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刚上纳斯达克即暴涨的Zoom,凭啥赵长鹏都爱用?_DAI

一句话描述全球链圈人都爱用的软件:社群必开Telegram,开会必用Zoom。Odaily星球日报采访赵长鹏,币安表示要用Zoom;美国区块链公司Paxos接受Odaily星球日报采访,也推荐用Zoom;就连EOS各超级节点开“修宪会议”,也用Zoom。在链圈跨国采访中,Zoom的存在感显然超过了曾经的Skype。Zoom是一家视频会议提供商。它的软件你可以理解成UI稍微简洁一点的Skype;没有朋友圈、没有公众号、只有通讯功能的微信。用户甚至不需要注册也能参与会议。它也可以支持传统企业会议室硬件视频会议终端、PC、没有网情况下的电话接入,也支持跟Slack等企业协助软件集成。如今,这家公司上市了。昨天是zoom上市第一天,股价就涨了72%,估值达到162亿美元。创始人袁征一脸懵逼地对《福布斯》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富有好奇心的Odaily星球日报也打听了一下,为啥这个软件区块链圈都爱用?流畅低延时,自动调整清晰度

用户体验好是链圈用户们给出的理由,即便在跨国会议中也不卡顿、延时很低。“确实很流畅,很好用。”秘猿科技王博就推荐过Zoom。虽然作为用户的我,用的时候却卡了一会。不过中国区代理告诉我,你这最后一公里的网如果太烂,我也帮不了你。跟几位云视频业内人士请教之后,Odaily星球日报发现,Zoom在业内的口碑确实不错,很多企业客户都会用这款软件。“有的场景对延时是不能容忍的,比如上课跟老师交互的时候。”云直播平台毛豆网创始人李明表示,很多网络课堂都开始使用Zoom。“为什么说Zoom在使用过程中特别好?这跟时代背景有关。”李明认为,Zoom创立之初刚好是PC互联网时代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视频会议行业是面向政府机构和超大企业的,因此主要是适应公司会议室的超大屏幕和多面设备。对于很多小企业根本给不起这个钱,未来云视频SaaS是增量市场;而且很多企业员工可能都是在二三线城市,别说会议室,可能连4G都还没普及。Zoom官网宣称:“当你的移动设备在3G或4G/LTE模式下运行时,zoomapp根据苹果公司的数据计划带宽使用指南只会发送最多1MB/min的数据。”“Zoom一直就是定位移动互联,它要适应各种移动网络,3/4G网络都有,甚至有的移动设备本身很挫,它很成功的是做了网络自适应。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每个用户的可用带宽和屏幕的分辨率优化视频。信号不好,画面可以模糊点,但是音频一定要好。”李明表示。云视频产品经理陈尧则认为,“他们只有移动端和PC端,前期没有会议室硬件端,相对图像呈现的面积比较有限。”如上所说,传统toB企业设备需要关注会议的大屏幕。以前,企业的会议系统要搭建专线和系统,造价高昂。自适应+SaaS策略其实也让Zoom变得不仅toB还toC,何况两者某种程度上本来就一体,毕竟用软件的最后就是员工。今天的企业,员工遍布各地,不再只在高端办公室里。就像Zoom的创始人袁征所认为的,要重视员工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如果C端雇员感觉某个产品好用,自然会推荐给公司。不过,某企业直播公司执行总监表示,对比过几家Zoom的确是稳定又清晰,但依然有个普遍的缺点:“音频码率太低,导致会议的时候,若一方是在歌唱表演,那听到的根本就不是原声。”广布节点:烧钱建网+开放体系

