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DID火热下的冷思考:信息孤岛、场景单一,如何破局?-ODAILY_DMAI

2021年11月,加密独角兽AmberGroup发表研报“去中心化身份DID:Web3通行证”,系统介绍DID概念及生态系统。

彼时,很少有人会预料到,Web3赛道在随后一年高歌猛进,频频斩获巨额融资,各类DID项目更是纷至沓来,让越来越多的C端用户拥有去中心化身份,大有“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

然而,DID繁荣背后却催生出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这些项目背靠不同公链,彼此互不相通;即便同在一条链的DID项目,也不支持信息共享和传输。

久而久之,用户拥有的DID身份越来越多,管理难度却越来越大,这显然不是Web3该有的模样。那么,究竟能不能将众多DID聚合,一站式满足用户的各类应用需求呢?

客观而言,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不过,已有项目尝试解决该问题。以Web3协作平台Dmail为例,该平台于近日推出DaaS服务,以Web3用户的DID账号为起点,提供基于DIDName的加密信息传输服务。

QuickSwap已上线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QuickPerps:5月26日消息,Polygon 生态去中心化交易协议 QuickSwap 发推称,已上线新的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所 QuickPerps,为早期用户提供高额奖励、NFT、交易费等。QuickPerps 支持最高 50 倍杠杆。[2023/5/26 9:44:39]

简单理解,Dmail支持多链域名的聚合服务,提供各种类型的基于DIDName的加密信息传输服务,支持用户在一个后台即可用各种DID身份完成邮件收发。

尽管Dmail目前提供的DaaS服务比较单一,却有望给DID行业带来新的启发。毕竟,场景化应用才是大规模落地的前提。

DID火热下的冷思考

去年8月,去中心化身份协议.bit宣布获得1300万美元融资,CMBInternational、HashKeyCapital、QingSongFund、GSRVentures、GGVCapital和SNZ领投。

去中心化索引协议 The Graph 发布研发路线图,包含索引人和策展人机制的升级等内容:3月31日消息,去中心化索引协议 The Graph 发布研发路线图,包括索引性能和 Firehose 流架构的重大改进、新的数据源和链支持、为可扩展的状态通道和可验证的查询进行 SNARK 证明的工作、索引人和策展人机制的升级、Layer2 扩展,更多的网关及子图开发者体验的改进、索引人工具的优化等,旨在加强 The Graph 网络,以满足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消费者的数据需求。[2022/3/31 14:28:39]

熊市融资本就艰难,一个DID项目却能完成高额融资,足见市场对DID赛道的预期。于VC而言,这便是当下风口,就连币安也无法置身事外。

继.bit之后,SpaceID完成种子轮融资,BinanceLabs领投。随之而来的域名注册更是引发市场Fomo,部分用户通过交易白名单OAT和域名赚得盆满钵满。

一时间,干白名单、抢注域名成为稳赚不赔的生意,DID赛道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去中心化数据索引工具 SubQuery 将支持 Moonbeam 和 Moonriver 的 EVM 测试版:10月29日消息,去中心化数据索引工具 SubQuery 宣布将支持 Moonbeam 和 Moonriver 的 EVM 测试版,允许波卡和以太坊的开发者将 Substrate 和 EVM 数据无缝集成到一处,并使用 GraphQL 查询这个单一数据源。此外,SubQuery 引入的过滤器可以过滤非合约交易、交易发送者、合约和索引日志参数,因此开发人员可以构建各种满足其特定数据需求的项目。[2021/10/29 6:19:17]

事实上,域名仅仅是DID的一部分。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DID还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链下身份认证类、链上身份聚合类、链上信用评分类、链上行为认证类。

2022年以来,各DID项目吸纳了大量Web3用户,以CyberConnect为例,该项目作为后起之秀,用户规模已超10万;同期的Lens虽然尚未完全开放注册,账户数量却已突破10万。

繁荣背后,DID赛道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金融炒作盛行,背离DID初衷;不同项目各自为战,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产品大同小异,落地场景匮乏。

