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狄刚演讲全文干货:贸易金融区块链面临三大挑战 | 链上数博-ODAILY_区块链的几个大局

星球日报独家报道5月27日,以“区块链——数字文明的基石”为主题的高端对话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发表题为“区块链技术赋能贸易金融发展”主题演讲。

狄刚认为,市场对区块链+金融的期盼,来自于传统金融存在不专业的中介,降低了资金效率、提高了成本,使公众呼唤金融脱媒。然而,狄刚指出,在理解中介时要明确中介的不同形式,并非所有中介都是低效的,专业的中介反而能够提供效率。区块链在识别有效中介、精简无效中介、鼓励专业中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目前区块链早期的技术发展,狄刚表示:“区块链认识需要升级,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区块链,不是所有数据都需要上链,区块链照样存在可信问题。区块链需要找准场景,靠需求驱动。”

其中,贸易金融是正在试点的一个应用。狄刚表示,贸易金融区块链未来是一个蓝海,但困难与挑战并存。

他认为,有三个主要挑战,一是“保证资金精准触达的挑战”、二是“避免核心企业盘剥上下游的挑战”、三是“融资与被融两端兼顾保护的挑战”。其中,怎么样保证融资方得到最便宜的资金,同时保障资金方防范风险,这两个端兼顾的挑战,这是最主要的。

狄刚透露,自2018年9月试点“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来,迄今试点数据为:有4个应用、接入数十家银行并且拥有多项专利。

本次数博会区块链高端对话由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承办,Odaily星球日报作为独家合作媒体。

以下是狄刚演讲全文,经Odaily星球日报整理:

尊敬的李司长、尊敬的刘主席: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过来给大家做一下有关“区块链在贸易金融领域应用”的汇报。

首先,我简单聊一下中介和区块链技术这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区块链技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家讨论的也比较多,不是新概念了。刚才,我也听主持人说,大大小小的论坛也参加过很多。实际上,大家会发现,每次的区块链论坛,大家讨论的问题都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但随着发展,总在迭代、在进步、大家的认识总在提高的。

那么,我们看看为什么金融和区块链结合的那么紧密?

在区块链刚出现的时候,大家就讨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话题。后来,大家感觉这个说法不准确,逐渐改为“去中介”。

为什么说金融与“去中介”是耦合的?实际上,金融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中介。但是,现在经常听到一些质疑和诟病:资金的“可达性”问题,真正需要资金的人,得不到资金。第二,成本问题,利率高、价格贵。第三,效率问题,企业需要救命资金,本来是雪中送炭的事,但环节多、效率低、放款慢。

所以,大家发现金融作为中介,没有达到老百姓的期望,大家都要求金融“脱媒”。后来,媒体频繁宣传区块链能够“去中心”、“去中介”,大家觉得金融和区块链是不是就可以耦合在一起?区块链会不会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救命稻草,大家普遍开始抱有了这种幻想。

“去中介”这个概念,大家的理解是不同的。实际上,这并不是金融有问题,也不是中介不应存在,而是链条太长环节太多,很多无用低效中介充斥其中,应该用技术手段去除套路中介,使融资总成本降低,同时也让专业中介得到应有回报,而其中,区块链可以识别有效中介、精简无效中介、激励专业中介

什么叫“专业中介”?本身合规持牌金融机构就是专业中介。金融具有复杂性、专业性、风险性等特点,这是有“门槛”的,金融需要有牌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金融。在这个专业中介群体中,有一些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左手倒右手”,是“黄牛”性质的中介。他们使得业务链条拉长,资金成本变高,效率降低。使得那些真正做服务、有价值的中介,无法获得应有回报。所以,我们要有效识别“有用中介”和“无用中介”,“专业中介”和“套路中介”。

区块链能够通过技术手段,精简掉“无用中介”,让总体成本降低;让“专业中介”获得更多、更合理的回报。区块链将在这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对区块链的期待。融资方和资金方的立场不同,对他们来说“专业中介”的价值也不同。融资方希望更便宜的资金,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专业中介,价值高。但是,资金方希望更低的风险,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专业中介,价值高。所以,不同立场的诉求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我们再重温一下区块链。正如我刚刚所说,区块链是一个老话题,大家需要对区块链的认识进行迭代和升级。

