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消息,OKEx官方微博发布《OKB生态建设12月月报》,分别从外部应用场景拓展、上线海外交易渠道、社区生态以及OKB的回购销毁等几方面披露了OKB在12月以来的生态建设进程。
众所周知,平台币丰富的使用场景和功能属性,是增强使用价值的主要途径,也是围绕其打造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不断吸引和拓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应用场景,也成了各交易平台竞争的关键领域。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OKB新增了5家生态合作伙伴,分别是知名区块链电子合同平台FirmaChain、区块链钱包Dapp Pocket、知名区块链社交平台BiYong、国际化O2O商业平台Cercle以及新加坡知名支付机构AIchemy等,分别涉及不同的应用领域与场景。
Lido将提供100万枚OP激励wstETH在Optimism生态中的使用:金色财经报道,Lido和Optimism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向Beethoven X、Curve、KyberSwap、Uniswap和Velodrome上wstETH流动性提供者以及在Aave上进行wstETH借贷活动等行为提供总计100万枚OP激励。该激励是LidoOnLayer2的一部分,此外Lido还将继续提供LDO奖励。[2023/2/16 12:09:23]
动态 | 火币矿池生态交易所上线锁仓可交易功能:据官方消息,2月14日,火币矿池生态交易所推出锁仓可交易专区,即在火币矿池锁仓的数字资产在兑换成相应的通证后可划转到火币矿池生态交易所进行交易。首期开放的通证为在火币矿池中选择灵活锁仓的EOS按照1:1免费兑换成具有交易权的EOSS,可划转到火币矿池生态交易所进行实时交易,持有EOSS期间仍可享有每日锁仓挖HPT的奖励,被交易后挖矿奖励也一同转让,并且EOSS也可反向1:1兑换成EOS。
锁仓可交易功能是交易所在POS/DPOS锁仓方向的一个创新,旨在解决用户锁仓资产的交易需求。[2020/2/15]
据了解,一直以来OKEx都在完善OKB相关各大领域的应用场景。至此OKB已累计拓展合作伙伴29个,覆盖了支付、交易、行情软件、钱包、借贷理财、技术安全、旅游、生活服务、娱乐、社交、电子合同、O2O等数十个重要领域。
声音 | 周平: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核心目标是构建发展生态: 日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平在2018全球链界科技发展大会上发言指出,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概念、技术、应用三个维度开展,在建立行业共识的基础上推动构建良好的发展生态。他介绍说,目前中国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三个方面的长足进展。第一,紧跟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撑核心技术研发。第二,积极推动国际区块链标准化,保持国内国际同步。目前国际上正在规划的区块链标准已超过10个,中国主导的就有3个。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标准方向——“链上数据流动和分类”,正是由中国牵头推动标准研制的。第三,国内标准化组织——“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积极筹建中。[2018/6/27]
OKB的国际化布局在12月也有了一定的突破进展,上线了印尼法币交易平台Indodax,开通了印尼卢比法币通道。
据了解,Indodax是印尼规模最大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拥有114万注册用户,此次合作可以说是OKB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重要一步。OKB通过合作伙伴的拓展,已面向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印尼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
对于平台币建设而言,拓展多样化交易通道,不仅仅是国际化的布局,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能有效的打通入金通道,激活市场的热情,提升平台币的流通价值。
一般来说流通性越好,代表参加该币种交易的人越多,交易操作成本低、渠道广,自然促进交易更频繁,相应地估值也会越高。据Indodax官方数据显示,上线24小时交易量已接近BNB的2倍,其势能可见一斑。
(Indodax上OKB交易量)
此外,除了使用价值和流通价值的赋能,通缩价值的提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总体而言,在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基本规律,总量恒定的前提下,市场上流通量越少,而交易需求又无巨大变动的情况下,平台币的价值自然会在通缩效应的影响下增强。
(OKB回购销毁数额)
在减少流通方面,12月初OKB完成了回购销毁计划的执行。据公开资料显示,本次销毁OKB的数量为5945273.91枚。自5月4日OKB启动回购销毁计划以来,OKB回购销毁已共计执行了六期,累计销毁的OKB数量13978364.45枚,共占OKB3亿枚总量的4.7%。
此外,月报中还披露了OKB社区生态建设的情况,其中与区块链社交平台BiYong的社群活动,实时参与人数达到了40万人。
总体来看,截至目前无论是使用价值、流通价值还是通缩价值,OKB均给外界呈现出不断向上的势头。平台币的价值在平台交易量、知名度、美誉度、安全性等综合因素提升的影响下,将有持续增长的动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