meta是建筑师加元宇宙的社区,我们在用一些先进媒体的形式,帮助建筑师建筑到元宇宙中,也就是说把一些非常精彩的建筑作品,在元宇宙中以NFT形式进行发展。

黄河山:大家好,我是黄河山,我是一个艺术家加设计师,目前我的作品叫《秃力富》,我把它称为“社会主义的塑料朋克”,就是一种很底层的,非常有生命力的一种拼搏精神,这是比较官方的说法。

宋婷:星球日报Odaily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叫宋婷,做AI和区块链艺术,也是国际奥艺委的亚洲大使,也有一些加密艺术的策展工作。

Reva:大家好,我是加密艺术家,做算法生成艺术,我是在去年年初开始接触加密艺术的,主要在国际社区里做加密艺术作品,到现在有一年的时间。另外,我这边也发起了一个国内加密社交wearDot。

曹寅:大家好,我是曹寅,我是一位加密艺术收藏者。

vivi:第二个问题,目前艺术品在NFT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痛点,该如何解决?可以分别从链上原生作品和“传统”作品的角度介绍下?

曹寅:现在加密艺术比较早期,大家对于加密艺术以及这些工具的使用还不是特别熟悉,本来加密技术社区就是由一帮设计师和开发者做成的,艺术作为非常感性的创作,与理性的工作方式本身就是格格不入的,现在有很多程序员开始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逻辑及目的,我觉得现在需要让这些开发者逐渐掌握、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逻辑和目的,同时让艺术家能够掌握现在各种各样的层出不穷的新的加密技术工具,比如像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比如链上的生成性的一系列工具,还有一些很多好玩的玩法,我们称为是一些社区性的创作方式,其实都是需要传统艺术家来了解的。原来没有交集的世界,开发者、程序员的世界,以及艺术家、创作者的世界,现在正在慢慢融合,最终会合二为一。还有一点,艺术背后有需要传递的价值观,现在加密世界的价值观,以及加密身份,正在逐渐成型,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以比较朴素的方式理解、看待、传递对于加密技术背后的加密精神,在境界、多媒体上的表现,这个过程需要大家慢慢深入理解,以及再提炼出一个大家能够有共识的对内凝聚共识,对外能够感动、召唤更多人投身加密艺术世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在成型的过程中,现在出现了一批作品,对价值观的呈现很重要,但不得不说,是比较朴素的价值观。未来随着价值观更明确的使命、目的、社区身份,会出现一些很伟大的作品。当然我可以这么说,是因为先有了伟大的作品,它定义了加密精神,才会用一个非常成型的,能够快速扩张的,能够有感召力的加密社区出现。所以说,优秀作品和加密精神以及加密社区背后一系列的价值观,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胡胡pH7.3:我从自己作为一个建筑师的身份出发去观察,我聊建筑作品比较多一些,当时我们一堆建筑师聊天的时候,我们很在意空间品质、材质、模型体现出的精细程度,但我发现像DCL包括CV,他们底层的逻辑,不管是土地还是上面的模型,他们当作一种图片式的方式出售,不太在意材质的问题。当建筑师真的可以进入进去,就像你在现实世界找建筑大师设计作品一样,你找一些非常牛的虚拟建筑大师去设计的时候,我们其实蛮在意平台这件事。因为现在还是早期,以后我们也在想,欢迎更多建筑师平台出现,我们会针对性地服务一些具体艺术家需求的平台,而不是目前这种比较游戏化、像小游戏一样的平台。比如哪天真的要卖大师建筑,但发现大师建筑在现有平台效果非常差,当以后大家想买服装、视频或NFT空间的时候,目前这样的痛点还是很明显的,一些模型的品质提升不上去,所以我们在想,也许会有更多这样的平台出现,这是我的视角下最直接的痛点,现有的平台不太能够服务到建筑师。

