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aily星球日报译者|Moni
加密资产行业里,总是会有很多令人困惑的词汇。比如你很难想象“货币”是一串代码,还有现实世界里装钱的“钱包”在加密世界里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地址。“加密托管”这个词也是如此,在传统的普通法律定义里,“托管”算是一个具有复杂定义的词,结果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这个词在加密资产行业里也有相同的含义:授权保管产权,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概念混淆甚至比误解更具破坏性,因为“托管”不仅是投资者安全持有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兴监管框架的一个基本方面。更重要的是,令人困惑的加密资产托管概念也增加了构建统一规则的复杂度。解决加密货币市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过去对加密资产感兴趣、但不敢涉猎的机构投资者现在也变得更加放心。但是,如果我们谈论的概念没有明确,那么短期内就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框架,同时也为整个加密资产投资增加了一层风险。什么是“加密托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加密托管”这个词的官方定义:哦等等,不好意思,目前还没有……“加密托管”不是一个合法的术语,这意味着它没有具体的定义。这个词可以指法律关系,也可以用于暗示持有加密资产。即便在美国各州,似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联邦层面也没有达成一致。“加密托管”可能意味着所有权的转让,或者仅仅是第三方授权,但在托管人违约的情况下并不总能提供保护。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总是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加密托管”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一些官方机构也会经常使用不一致的术语,但其实并不能这么做。然而,大多数人似乎更同意将“加密托管”的含义看作是“持有”某种东西。在“1940年投资顾问法案”的2003修正案中,作为负责监管投资资产的官方机构之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尝试对“托管”给出一个正式的定义:“当一个顾问托管客户资产……是指它直接或间接地持有客户资金、或证券、或有权获得其拥有权。”但问题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所谓的“定义”仍然没有说明“托管”是什么。不过,通过关注“持有”这个词,我们可以开始瞥见加密资产会如何利用这个定义,实际上,托管还依赖于另外两个支柱:“所有权”和“信任”,也让“加密托管”的概念变得有些复杂。加密托管概念真的那么复杂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能无法覆盖到全部加密货币身上,因此将专注于比特币——这个在加密资产市场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加密货币。另一方面,比特币通常是大多数投资者进入加密货币市场的“入口”,相对而言也具有更大的流动性。传统资产的所有权往往依赖于分类账许可,在某个计算机上,你会被列为某个资产的所有者,但这与你是否拥有存储相关资产的数据库没有关系——只有你才是资产的所有者。然而,比特币是一种不记名资产,因此如果你持有比特币,理论上你的“名字”并不会与之对应起来。相反,比特币于地址相关联,而地址又与“钱包”相关联。另一方面,资产本身不存在于钱包中,也不存在于中央存储库中,更不存在于发行方的账户里,它们在比特币区块链上,这个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网络,而且没有可识别的责任。持有私钥的人“拥有”比特币,因为他/她拥有移动对应私钥比特币的专属权,也就是说,你其实没有必要拥有所有权名称或证明——你只需要拥有对应比特币资产的私钥就足够了。那么,如何在没有移交或共享私钥的情况下授予“托管”权呢?没有办法,其实当你交出了私钥,就意味着你可以有效地交出所有权。如果托管方可以平等地访问能够移动比特币的代码,那么他们拥有的所有权其实和拥有私钥的你是一样多的,“加密托管”通常被理解为代表你持有一些你自己的东西。“加密托管”需要征得多方同意吗?
“多重签名”,即交易需要多个私钥签名才能进行,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你的比特币,但也意味着你可能会需要牺牲一部分所有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未经你的同意,你的托管方不能移动你的比特币,但未经你的托管方同意,你也不能移动“自己”的比特币。当然,托管方也可以通过合约方式承认你的资产,并且澄清他们虽然“持有”相应的资产,但承认这些资产确实属于你的。但是信任关系是对等的,如果托管方消失了,怎么办?在传统证券行业里,如果存在托管方违约的情况,那么理论上会把证券资产归还给合法所有者;但使用比特币,几乎没有什么是可以保证的,因为在加密货币行业里没有太多保护资产的法律法规。此外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全球公认的加密资产监管标准,虽然像数字金融生态基金等协会正在与加密行业参与者合作起草相关法规,但就细节和应用达成一致将需要时间。托管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
为了增加清晰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在七月份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强调了对经纪自营商数字证券托管方的担忧。但他们指出,客户保护规则在加密资产的情况下可能不太适用,该公司主要用于在经纪自营商崩溃的情况下可以保护客户的持股。另外,即使加密资产持有人与托管方“共享”私钥,托管方又如何知道其他人无法访问相关资产呢?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他们又该如何确保加密资产能被安全托管、以及客户端接入点不会受到损害呢?比特币对持有人的价值主张之一,就是交易是无法扭转或纠正,这对于托管方和监管机构而言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在联合声明中还强调了定义脱节可能引发的问题,他们举了一个例子:根据“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如果一个经纪交易商失败就需要被清算,但是这个法律中对“证券”一词的理解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理解有所不同,导致一些经纪交易商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投资了加密资产,继而引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不安。按照大多数监管机构的说法,比特币不是“证券”,许多比特币持有者也是绕过经纪交易商在交易所直接购买比特币。但是,由于监管层面缺乏理解和标准化概念定义,因此也给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存在哪些挑战?
事实上,比特币“托管方”与传统资产的“托管方”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们仍然坚持使用“托管”这个词。对于一些行业新手来说,模糊的概念定义让他们更难理解这一全新的资产类别性质,同时也让监管机构建立一个连贯的框架变得更加困难,毕竟在加密市场里,“所有权”和“责任”——这两个监管概念基本支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虽然“货币”和“钱包”这些加密货币名词概念与传统定义也有出入,但还没有超出参考框架的范畴,然而在“托管”情况下,错位的比喻增加了人们对概念理解的混淆。纵观历史,技术的发展很容易产生一些具有新概念的词汇,也容易令人产生混淆——比如“web”和“net”,哪一个代表网络呢?在加密市场里,属于“托管”应该指代对加密资产私人密钥的授权保管,而“托管方”则是指代此类服务的提供者。一个“新名词”可能会行业发展有所帮助,甚至可能在建立跨司法管辖区定义、以及强化监督等方面开创先河。但是对于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行业来说,谁能决定这个“新名词”及其定义呢?当然,并非所有困难都是无法克服的——如果存在这么多的利害关系,也许可以通过沟通协调来解决,毕竟加密货币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真正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加密监管与传统托管之间的概念差异,而在于我们该如何将新概念融入到传统思维之中,就像旧瓶装新酒,不是吗?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