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业界有一则关于以太坊的新闻,似乎没有太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却可能深刻影响数字货币的投资及未来发展。这则新闻是这样的:2019年11月12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希思·塔伯特表示,他们正在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以太坊2.0——也就是基于权益证明的升级版以太坊进行重新评估分析。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就是美国的相关监管部门正在评估以太坊2.0的属性,而一旦确定了它的属性,将决定美国政府如何监管及处理与以太坊交易及买卖相关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监管部门对以太坊的评估这么重要呢?因为在美国,所有的投资及交易活动全部都要受到法律的监管,而对不同属性的物品,它们的交易及投资所受到的法律监管又是不同的。有些物品对投资者没有门槛限制,比如商品投资,什么投资者都可以投资;而对另一些物品则对投资者有着严格的限制,比如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一定的投资年限等。对投资者设定的门槛高低则会决定以太坊投资者群体的寡众。而投资者群体的寡众则直接影响以太坊的币价。那么美国监管部门一直以来对以太坊是什么态度呢?是最近才明显表态吗?不是,实际上美国监管部门很早就对以太坊有了一定判定。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以太坊在2014年刚诞生时像当年绝大多数数字货币一样都进行了爱西欧融资。当时美国的监管政策尚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以太坊完成了通证销售,因此躲过了被监管机构监管和质询。在2018年6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威廉·辛曼曾表示:“根据我对以太坊现状、网络、以及其去中心化结构的了解,当前以太坊产品和销售都不属于证券交易。”这个表态的意思就是以太坊不属于证券,因此不受美国证券法律的监管,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没有门槛的投资和交易以太坊。在2019年10月10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希思·塔伯特曾表示:“我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的身份认为,以太坊是一种商品。”这个表态同样使得以太坊免受法律的监管。那为什么近日美国的监管部门突然表态,认为要对以太坊进行重新评估呢?那是因为随着以太坊2.0相关工作的发展,尤其是以太坊要从基于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转变为基于权益证明的共识机制,这导致以太坊通证ETH的属性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监管机构开始重新关注以太坊的原生性质。而美国监管部门对以太坊2.0认定的结果只有可能是两个,一个是认定为是证券,另一个是认定为非证券。而这两种认定结果会对普通投资者有什么影响呢?如果以太坊2.0被认定是证券,则对以太坊2.0的投资就会受到美国证券法规的影响,那么必然会对投资者有资格及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投资及买卖,从而以太坊的受众将会大大减少,以太坊的价格也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以太坊2.0被认定为是证券,那么更多其它上市的数字货币都有可能都被美国监管部门重新审视一遍,这必然对数字货币的投资及交易造成全面的影响。而美国监管部门的态度不仅会影响美国的投资者,还会影响世界上其它国家,从而可能使更多投资者受到影响。如果美国监管部门不认为以太坊2.0是证券,则以太坊将仍然像现在这样,可以无门槛地由大众投资。至于美国监管部门未来到底会如何判定以太坊,我们拭目以待。
Nomad:已追回1660万美元资金,其中白帽黑客主动归还1120万美元:8月4日消息,Nomad在推特上公布Nomad Bridge资金返还情况,总计1120万美元返还至官方地址,具体如下:
- ???.eth (400万美元);
- 0xE3F40743cc18fd45D475fAe149ce3ECC40aF68c3(340万美元);
- darkfi.eth (190万美元);
- returner-of-beans.eth(100万美元);
- anime.eth(90万美元)。
Nomad表示,截至目前总共追回1660万美元资金。希望退还资金的白帽黑客请将ETH/ ERC-20代币发送到官方以太坊钱包地址0x94A84433101A10aEda762968f6995c574D1bF154。[2022/8/4 5:15:06]
去中心化抵押借贷总量突破1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据最新数据显示,去中心化抵押借贷总量已突破1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当前为120.8亿美元。目前借款总量排名前三的DeFi协议分别是:1、Compound:借款总量5,298,149,334美元,占比43.84%;2、Maker:借款总量2,893,086,889美元,占比23.94%;3、Venus:借款总量2,522,423,454美元,占比20.87%。[2021/3/22 19:06:09]
比特币全网未确认交易12011笔:金色财经报道,据BTC.com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全网未确认交易数量为12011笔,24小时交易速率为3.46xs/s。目前全网难度为16.95T,预测下次难度上调3%至17.46T,距离调整还剩10天6小时。[2020/8/14]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