Reva:我主要是做算法生成的,所以我其实是以写代码的方式来做NFT。跟胡胡说的也有点关系,我刚开始做加密艺术的时候发现,你只能提供JPG、GIF等有限媒介,我本身是做算法生成艺术的,我的媒介是代码本身,那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平台,非常符合我做生成艺术家的需求,相当于把一部分代码的东西放到了链上,但实际这个事情在我看来还不够,我觉得NFT就是代码。最近Lute这个事情,我觉得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往原生或更加抽象的层面去看,很有可能以后代码会作为NFT,并且这也是我很早以前曾经想到过的一个脑洞,如果NFT是一个功能性模块,它是否可以变成一个可预期的东西,是否是一种先行的创意载体。我觉得NFT能涵盖的东西非常多,基本上数字类型的东西,都可以被包装成NFT,或者说我们有一个常规的观点,比如NFT是元宇宙世界里的物件,除了我们日常在物理世界中凝聚出来的关于物件的感官认知,还有很多是关于思想、创意上的凝聚。在这种层面,像Art,它已经是一种凝聚了,创意和点子,包括代码上的这种功能,应该也可以作为NFT,在元宇宙或链上变成这样的,这是我自己的视角。

vivi:这一点我非常认可Reva老师的看法,未来可组合性的NFT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就像这次Lute出现给了大家这样的观点,之前我身边很多人也在探讨,但没有人做出来,这次做出来了,而且以形成的非常火热的传播效果来说,恰巧证明了我们这种想法的意义的存在。

宋婷:首先跟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我自己。2021春拍里,传统艺术拍卖行开了NFT专场的,我满贯了。咱们主持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NFT行业现在还存在哪些痛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在web2.0和web3.0的交界处看到很多机会和挑战,让我最没办法忽视的是区块链技术氛围以外的大众,其实对于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没有那么强的需求,他不太在乎一个作品是不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的。我看到的第二个让我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也希望它能够更好改善的情况是:现在加密艺术世界的好的内容不够多。主持人问我的问题是,希望通过“传统”艺术作品和区块链原生艺术两个角度提供答案。从“传统”艺术作品的角度,我希望更多专业训练过的创作者,能够好好挖掘当代艺术线索,挖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跨学科创新思想本身的创造潜能,做出一些作品。第二种,无论是大企业在布局NFT,还是中小企业,能一起用生产实践引导大众建立健康的数字消费观:绝对不是说谁发行了NFT就要盲目买,而是他们因此消费到了之前不存在于世界上的非常精妙的精神消费品,而且这种精神产品比之前的精神产品要更好;它就是因为因为凝聚区块链技术,让很多东西得到了润滑,很多之前没办法被优雅表达的东西得到了充分表达。这是我想到的对这些痛点回应的可能答案。

黄河山:对我来说,现在的加密艺术或NFT,对我最大的痛点是,现在的技术或可交互性的技术门槛有点高,我觉得一个比较好的艺术创作状态,或者一个氛围,所有人都是艺术家,不需要通过很高的门槛,大家就可以达成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一个创作艺术的权力。

另外,现在很多的NFT艺术,是缺少能够在艺术或感情上打动人的东西,缺少这种艺术感染力的。我之后希望做的,也是希望通过传达一些精神,或者传递一种氛围,让人有一种精神上的共鸣。现在其实有很多作品都只是一个小的图标或动图,我希望能创造出更多有故事、有时间线的作品。

vivi:谢谢黄老师,我觉得这个共鸣,应该是艺术追求的终极点,而且刚才黄老师也提到了,现在大部分都仅仅是一个动图,或者仅仅是一幅画,仅此而已。我们的下一个问题,除了图片、视频、音乐的表现方式之外,接下来我们可能会见到什么样的链上艺术品?NFT艺术的想象力边界在哪里?有没有一些好的创新案例可以给我们分享?