在讨论Zoom底层技术究竟有多牛逼之前,先需要关注的是节点部署规模。几乎每位接受Odaily星球日报采访的时候,都提到了Zoom的服务器密度,这个是低延时的重点。“如果你在广州我在北京,我们要开一个会。如果最近的服务器就是在上海,那都得绕一圈飞到上海去开会。这样时延就会比较高。”李明举例,若刚好北京海淀、广州白云都有离我们更近的服务器,当然延时会低很多。如果会议双方在不同国家和大洲,时延就更不用说了。“比算法重要。”一位通讯行业资深业内人士直言,节点多这一点“很靠谱”,因为“确实底层做不出太大花来。”“就好比我算法比你强十倍,那我得掉多少头发才能写出来?”他开了玩笑,说明算法改进非一日之功。“我到岁数了,潜意识比较关心发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链圈用户感觉,在跨国采访或者会议时Zoom体验比微信或者Skype好的重要原因:微信和Skype的服务器都主要集中在中国或美国,相当于每次交互都有一次信息“跨国传输”,Zoom却不用。那么问题又来了,Zoom靠什么铺节点?烧钱+开放。开放指他们的授权策略。“Skype是封闭体系,代理商只能直接卖他们的账号,服务器大部分在美国。Zoom则是开放策略,允许代理商自行部署。”2014年就开始在中国代理Zoom的武天表示认为,这加大了代理商的意愿。Zoom授权了很多中国的代理使用它们的产品。甚至业内人士表示,有的国内企业直播公司的产品,“就是Zoom的技术包了个壳。”这里的开放,通俗理解就是,Zoom会把自己的接口开放给代理商或一些大型企业,但后者可以对外保留自己的品牌,同时这些当地运营商帮助Zoom部署和运维节点,跟全球的Zoom共用节点,扩大了Zoom的节点密度。还有敢烧钱。“其实别家也有开放策略,也能部署节点,但跟Zoom比部署成本高,能达到10倍。”武天补充,Zoom明显烧钱铺规模的策略,“比如你现在上他们网站下载软件,你用是免费。”毛豆网的李明也强调了Zoom在建网上的巨大投入,“他们也融了好几轮”。他相信,Zoom大部分的融资,都是投入到了建服务器和算法上。“技术是需要烧钱的,小公司只能做些更易用的事情。”据Crunchbase统计,Zoom从2011年成立以来一共融了1.6亿美元,其中在2017年的D轮就融了1.2亿,红杉资本领投。

表格来源:Crunchbase挖来浙大博士,自研视频编码技术

建网之后,跟体验相关的就是底层技术了。“架构没有采用MCU方式。”陈尧在此处提到的MCU,就是传统多人视频会议主流的设备架构。根据公开资料,MCU实质上是一台多媒体信息交换机。MCU与普通交换机不同之处在于,交换机完成的是信号的点对点连接,而MCU则要完成多点对多点的切换、汇接或广播。它在多点会议中处理图像、数据、声音,决定图像和音频的格式和质量。Zoom用的,则是CMC视频路由器。根据Zoom官方技术介绍,这是Zoom系统(包括公有云及私有云)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CMC提供一个视频会议的媒体流交换平台,是信令和媒体的一个控制点。最开始提到的自适应性,即根据会议各方的网络带宽、CPU的性能、设备分辨率等优化视频,就是转包的时候在CMC视频交换机完成,Zoom专利技术H.264SVC视频编码可以根据接收方的带宽和CPU的资源进行动态优化。CMC主要做包的转发,视音频编解码的工作全部在zoom会议室型硬件终端上做。这和传统的MCU不同,传统的视频会议方案时延大,主要就是因为MCU必须要做编解码的转换以及其它的处理,增加了会议的时延。Zoom的CMC视频交换机则把编解码转移到硬件终端上进行,并对编码进行优化。Zoom给出的数据是,最大的时延不会超过200ms。这里说的对编码进行优化,Zoom官网提到的方法之一是:加大压缩力度。传统压缩技术较慢而且不能够把文件压得很小,否则会影响质量。然而,Zoom官网则表示:“Zoom在压缩方式上投入了大笔资金在数年的研发后终于让压缩的速度更加的迅速,压缩的文件所占容量更加的小,最主要的是不会影响视频、音频的清晰程度。”“压缩率太高,如果丢包反而很要命。应该主要靠冗余和补偿。”上述资深电信从业者表示,视频编码技术除了看压缩,还需要看冗余和补偿。“冗余就是同样的数据,发多遍,或者不同形式同时发,特别是关键帧,补偿就是丢了包但是想办法给重建了,或者中间模糊一下让人感知好一些。”容错性方面,Zoom丢包率达到20%,也能让用户可以接受。而之前的MCU视频方案,要求网络的丢包率必须在1%以下。能研发出胜人一筹的编码技术,也离不开CEO肯下重本挖人。“Zoom的视频编码确实是用汇编语言自己写的。”武天透露,Zoom请了浙江大学的博士带头,这位博士是国内做视频编码算法比较优秀的,做出来的算是全球比较新的视频压缩算法。“被Eric挖到硅谷去了,他全家移民过去,现在zoomIPO后应该财务自由了。”极重销售:低价推广+让每位员工当销售

