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宁编辑:邓龙、王巧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在跨境支付的蓝海领域中展开了竞争。今年2月,日本摩根大通宣布正式推出JPMC,用于企业间的资金流动。一个月后,IBM宣布推出支付网络WorldWire,将为72国47种货币44种银行终端提供服务。其实,传统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间的“竞备赛”持续已久。不仅是在跨境支付领域,在区块链领域也是如此,银行的探索自然不甘落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咨询机构麦肯锡曾称:区块链将成为银行游戏规则的“颠覆者”。将彻底颠覆银行的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并带来商业模式上的变革。在颠覆与自我改革之间,传统银行选择与自己的颠覆者拥抱。然而,细究银行的区块链应用案例,积极拥抱的表象下似乎有些“貌合神离”。银行对待区块链的态度,与其对待所有科技创新的态度如出一辙,或许更为谨慎。不敢轻易触及核心业务虽然不断传出有银行正在推进区块链项目,但大都不涉及其核心存贷款业务。锌链接了解到,截至目前,声称在区块链领域有落地应用的银行已不少,正在积极进行区块链探索的更是不胜枚举。自2016年起,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行为首的银行在跨境支付、票据、融资、结算、数字积分、资产托管、BaaS等领域落地应用。但从实际项目上看,涉及核心业务的应用仍是少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区块链背对背拥抱,银行的顾虑是什么?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并非所有的银行业务都需要区块链,不过,即便在一些特性契合的业务上,银行也是顾虑重重。四方精创研发中心负责人王超告诉锌链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系统成熟度的要求极高,在高频交易场景下,区块链性能是一个主要瓶颈,相比传统中心化处理模式并没有优势。更勿论区块链的分布式架构,这需要多方协调共同管理,而权限的粒度不够精细也增加了区块链治理的难度。此外,区块链系统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问题,以及开发、运维的成本与难度,也让银行犹豫不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跨机构协作,涉及数据隐私安全: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告诉锌链接,2017年,中国银联曾开发落地了一款基于区块链的跨行积分系统,该项目已经通过POC测试并且交付,却最终不了了之。上线之时,银联数据研发部负责新技术研究的副总工程师李涛曾肯定了区块链可以解决跨行积分共享问题,“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而言,区块链具有信息透明、数据防篡改等优势,因而其在一些多方协作、信息不对称的场景中大有用武之地。”那么,为何该系统后续不见推广商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据该内部人士推测,除了技术原因,或许还与内部决策有关。从业务层面考虑,跨行积分共享无法回避同业间的数据共享问题,数据关乎银行核心利益,银行不会轻易拱手示人。而且,分布式数据库的多方协作特性需要数据共享,这涉及数据隐私安全问题。针对数据安全的隐私计算等解决方案目前仍在技术攻关阶段。政策不明朗,合规问题堪忧:在国内,只要是正规机构,在任何场合均绝口不谈数字货币,即便是对尽在区块链体系中流通的“通证”,行业也是保持谨慎态度。据普华永道《2018年金融科技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受访企业最关心是合规风险。而国外,不少银行正在积极进行基于数字货币的支付探索。埃哲森在对银行家调研事发现,90%银行表示正在积极进行数字货币探索。
图片来源于网络2017年,瑞银联合6家银行机构发行“多功能结算币”,拟用于在区块链上结算金融交易;2018年,三菱日联宣布将于2019年测试数字货币……今年,摩根大通发布JPMC之后,银行的数字货币呼声更是见涨。但在绝口不谈“币”的国内,这一切似乎还很遥远。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以论证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然而直至今日,仍然没有确切消息。不少机构寄希望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金丘科技战略发展部副总裁刘明瑞告诉锌链接,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化的法币,它的发行并不意味者数字货币合法化,不过这对于银行业的合规探索起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创新总是自上而下”的金融业,这意味着新交易结算介质的可能性。守住奶酪,传统银行积极探索区块链
银行正在承担金融之外的更多职能。从传统的网点,到网银,到移动端,再到现在的体验服务,或自发或被迫,传统银行在不断地被潮流推着走。
随着牌照公示日期渐行渐近,虚拟银行的呼声也渐涨。香港即将迎来虚拟银行,它被认为在香港市场是具有颠覆性的。然而,知情媒体透露,腾讯、阿里、小米、众安悉数在列。从牌照名单来看,许多传统银行或许再跟不上步伐,他们会成为被颠覆的一员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内地,“虚拟银行”即“互联网银行”,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为首。作为第一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或许又将成为第一家“区块链”银行。如今,ABCD已成为微众的四大要素。据普华永道报告显示,区块链技术可被应用在不同的银行业务,从支付结算,到票据流转和供应链金融,到更复杂的证券发行与交易等各核心业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收益将惠及所有的交易参与方,包括银行、银行客户、银行的合作方。目前金融服务各流程环节存在的效率瓶颈、交易时滞、欺诈和操作风险等痛点。其实,银行承载的是金融功能是不会被改变的,变化的是承载的介质与服务的形式。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与金融机构合作,一向谨慎的传统银行或许需要更快的响应与更开放的姿态,才能守住“奶酪”,不至于在区块链引领的新一轮变革中成为“被颠覆者”。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