曹寅:其实每天都有非常多创新的东西,各位在座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就非常创新。我讲讲我个人收藏比较多的创新艺术家,一位老艺术家,他的年纪并不小,但他是非常潮的一位有朋克精神的艺术家,2018年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创作艺术,全心全意投入加密艺术,花了三年时间从头开始理解区块链、加密技术以及加密社区背后的精神。他后来做了“1111”、“8888”两件作品,通过加密技术把作品变成密钥,每一个参与他作品的人可以持有DAO,他也可以做空投,他结合了自己一些很有意思的idea,建立了开放宇宙,他的作品也像Lute一样文字型的东西,这个非常有意思,而且是早于Loot出现的,我们叫“元艺术”,Loot就是元艺术,把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抽象出来,做成可组合性的宇宙。未来有很多艺术家可以意识到什么是NFT本原的东西,可以专注这些元数据,不仅是图像,最重要的是要传递的meanmu,Loot直接打开了一个思路,tytabush也是,之前有一批老艺术家赶时髦,但是很失败,达米赫斯出来的时候,大家并不看好,虽然发售的时候很好,还是很火热,但那时候社区对他的评价没有那么高。后来大家发现,达米赫斯最重要的是,是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思维实验,通过发行一件既可以是NFT,又可以是实物的作品,让大家来站队,你是相信NFT,还是相信crypto,当然大家还是相信crypto的,他让很多不相信的人,转型变成了NFT的信仰者,这个很有意思。我觉得伟大作品的画面表现不重要,而是在于后面。从八十年代我们就意识到这一点,aserdanter说了“艺术与死”,艺术从纯审美的天花板,已经到头了,该做的都已经被做了,后面的就是艺术要参与世界的改造。“参与”要成为世界的改造,要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部分。艺术最早是heker提出来的,他说艺术的宗教性已经结束了,但我们又回到了一个轮回,从Loot开始,从cryptohot开始,艺术又开始有了宗教性的功能,chamdimean就是,艺术背后的宗教性、关键性以及人类学意义,怎样通过像Lute这样高度抽象、元数据化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开放,同时又是机钥锁定的东西,后面怎么做,就交给所有的艺术家去做了。

黄河山:其实我参与区块链以及NFT行业非常短,一个月前我才正式进入这个圈子,我对加密艺术圈子里了解的艺术家并不多,我就知道Reva、宋婷。分享一下我喜欢的艺术,我有一个艺术家朋友叫葛宇路,他在广州做了一个展,作品叫《假日时光》,他去一个美术馆里面,替这个美术馆里所有的员工上班,让他们放假,他担任这个馆里所有的工作,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艺术状态,好像干了什么,又好像没干什么,就这种感觉。

Reva:刚刚有提到artblose,现在已经很火了,我刚刚关注的时候,那时候生成艺术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其实它的爆火我也没有想到,虽然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品牌,因为它真的就是专门为生成艺术家而生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做生成艺术的艺术家,CEO也是,全是同行。他们大家基于同样的需求做了这个品牌,上线之后一个月左右,我发现他这个模式我非常感兴趣。我刚刚大概说了一下,生成艺术是通过写代码来生成图像,我们实际做的是一个系统,每次我们run一个代码,根据不同的参数,或者说有些参数可以从现实当中获取到,所以它也可以达到实时交互的可能性。这个代码run起来之后,根据输入产生不同的输出,这时候每一个输出的画面,都可以认为是一个作品或一个画面,所以我们做这些生成艺术的人,它其实是很喜欢做这种抽象的,对一个事件、平面或三维作品的原理以及生成机制上做抽象。artblose直接从量上获取,每个链上的出块有一个哈希值,相当于是链上的随机数,做生成系统的输入,用此来生成这个作品跟某一个哈希块的紧密结合,是这样的作品,这就是artblose的形式,我觉得还是非常新颖的。

还有一些,也是属于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模式,但它现在也不算新,就像asingart,是可编程艺术,带有链上交互的形式,但这个模式大家应该会更熟悉一点。还有最近特别火的Lute,刚刚曹老师已经说了很多,它本身案例的原理我不多说,但是我看Lute这个事情,对我说有一个很大的触动,大家都会说这是新的范式,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它对艺术家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触动,在这之前确实没有人想过或者说没有人敢做。我觉得敢做、并且做起来,这件事情对我感触最大的就是“社区的力量”,在元宇宙或链上世界,现在是没有边界的,目前元宇宙也是这种状况,没有边界的情况下,个人对社区的力量很大,大于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世界能量,这也是Lute能做起来,能吸引到这么多人参与进去的原因。在这之前没有人敢做,或者没做起来,可能也是源于个人对社区贡献力量的信心不足。现在这个案例,对艺术家和社区来说,都是一次特别强的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激励。