首先,区块链不等于区块链不等于区块链,区块链更多的时候是个概念,不同概念下内涵和实操并不一样,要把概念层逻辑层和实践层都要搞清楚,你的区块链和我的区块链好像概念上不一样,你讲的是一回事儿,我讲的是一回事儿,所以很多时候,是因为知识背景不一样,出现了鸡同鸭讲的情况。更有一些人,为了赶技术时髦,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还有很多项目,本来是不需要区块链效果会更好,但是硬要往区块链上靠,用区块链以后,也不一定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上链……所以,在区块链项目上,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剑走偏锋都有。同时,区块链的门槛并不高,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本身是开源的,从网上下载一套就可以把节点搭起来。

但是,用你的区块链还是用他的区块链?区块链照样有可信的问题。这就跟当年的云计算一样,建了很多的云计算,就在那里空耗,实际上大家不放心啊。你也有云计算,我也有云计算,人手都有一套云计算,到底该用谁的?现在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套区块链,还是这个问题。所以说,区块链最重要的是权威性,还要找准场景,需求驱动。

大家发现联盟链比公有链更靠谱,现在大大小小的联盟链很多,但缺少监管、缺少标准、还有外部数据的接入困难、以及重复建设的问题,还有互联互通的问题。区块链的发展,尤其是联盟链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很大困难。比如,最简单的,我们建一个联盟链,有七八个节点在里面运转,我自己停一下机,行不行?别人在记账,因为区块链少一两个节点不要紧,那每个节点都有私心,耗更少的电,投入更少的维护精力,我总想着别人的节点在运转,少我一个也没事儿,我今天偷点儿懒,行不行?我今天关关机器,行不行?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个链是转不起来的。所以说,整个联盟链需要有治理机制。

我觉得凯文凯利先生刚才讲的非常好,讲到数字孪生、数字身份的问题。数字孪生最简单的一点要求,我要做整个的一个数字镜像,那谁来保证我做的镜像跟我自己一模一样,不作假或者没问题?刚才,凯文凯利先生讲的,我做一个镜像以后,就可以保证跟我一样,这个话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怎么样保证一样?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何保障链上链下账实相符是两个独立方面的问题。在这里面,大家发现了,旧的孤岛去掉了,又产生新的孤岛。区块链出现了,旧的壁垒去掉了,又产生新的壁垒。

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实际上,我们分析,还是跟场景相关。贸易融资这是典型的金融业务,但是这个金融业务跟别的金融业务不一样。大家可以看一下,每年将近有18万亿美元的贸易涉及到融资。这是一个规模,而且每年又快速增长。

在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有融资方、资金方、金融服务方、还有公共服务方,涉及到的机构非常多。涉及的机构越多,区块链跟它的基因匹配就越吻合。这是我们梳理的,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材料,梳理了整个贸易融资的业务链条。大家可以看看,从建立付款条件,到交货,到履行条款,中间的环节非常多。涉及到进口商的当地银行以及出口商的银行,还有代理行以及海关,还有物流公司,这里涉及的环节非常多。

同时,现在的贸易融资,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像“无因性融资”问题,明明是轮胎厂向橡胶厂购买货物,但是这个贸易背景下,橡胶厂去融资的时候,拿着差旅费去融资,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多的。还有“多头重复融资”的问题,以及对银行资金监控和流向的问题。在技术层面,也存在重复建设、系统割裂,以及接入海关、税务部门,共享其他部门数据比较难的问题。还有监管和标准缺失,缺乏指导的问题。

大家可以看一下,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破题哪些传统业务的痛点,首先可以把信息共享起来;其次,刚才凯文凯利先生也讲了,数字孪生世界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人工的东西变成可计算的东西,速度会很快。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过去,银行的贷款都是年息,后来变成月息,现在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变成日息。如果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的话,资金运转效率很高的话,我可以按秒计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能够把运行效率提高很多。

我也简单做一个汇报,我来自数字货币研究所,我所一方面是专注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一方面是专注金融科技并获得了一些可喜成果。同时,我们也搭建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去年的9月份,在深圳的湾区试点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到前为止,已经有4个业务,接入了几十家银行,形成了一些专利。

