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中国如何在区块链领域换道超车?_Talent Coin

历史发展就是如此有戏剧性,几周前区块链行业寒风瑟瑟,瞬间就被国家一个重大政策利好的释放给点燃了。而近期,各种监管的推进,主流媒体对不合规的区块链项目的打击,又让区块链行业的气氛快速降温……在外部环境变化如此之快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为行业的未来多做些思考。

在之前巴比特主办的乌镇大会上,X-Order创始人Tony发表了题为「从密码学社区到大国博弈」的演讲。本文顺着其思路脉络,我们在此仔细梳理比较了国内外在区块链领域的各种差异,试图找到更适合国内的发展模式。“政策也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差异1:专利VS开源根据区块链关键技术专利态势白皮书描述,截止18年底,全球区块链领域专利总量达到8996件,中国达到4435件。全球年均增长率为276%,中国为321%。

可以看到,如果光看18年这一整年,中国专利占到全球专利的70%。从趋势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领域专利的贡献从16年的27.9%,17年的46%增长到18年的70%。来看看具体的公司:从细分公司角度也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中国公司的比重和排名明显在迅速攀升,在专利研发方面,中国确实有很大的优势。

Resource:《区块链关键技术专利态势白皮书》这里提一句关于最大的Nchain,很有意思,这是BSV的公司主体,一直牢牢占据专利榜首。背后澳本聪的故事相信币圈诸位都很熟悉了。拓展阅读:《来深入扒一把澳本聪》: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393655981280.htm

路透社:律师对审判前监禁SBF的决定提出上诉:金色财经报道,路透社消息称,在向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提交的一份文件中,律师团队对审判前监禁SBF的决定提出上诉。SBF的律师表示,这位31岁的前亿万富翁只是通过与《纽约时报》记者分享他的前同事兼恋人Caroline Ellison的日记来行使第一修正案的权利,他分享她的私人日记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声誉,而不是为了恐吓她。

金色财经此前报道,美国曼哈顿地区法官刘易斯·卡普兰 (Lewis Kaplan)于8月11日撤销了Bankman-Fried的保释,SBF目前被关押在布鲁克林大都会拘留中心,他的律师团队多次辩称,这干扰了他的受审准备,而受审是一项宪法权利。[2023/8/29 13:02:15]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区块链专利领域的崛起,但另一方面,我们都了解区块链这一技术并不是一个学院派的产物,而是植根于深度开源社区文化:无数对其感兴趣的程序员加入到该项目,自愿为其贡献。比特币是如此,之后的以太坊亦是如此,社区作为最重要的项目推动方参与到项目的贡献中。开源文化的背后其实是极客对于某一需求极致的追求,以及他们形成的一种礼物文化。他们将完善软件看作一件可以建立自己声誉的事情。这一点不得不承认与国内的文化大相径庭,很多老外的项目他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建立一个更好用的工具,为此愿意动用各种力量。而在国内很少听到社区的概念,程序员都是为某一个公司而非一个项目在贡献代码。没有开源文化的环境,不过,最近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好的迹象,我们引以为傲的国产品牌华为,发布了其最新的鸿蒙操作系统,他们在github上已经建立了一个项目库,准备逐步把系统进行开源,这会是迈出了文化融合重要的一步。

SBF已同意被引渡到美国,其律师团队正制定引渡计划:12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前FTX首席执行官Sam Bankman-Fried(SBF)已同意被引渡到美国,当天的庭审结束后,他的律师团队正在制定引渡计划。SBF的律师希望最早在周二就此事举行新的听证会。

SBF的巴哈马刑事辩护律师Jerone Roberts与SBF及其美国律师Mark Cohen召开电话会议后,同意起草必要的文件。但他们警告说,SBF的法律计划仍在不断变化,可能会改变。(华尔街日报)[2022/12/20 21:55:31]

开源运动的《圣经》——《大教堂与集市》的作者,Raymond并没有一味强调必须开源。相反,他认为在一个框架下,开源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这套更适用于开源的标准框架见下: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非常重要除了独立的同行评审,没有其他便捷易行的方法验证设计和实现的正确性该软件对客户的业务非常关键该软件创建或运转一个公共计算或通信基础架构关键方法属于公共知识这里并不想去争辩说究竟是把技术研发封闭成一个专利的做法好,还是说以开放的形式吸引大家参与贡献好。两者显然各有利弊,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那么对于一项技术来说,“老鼠”是什么?应该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或是说可以帮助人类进化。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吸收专利和开源两种不同做法的优势,形成一种更开放的文化。这里的关键词在于开放,摒弃对抗,拥抱对方的优势来共同协作。市场流VS技术流

