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新的加密货币 C+Charge 将于 2023 年启动投资_ARG

对电动汽车(EV)的需求处于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降低通货膨胀法案》提供的新税收激励措施将推动该行业达到新的高度。可持续的电动交通正迅速成为未来出行的常态,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

目前的充电站网络不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EV)车队的需求。电动汽车的充电和支付基础设施还不够成熟,无法支持未来几年电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

目前各充电站使用的支付网关不统一,对客户收费标准不明确。目前,只有充电站所有者和电动汽车制造商才能获得碳信用额度。

C+Charge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旨在使碳信用市场民主化,并使全世界的电动汽车司机更容易获得它。

更多关于C+Charge

C+Charge为EV用户提供了获得通常分配给大型组织的奖励的机会。它是第一个链上或链下平台,让电动汽车司机仅通过驾驶和充电获得碳信用额度,并且由区块链提供支持。通过使用区块链和去中心化金融,该平台将使公众能够获得碳信用可持续性,使其成为电动汽车充电站事实上的支付机制。

为什么要在2023年考虑C+Charge?

以下是该代币值得在2023年投资的一些原因:

多元平台整合

为了与控制全球充电站的全球标准兼容,正在构建C+Charge网络和软件以符合OCPP2.0标准。这可能最终会让C+Charge连接到全球超过180万个充电站。

清晰一致的定价

一个建立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网络和应用程序,使司机的定价更容易理解。所有费用和成本都已完全披露。不会有意外成本。成本是完全确定的。完整的网络可见性可提高最终用户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以碳信用的形式获得奖励

那些使用C+Charge网络和实用代币为电动汽车充电和操作的人将获得碳信用额度奖励。借助其创新的“反射”概念,C+Charge的代币持有者将能够以所有交易的1%的比例积累碳信用额度,这些信用额度将按比例分配给代币持有者。

有关C+ChargeToken的更多信息

CCHG是C+Charge的原生代币,将以多种方式使用。他们之中有一些是:

它被驾车者用作为车辆充电的支付方式。充电站的所有者使用它来处理付款。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去中心化是通过使用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的智能合约实现的。

C+Charge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

C+Charge与电动汽车(EV)领域的许多行业领导者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集团正与Phihong合作,为C+Charge运营的车站提供充电设备。Phihong是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充电设备生产商的领跑者。

C+Charge还通过为其充电站提供技术支持来协助AmpUp。C+Charge团队还在与一些电动汽车相关企业就将C+Charge平台集成到他们现有的基础设施中进行谈判。

通过与Flowcarbon合作,C+Charge能够通过女神自然代币(GNT)实用代币在区块链上提供碳信用。由于此次合作,C+Charge将能够实现其区块链驱动解决方案的愿景,为电动汽车驾驶者提供碳信用额度。

作为行业的领跑者,Flowcarbon正在开发一个系统来标记碳信用额度,以鼓励对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的项目进行投资。Flowcarbon拥有一群强大的专业人士,他们在碳、可持续性和技术方面拥有不同的背景,他们共同致力于推进脱碳,同时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系统。

最近,加密货币营销公司BlockChainBrothers还与C+Charge合作,这是一个由区块链驱动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和实用程序令牌。BlockChainBrothers拥有良好的业绩记录,为多项著名的加密货币计划做出了贡献。

这是在C+Charge与Flowcarbon合作使用他们的女神自然代币(GNT)实用代币在区块链上分配碳信用额之后。通过此次合作,C+Charge能够实现其区块链驱动系统的愿景,该系统将为电动汽车司机提供碳信用额度。

基于与行业领导者十多年的接触和合作,BlockChainBrothers为DeFi相关企业的营销树立了“加密速度”的标杆。

最近在SquidGrow、Croge、Floki、Verasity等项目上进行了合作,该团队很高兴与C+Charge合作,因为这是一个很棒的项目,展示了web3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且与他们一样重视可持续性。

BlockChainBrothers认为可持续移动性将是未来几年加密货币行业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期待与C+Charge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结论

考虑到C+Charge在电动汽车行业的高实用性,以及正在形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协助建设更清洁、更绿色的地球,这种加密货币在2023年绝对值得投资,具有潜力将初始投资的100倍返还给早期投资者。

?文章就到这里了,我会在交流群做更仔细的分析,如果想加入我的圈子,欢迎私信,所有资讯平台均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