宋婷:我同意曹哥、Reva姐的答案,大家是殊途同归的。当我从web2.0角度出发,我就非常期待新形式的行为艺术用NFT的形式存储。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就像曹老师说的“重视社区本身”这种精神跟我想说的新型行为艺术,其实一脉相承的。

我很期待现在加密艺术的新发展。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种,基于新科技美学的视觉隐喻。现在北京的红砖美术馆也有展出KevinAbosh一件作品,一个袋子上面写了哈希、他用自己的的血液来写哈希。它的视觉冲击以及当你知道原材料与制作工艺后感受到的情感冲击蛮大的。之所以用一个袋子放哈希,是因为打开或不打开、私钥和公钥的比喻。第二点,多元系统中的质感。多元系统很显然包括科技,科技也包括两部分,科学研究是基于数理的,以及围绕工程产品展开的技术商业。加密艺术可以在美学、社会学、数理科学、工程商业里进行多系统的、有质感、有意义的表演,比如Loot。在Loot之前还有其他的项目比如IcarusArt.AI,他们有能穿破不同学科、传递给观众的能量。把这些发扬光大是我非常期待的。如果加密艺术真的能在这两点上挖掘,就应该在艺术史上有一篇浓墨重彩的描绘。

vivi:第四个问题,元宇宙概念在近半年大火,许多NFT创业项目也借此收获大量关注。那么,元宇宙和NFT的内在关联是什么?元宇宙概念的逐步落地,对NFT创业者和艺术创作者而言意味着哪些机会?

宋婷:我抛砖引玉,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点,NFT和Metaverse的关系是应许之地和应许之地的氧气,如果我们追求Metaverse产业能够实现的话,nft是链接物理世界到现实世界非常重要的桥梁,无论是人的信用身份、人的资产,还是人的文化社交关系,都是可以这样用。

第二点,最近很多传统媒体还有古典互联网媒体,因为我收藏了500件发展中国家的加密艺术品,产生了对我藏品的极大兴趣,这个过程中让我感受到,就算基于数字新兴文化的创作在层出不穷地涌现,但加密艺术仍旧是Metaverse文化里,目前“皇冠上的明珠”。希望正在观看Odaily这次panel的所有想做加密艺术创作的创作者们好好加油,鼓励你们深扎这个领域,真的挖掘好的内容以及持续创作。

这是我想说的两点。

Reva:元宇宙能出现的绝大多数带有独特性质的东西,都会是NFT,我觉得这个应该有非常宽的想象空间,现在是属于大家可以拼命摸索的阶段,现在可以说整体的,不管是NFT、加密艺术,还是链上元宇宙的发展,都是非常早期的,到现在加密艺术的发展时间也就不到五年,链上元宇宙更近,所以我始终持有这个观点,未来链上元宇宙真的到处都是,所以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大。

黄河山:我的看法是,NFT相当于是一个基础的工具,对于创造元宇宙来说,NFT不只是艺术的方式,更是一种最基础的载体。NFT就像元宇宙世界里的抖音一样,大家可以通过NFT在元宇宙的抖音里创作所有的东西。我觉得艺术不是一个职业,大家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甚至有时候我会觉得,抖音里的某些作者,可能比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家做的东西更酷更好玩,我觉得是这样的。NFT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进入到元宇宙世界的工具。

曹寅:我们现在谈元宇宙都各谈各的,crypto圈的人谈我们自己的元宇宙,游戏圈的人有他们自己的元宇宙的认识,投资圈、媒体圈也有他们自己的认识,并不矛盾,本来我们这些人就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井水不犯河水,也许未来会有交集。

就像我们正式世界,我其实不太喜欢把元宇宙称为元宇宙,我把元宇宙称为“数字彼岸”,在这个数字彼岸里,需要有数字的物理规则,每一个数字资产需要像真实世界一样,有1:1的不可篡改的,是有且唯一的物理存在,或者是本体存在这是数字本体。如果不用Blockchain,甚至用联盟链,我都想不到怎样实现这样一个有且唯一的数字本体存在。

对于我们这帮crypto来说,没有NFT的元宇宙不是元宇宙,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体验非常好的游戏而言。

vivi:谢谢今天在座老师的分享,也谢谢小伙伴们的聆听,这次的圆桌论坛到此结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6:9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