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同公链有不同的域名项目,用户虽然手握一堆域名,却无法共享身份信息,除了用域名转账收款外,似乎很难找到第二个应用场景。

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DID赛道很容易昙花一现,Web3发展更是一纸空谈。

眼下,虽然部分项目在尝试跨链,但依然无法推倒横亘在不同DID之间的围墙,还有部分项目试图聚合身份,但往往没有直接面向用户的产品,落地场景更是乏善可陈。

时至今日,上述问题依然存在,DID行业亟需破局之道。

新尝试:DaaS

笔者近期接触的Dmail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具体需求入手,聚合不同DID。

该项目起步于去中心化邮箱,现已发展为Web3协作平台,曾获Hashkey等20余家VC投资。为解决打破DID项目间的信息屏障,Dmail推出DaaS服务。

该服务以Web3用户的DID账号为起点,提供各种类型的基于DIDName的信息传输服务。任何形式的信息都可以通过Dmail的DaaS在Web3世界传播。

在具体应用上,Dmail的DaaS支持多链域名的聚合服务。当前主流公链的DID项目均可聚合到Dmail平台,实现用户DID域名的多平台一体化。

此外,Dmail还支持主流公链的域名解析。用户使用所属DID登录Dmail后,可在Dmail上显示其原有DID域名,并且此域名同样可作为收发Web3邮件的地址。

在Dmail,持有任意DID账号的用户登录Dmail时便可免费铸造一个DmailNFT域名账号。登录该账号后,用户可在SettingPage查看持有的全部DIDName,同时可以设置绑定任意一个DIDName用于收发邮件。

如果用户所绑定的DIDName发生转移或出售,用户无需担心邮件信息丢失,因为所有邮箱信息均与登录钱包地址关联,此时只需要切换绑定至新的DIDName便可查看历史邮件。

当其他用户向已切换/出售常用DIDName的用户发送邮件时,也会收到收件人DIDName绑定转移的提示,从而将信息传输终止,避免重要信息泄露。

值得注意的是,Dmail不仅支持Web3邮件传输,还支持Gmail、ProtonMail、Outlook等传统邮箱,有助于Web2和Web3的融合。

据悉,Dmail已支持ENS、SpaceID、JazDID、HashkeyID、Unstoppable及.Bit等DID登录及使用。未来,Dmail将与更多DID项目展开合作,提供隐私信息服务,这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NextID、Unipass、BNS、PolygonID、Bonfida等。

总体来看,Dmail从信息传输场景切入,一站式满足不同DID用户的邮件收发需求,虽然功能比较单一,但足见其为打破信息壁垒所做的创新。

展望:Web3时代的“PLANB”

2017年,华尔街金融大鳄吉姆·罗杰斯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下一个10年、20年,只有一个身份是危险的,因为世界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金融、、军事……因此必须要有一个PLANB,因为拥有第二个身份就会给到你存活的机会。”

Web3.0时代,DID正是我们需要的PLANB。它将数据和身份控制权归还给用户,帮助用户打造独一无二的“链上身份证”,记录链上活动并创造价值,开启更广阔的应用和叙事空间。

眼下,DID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从概念普及到应用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背景下,Dmail推出DaaS服务,一举成为去中心化邮箱领域首个集成DaaS服务的Web3DApp,有望带来一些正向价值:

①对于DID行业:聚合主流DID,打破信息屏障;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多的项目从具体场景切入,真正满足DID用户的多样需求;

②对于DID项目:拓展已有应用场景,填补用户信息传输需求;Dmail正向所有DID方向项目发出合作邀请,共同为用户提供100%去中心化的邮件和协同办公解决方案,为DID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③对于Web3用户:一站式聚合DID账号+邮件收发,既可以丰富DID链上身份,又可以“一鱼多吃”,埋伏各DID项目及Dmail空投。

不过,Dmail的野心不止于此。据内部人士透露,该项目未来还计划基于DID上线资产管理功能,并将打通DIDName更多社交属性功能,例如添加社交图谱等。

总之,Web3时代已来,DID大有可为,期待“Dmail们”不断推陈出新,让DID成为真正的Web3通行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2:48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