Kessler Topaz Meltzer律师事务所对Coinbase提起诉讼:8月23日消息,Kessler Topaz Meltzer & Check, LLP律师事务所提醒投资者已经对Coinbase提起诉讼,根据投诉,Coinbase \"为加密经济提供动力\",为100多个国家的约4300万零售用户、7000个机构和115000个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提供发送和接收比特币和其他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的 “可信平台”。投诉称,发行材料是虚假和误导性的,并遗漏了在发行时的说明。(1)Coinbase需要大量的现金注入;(2)Coinbase的平台容易受到服务水平的影响,随着Coinbase将其服务扩展到更大的用户群,这种情况越来越可能发生;以及(3)由于上述原因,被告关于Coinbase的业务、运营和前景的积极陈述具有重大误导性和/或缺乏合理的依据。(prnewswire)[2021/8/23 22:32:23]

可能有人会有些困惑,对于一个项目也好,对于一个产品也好,市场流和技术流到底代表了什么呢?圈内人有一个用词叫做共识。市场流的特点是把项目抛向市场,通过市场的各种博弈得出一个共识,这个市场当然不仅仅是指二级市场,而是面向包括政府,终端用户,合作方等各方的全面市场。而技术流是指说团队或是项目内部,或是项目相关的少数一些合作方对于该项目有共识,很多时候更偏技术。可能是对于项目成功的理论模型的验证,但是这个理论模型一直在开发打磨中,并没有真正抛向市场接受市场的反馈。本质区别是这两者的共识范围不同,共识强度也不一样,经由市场打磨的共识范围更广,共识更牢固。国内很多项目非常偏技术流,有这两种不同的“技术”形态,一种就是专注于技术研发,开发各种高大上的共识算法也好,治理,应用模型也好,但是实际只有理论的验证,并无大范围推广。典型案例是传统互联网各类区块链项目的隔离状态,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科技公司如BAT,在区块链领域号称有很多研发和落地场景,实际上都只是和单点的公司做了一些小型的demo,而且这些对于区块链领域的研发应用并没有受到那部分真正热衷区块链技术的极客的认可。币圈呢,更多是另一种“技术”形态:价格,价格还是价格。19年很多对于项目方的判定就变成了拉盘即正义,价格代表一切。当然币圈也有些非常致力于底层开发的技术项目,但是由于价格比较惨淡,被认为并无多大价值。就是这样两种极端的技术流造成了一种割裂,对立只会使得整体行业未来不确定性变的更大,监管难度也加大。

Schall律师事务所正代表EOS投资者调查针对Block.One的诉讼:Schall律师事务所宣布,其正在代表EOS数字代币的购买者对Block.One违反证券法的索赔进行调查。调查的重点是Block.One是否曾发布虚假和/或误导性声明和/或未披露的与投资者相关信息。具体来说,即Block.One没有为它所发行和出售的“证券”创建并提交一份登记声明。(BusinessWire)[2020/6/6]

而“市场流”则完全不同,这些项目更开放的接受市场或者世界各方的交互,并不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典型项目就是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正规军和游击队现在已经都认可了比特币的存在,或是说可能有些还没认为它合法,但至少认可它存在的合理性。这个案例太特殊了?那么来看下近期的Blockstack,正规层面,他受到了SEC的认可,是第一个合法ICO募资的项目,在传统的币圈,也受到了社区一些人士的认可,有很多社区人员为其贡献代码,其本身就是ERC20的token形式。币安也为其协助募资并且上市。不够?还有JPMorgan的稳定币,还有博弈过程中的Libra,交易所上有Coinbase,最近新开了Bakkt交易量直线上升,还有合规发售平台Coinlist等等。这些项目也好标的也罢,无疑受到了更大范围内的认可,也意味着这些标的可以未来接触到更广阔空间的人才,资金,资源。19年很火的一个概念叫激进市场,在开源社区有个概念叫做越差越好,两者其实推崇以市场的方式去解决产品,项目运作中的问题。激进市场相对来说更极端一些,它广义表达一种理念就是设计出一种市场机制使得需要从市场上获得更多收益的人必须承担更多的成本。越差越好强调的是一种更多的与市场交互然后迅速迭代。这便是所述市场流的精髓,也是更好的推进项目发展的方式。“拥抱市场,拥抱未来”

