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难以商用的公链正在制约Token经济_区块链dapp开发语言

编者按:本文来自:链捕手,作者:李思成,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

如果说区块链1.0是数字化货币的时代,区块链2.0是利用智能合约募资的时代,那么区块链3.0就应当是资产数字化和自由流通的时代,而这必然需要一条真正可用的商用级公链,才有可能诞生有价值的Token经济体系。Token经济学都是「浮云」几年前,到处都是「互联网+」,传统的商业实体如坐针毡,彷佛不加互联网,就避免不了被淘汰。万物好轮回,现在各种互联网项目和传统项目又都在「+区块链」,焦虑甚至更为加剧。并不是因为技术有多性感。很多项目匆匆跑进来,无非是看上了区块链带来的Token,它背后的直接利益和想象空间才最诱人。看过那么多白皮书里「精彩绝伦」的Token经济设计,那么多行业论坛上的Token理论体系。但仔细研究一下,起码在目前看来,都是「浮云」。为什么说现阶段所谓的Token经济学都是「浮云」,因为无论怎么「+」,终归是要回到商业落地本身,而很多Token对商业体就没有价值。现在大都在商业体外部,无法深入到商业运营内部运营逻辑里,最后就会发现,设计得很美好却根本没法执行。举个例子,很多民宿类的项目把Token设计成了积分形态。客人入住送Token,业主出租物业送Token,美其名曰分享项目未来收益。首先,对用户来说,民宿的重复入住率很低,大部分人不会因为你给了积分就去那个民宿入住。对于客人选择来说,核心要素第一是位置,第二是位置,第三还是位置;其次,对业主来说不会因为你给我Token激励就降低租金。这类Token白送才有人要,对于降低物业租金,提高入住率没帮助,对于正常经营管理的帮助也有限。这方面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大多数项目发Token的价值在于募集资金,而不是利用区块链特性帮助企业优化经营管理。更有趣的是,为了规避相关法律风险,绝大部分Token是不承诺与企业经营利润挂钩的,没有分红权。这样的模式下,不管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如何,Token的价值只和交易所里有人愿意出的价格挂钩。Token的价值,只存在于买卖意愿之间,这和空气又有什么差异?涉及到「分享企业发展红利」的区块链案例,有很多这样的情况。而其他类的Token设计,类似浮于表面的体系也比比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之前基础公链的性能瓶颈桎梏了大家的商业创造力。目前最成熟的区块链网络莫过于以太坊,以太坊的性能高于比特币,但是交易能力仍然低于20TPS,交易延迟仍然以小时计算,交易手续费仍然高昂。针对大多数商业场景的经营数据,只能放在传统数据仓库中读取使用。当下,除了基于以太坊的ERC20发布以募资为目的的Token,几乎做不了其他事情。因此,目前的「Token」最大的作用是募资工具,只能对「生产关系」进行优化,不能对生产力进行优化,这就是这个时代的Token经济学。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也处于迷茫的的状态,从商业运营商的角度,他们不愿意错失机会。但对他们而言,没法找到应用区块链技术对原有的经营管理、成本、销售等起到帮助的方向和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或不具备优化能力,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实际看到的情况。如何设计商用Token经济体系?那么,可以实际服务于商业应用的Token经济体系应当如何设计?设计者一定要把Token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和销售进行高度结合。可以把企业提供的每项服务权益都定义为数字资产,灵活定价和二次转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自由度,降低用户购买门槛。还是以民宿为例,我们可以将每个业主的每个房间的每个间夜,都定义为一个数字资产。用户可以购买这个数字资产,后续通过房晚的销售,享受销售分红,也可以直接入住民宿,享受入住的权利。用户还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转手这个数字资产,获得收益。对于企业方来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用户资金,加快企业自身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周转率,价值显而易见。当然,基于现在的以太坊ERC20也可以实现上述基本功能,只不过每个订单确认都要2个小时,没有任何客人或者平台运营方可以接受。在传统商业环境中,使用权益,所有权益通常是分开的,而且每项权益很难拆解细碎,也很难灵活地被信任定价流通。基于高性能的公共区块链网络,通过智能合约可以将两者相互融合,相同结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可能。在线游戏、电商、广告、跨境支付等领域,都会陆续涌现出一批基于区块链的、有价值的服务。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20:13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