可是,新的架构带来的流畅、网络自适应等技术带来的效果,不一定是Zoom特有的。比如我们平时接触的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也会自动调整清晰度。“开放策略,使用了新的技术体系,加上正确的策略。”武天总结完也强调,其实行业整体都在使用新的技术体系,上面提到的很多技术效果不能算Zoom独有的,只能说各家的解决方案不同,现在还没有形成行业标准。“原有的视频行业H.323协议已经很久了,1999年一个以色列人发明的,现在已经跟不上时代,很多视频直播公司都在自研新技术。包括京东内部因开会的问题都自己做了一个新协议,听说刘强东还奖励个那个人;陈尧他们公司的协议也是新的。”即便作为Zoom中国代理,武天还是很实诚地认为,业内公司的协议底层效果都差不多。确实,查阅公开资料,Vidyo等移动视频会议提供商,也主打“无需昂贵的老式硬件和专用网络、价格实惠”等特性,Zoom之所以光为人所知,跟他独特的销售策略是分不开的。“底层的音视频编解码上肯定是有很多专利的,这个是最见不到效应的,只能改进用户体验,让你的体验保持领先。”李明认为这与创始人袁征的技术背景相关,让他非常主要产品和体验,而不像一般toB企业那种只注重销售。体验非常重要,但必须注重销售。公开演讲中,袁征总结过希望员工往何处发展,他提到:“以销售为主导。”“公司除了销售团队以外,其他所有人包括HR都应该是随时都想着对外销售公司的产品。”他说,电梯里看到人要推荐zoom;周末看到邻居要推荐zoom;受到销售邮件不能删,要回信让对方用zoom。“一个技术型的创始人,却把销售看得很重要。这也是我要学习的。这也是为什么Zoom能盈利。”李明认为,这是很多技术型创始人欠缺的特质。根据zoom招股书,每年销售费用占总营收一半以上,且比例连续两年增长。反而研发费用比例在降低。

正如北极光创投分析师徐宁认为,在企业服务中,当一种技术成为标配,“0.1%、0.2%的效果已经不足以称之为壁垒。”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依然是一家企业服务公司的核心。不如说Zoom有自身独特C到B的销售漏斗,且这种策略非常符合目标客群。“SaaS模式切中了中小企业的痛点:会议系统开发贵。”李明分析,中小企业本来就跟普通C端很像,对价格极其敏感,付费意愿低。同时,中小企业人员少,管理扁平,普通雇员更容易影响公司层面的决策。陈尧补充:“他们采用公有云和按账号销售的策略,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时间,使市场迅速铺开。”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斥巨资买个会议系统,还不如先想想怎么活下去。这不就是大部分区块链企业的现状么?区块链圈里用Zoom的很多,也许跟Zoom主打的客户有关系:中小企业、对价格敏感、员工分布地域广。看完Zoom的介绍,是不是更理解区块链圈为什么爱用?——————————文中陈尧、武天均为化名。我是Odaily星球日报记者编辑卢晓明,文章如有任何疏漏欢迎指教,加好友烦请备注姓名、单位、职务和事由。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12:25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