我们这个平台有三大目标,第一,“信息可穿透”;第二,“信任可传递”;第三,“信用可共享”。同时,我们实现了三大能力,“包容性对接”、“可控性共享”、“对等性互联”。什么叫“包容性对接”呢?过去我们想两个机构联网,实现两个系统点对点的协同,实际上,技术上的难度还是有的。区块链屏蔽了这些技术,让我们链接起来非常方便,不用考虑接口、协议以及规则,可以屏蔽很多技术细节。“可控性共享”,现在大家都经常关注,包括这次论坛,有很多关于信息的隐私保护的讨论,我们这个贵阳大数据博览会也非常关注大数据与区块链的结合,是未来的趋势。数据如何保证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分开?然后,数据怎么进行可控的共享?你不能拿走,还能使用。所以,在这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在讨论安全计算、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大家都在集中攻关这些技术点,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还有一个就是“对等性互联”,过去管理部门之间共建或者联网的时候,经常在数据主权和业务主权问题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区块链上来就给这个前提和假设,我们是对等的,数据你那也有我这也有,大家放心都是一样的数据,不用竞争这个事情。业务上的一个难题,大家纠结的一个事情,屏蔽掉了。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第一,我们是搞技术创新的机构,我们申请了几十个专利,我们研究区块链是比较早的。第二,我们是中立的,我们不是商业机构,我们是为大家搭平台、做服务的。第三,保证权威性,刚才我说过,区块链也需要标签,到底用谁的区块链还是要看一个权威性。所以,看一个平台,你是不是公允,你是不是可信,现在还是一个比较纠结的话题。同时,我们提供的服务,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提供,我们只提供最基本的“标准”、“监管”和“生态”。

这是我们一些技术创新点,实现了“底层平台”;尤其是实现了“监管探针植入”,这样保证监管可以由事后,变为事中或者事前;实现了“自主身份”,还有刚才说过的零知识证明的“隐私保护”,以及分布式的“通讯及存储架构”,还有柔性的“中间件”,提供了很多的技术差异性。

那我们展望一下,我们搭建的这个平台,更多的像一个带有APPSTORE的操作系统。怎么讲?实际上,现在各个业务都有自己的中心化系统。从底倒上,从系统层、到业务层、到接口层、到展现层,但他最难的是什么?是怎么跟别人打交道。所以,央行搭建的实际上是一个生态平台,不动你的应用。当你需要跟外部进行联系的时候,跟我进行接口对接,这样可以调用公共服务,实现我们之间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系统互动。在这个时候大家发现,更多的保持互联,实现系统之间的“包容性对接”,这样的话,不破坏原有的平台。所以,我们觉得区块链平台,刚开始是从小而美的应用上逐渐发展起来,就像互联网一样,从intranet到internet,不断从小的生态演变成大的生态。

实际上,我们的贸易融资平台,可以让融资方能够获得最便宜的资金;让资金方,用最低的风险,获得资产;然后,贸易服务方能够提供很好的数据和服务。平台是从这几个角度考虑,打造一个包容性的生态。但是说了这么多,目前,我们一直在做贸易金融与区块链,发现这一领域也是刚刚起步,刚才李司长对区块链发展的判断我也非常赞同。贸易金融基于区块链平台,未来是一个蓝海,目前是刚刚起步,万里长征刚刚走了第一步。平台现在还遗留很多困难和挑战,有三个主要挑战,一是“保证资金精准触达的挑战”、二是“避免核心企业盘剥上下游的挑战”、三是“融资与被融两端兼顾保护的挑战”。其中,怎么样保证融资方得到最便宜的资金,同时保障资金方防范风险,这两个端兼顾的挑战,这是最主要的。好,今天就简单地给大家汇报到这里,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SOLBTC:BTC晚间行情解读分享-ODAILY_NFT

03月21日晚间行情:BTC早间研判行情调整将持续,晚间怎么走会有反弹吗? 行情回顾: BTC日内行情再度出现调整,最低破6000点截至目前日内新低5897.96点.

[0:15ms0-4:4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