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除了孙宇晨,还有谁在巴菲特午餐里吃相难看_BAT

编者按:本文来自吴晓波频道,作者:巴九灵,星球日报经授权转发。股神巴菲特与“90后币圈营销小达人”孙宇晨的这场饭局彻底变成闹剧,巴菲特也俨然沦为了孙宇晨的陪衬和背书者。说起来,历史上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中国人,加上孙宇晨一共有四个,毫无例外都被骂过,有人已隐身幕后,有人做起了“中国版巴菲特”,也有人得到了跟孙宇晨差不多的结局……本期趣商业,就来看看那些跟巴菲特吃过午餐的人,如今都过得怎么样了。

这个时代是不是过于偏好年轻人了?近几年,无论是商界还是其他领域,都有一个显著的趋势——聆听年轻人的声音,鼓励他们踊跃表现和创新。BAT最近的迭代,是将80后、90后吸纳到管理层。企业研究的报告,从Y世代到Z世代,从张口闭口90后,到开始苦心研究00后的爱好。毕竟,他们是数量增长最快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爱好决定了品牌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即盈利的方向。年轻人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否意味着年长的更具沉淀的经验就不值得一提了呢?要不然,孙宇晨在道歉前,怎会狂妄表示:这顿饭,是他想要给巴老上上课。数据显然在反驳这一点,每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都会有数万人来到伯克希尔围观。慕名前来的人,自然知道,他们不光是来围观两个加起来快200岁的老头“说相声”“喝可乐”的,更多的,是来朝圣,来聆听他们历久弥新的智慧。

相比之下,老人谦虚得多。前几天小巴有幸见到了一位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萨金特,尽管带着诺奖的光环,但无论是演讲还是对谈,老爷子一直在传达这样一个态度:“我只是一个老师”“我是来中国学习的”“你们问的问题,其实我也想向中国讨教”。而巴菲特也时常感叹,因为“落伍”他错失了谷歌,正是这种对新事物抱有敬畏而谨慎的态度,帮他躲过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有人说,巴菲特午餐越来越成为一种花大钱来“营销”的方式,但我们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巴菲特午餐本质上是时代对巴菲特智慧的标价,与买家无关。孙宇晨的道歉信中,提到了四五次“长辈”,但他的狂妄,或许也是一个时代的刻板印象,只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年轻虽好,也不可为所欲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3:76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