中国监管VS美国(全球)监管

图:全球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监管从上图可以发现全球各国的政府都没有对如何鉴定并且监管数字货币达成共识。大部分地区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可以成立持牌交易所,数字货币不能作为法偿货币。可以看到,相比全球对于交易所有监管的尝试,而在这个领域,中国和印度两国是偏保守的,采取了一刀切禁止的监管政策。在这个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当口,我们很容易拿美国来做比较,发现这两年美国在区块链监管政策方面是走的比较快的,伴随着政策变化,虽然还是禁止美国人参加大部分的ICO,但是已经有了合规项目,允许符合KYC的人员参与。

同时有各类合规现货,衍生品交易所辅助。还推出了Howeytest等方式判断可适用监管范围,IRS同时探索如何向比特币交易者收税等,逐步在形成一种区块链监管方案的生态。回过头来看国内,自17年9月之后,政策方面是比较保守的,在合规化上,似乎亮眼的标的不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1024之后,市场已经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在国家对于区块链的高光定位之后,政策开始回暖。现在已经有合规公司在往各类方向探索,包括:央行推出DCEP据天眼查资料显示,10月31日,一家名为“国链数字资产交易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在广东省肇庆市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一千万元。对于比特币挖矿,从原来的清理整顿已经逐步改为利用基础挖掘新产业增长点。这些利好预示着一些良好的方向,但是身处币圈的我们都了解背后真正的痛点还没有被解决——优质的币圈项目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倾斜。其实很多优秀的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项目背后都有很强的中国属性,交易所领域可以看到币安和火币这两年迅猛的发展,新旧公链像NEO、ONT、NERVOS逐步涌现,跨链领域也有紧跟Cosmos的Irisnet。这种感觉就有点像当年的中概股,很多没有办法在国内上市只能跑去海外资本市场寻求融资。我们应该乘此机会调整政策,更多的利好这些对行业有实际贡献的项目。他们已经在传统币圈建立了自己的声望,如果有政策上的支持,可能会成为下一个Coinbase和下一个Blockstack,真正做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DCEPVSLibra

谈到监管和合规化,DCEP和Libra是绕不开的两大话题。这两大暴露在监管众目睽睽下的项目,虽然尚未成功实施,但其初稿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讨论,任何一个一旦推行实施,必定将影响未来监管体系的方向。这两者其实无论从技术实现方案,背后治理结构,还是推行理念等方面可谓是千差万别。网上有不少具体比较分析其差异的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学习。这边想说的是两点:第一,为何这两个如此不同的项目会放在同一个对话语境去对比?第二,如果形成对抗竞争的后果是什么?对于第一点,这两个项目可以对峙的原因在于其代表了一种打破传统金融系统的新型金融系统范式,套用达里奥对于周期的说法,就是范式转移。其背后是两个大国同样期望用数字货币方式来引领新的金融范式的意愿。之前也提到了目前全球的监管环境还未能完全适应数字货币领域新的变化,那么这两个项目的尝试成功与否将代表了数字新时代的话语权。所以抛开项目本身的不同,他们所尝试的内容和方向是背后大国需要占领的战略高地。第二点就要看到这两个项目本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演进方向。

DCEP一定是一种高效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解决方案,闭源,由技术人员集中内部研发。而Libra代表了一种倾向于去中心化的社区化协作的数字货币解决方案,社区会不断对其代码对其治理有各种贡献。

如果说我们认可未来数字货币一定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那么现在就是站在分叉路的当口。复杂经济学告诉我们路径依赖的威力,一旦其中某条分叉路径被证明是可行的,可能会导致一种最终锁定的状态,从而成为未来的标准。总结

比较了这些国内外区块链领域发展的差异,我们会发现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是开放。无论是专利/开源,还是与市场对接,我们需要的都是保持更开放的心态,可以真正的拥抱两种完全不同行为方式的优势。就像币圈一直争论的CEFI和DEFI,更好的可能是个混合体,最后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以达到最大化的共识。第二是金融,这一点尤其是在DECP和Libra的博弈中可以发现,未来的金融体系的标准可能会被改写。这里引用万向区块链肖风说的一段话,他认为在传统全球化金融市场,中国在竞争中实现「大超车」相当困难,但区块链创造了一个与传统全球金融市场平行的「新型金融市场」,虽然新型金融市场还处于微小和脆弱的阶段,但其潜力和增长速度极快。「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和发育,中国有可能成为领跑者,甚至影响规则制定,在竞争中具有先发优势,最终成为新金融领域的赢家。」迎接开放式金融的全新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准备好。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4ms0-8:6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