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P:?你真的需要区块链吗?_DAPP价格

作者:StevenPu前言无论我们走到哪儿,当抛出一个用例时,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永远是:“这个场景真的需要用上区块链吗?”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我觉得应该换个问法,比如:“区块链真的能为这个场景带来具体的价值吗?”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下这个问题,也给大家分享下在选择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时我们的逻辑。没有什么是你“必需”的

或许是要抵制2017年到2018年期间无处不在的区块链局,现在整个加密货币世界对那些标榜着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去中心化项目愈发怀疑。但是,或许是过于谨慎,现在社区出现了一种声音,大家开始质疑区块链是否真的用得上,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是否必须要用区块链。好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世界上又有什么是“必需”的呢?在经济学中,一个产品只有唯独它能解决某个特定问题时才是必需的,因为除它之外再无替代品。但这种案例非常少,比如下面这些:氧气:你需要氧气活下去,这绝无替代品。供电局的电:固定成本高而边际成本低造就了自然的国家垄断企业,而你别无他选还有一些案例与强大的品牌忠诚度相关,这里我们不再深入探讨。但也足以说明,我们很难找到没有替代品的产品。如果一个问题足够大,那么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一定已经找了很多种方式去解决它。区块链驱动的去中心化系统不是氧气,你当然可以轻松地用中心化系统取而代之。所以你还需要它吗?可能不会了。那么同样的,你基本上也没有一定需要任何一个东西。而且,你尤其不需要任何新技术。况且区块链技术还很新——这是第二个问题。下面我们来说说为什么。给它一点成长的时间

新技术首次出现时,总是各种不好。它们的不好不仅仅是因为不成熟,更因为缺少能够物尽其用的生态系统。以十九世纪末出现的汽车为例:价值小的可怜:当时的汽车非常慢,大约时速10-20英里那么慢。正常的马一小时都能轻松跑个30英里。而且跟马比起来,汽车又吵又不靠谱,售价维修还很贵。生态系统几乎没有:那会儿路是给马造的,不是车哦。没有高速公路,没有修理厂,没有加油站……汽车一无所有,而马匹和马车有一整套生态系统。要是你问19世纪末的人是不是真的需要一辆车,我想答案一定是“不”。说“是”的话可能是疯了吧,所以大部分新技术都是这样的,包括区块链。可能50-100年后,我们回顾这段历程时,会和现在回忆当时的汽车一样。或许那时我们就不会问出“你真的需要区块链吗?”,而是会问“你真的用区块链技术创造出了具体的价值吗?”痛点只是发痒的某一范围

区块链这类去中心化系统弥合了信任的差距。但是所谓的“信任差距”,其实就像所有的痛点,痛感界定的没有那么清晰。痛点不是疼痛的某一点,而是“有点痒”的某一范围。我们就以Taraxa的一个具体用例来说说这个“发痒的范围”,会包括商业合同中限定的每个条件所隐藏的一些细节。举个例子,Taraxa的客户之一是日本一家资产租赁公司。他们通过利润共享的商业模式租借资产多年并且从未遇到过信任问题。为什么?因此他们与客户间有长期的合作,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参与者都是鼎鼎有名的,而且任何潜在的恶意行为也都可能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里的信任问题就不是“痛点”,只是“有点痒”而已。一旦客户进军国际市场,信任问题就来了。他们开始和新的合作伙伴、新的用户打交道,这些人他们都不熟。他们也不会说当地语言,不了解当地文化,最要紧的是,他们面临着比日本复杂得多的商业环境。他们的用户不提交准确的数据,也不相信他们采集的数据。原来“有点痒”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整合了硬件/软件区块链解决方案,作为一个信任锚介入,让所有利益相关方至少能就某一资产生成的数据的来源和不可更改达成共识,从而为信任奠定基础。那么,像这样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是没有替代品的“必需方案”吗?当然不是。替代方案到处都是,比如他们可以明码标价统一收费,而不再采用利润共享的模式;也可以放缓全球扩张速度,逐步同少数客户先建立信任等等。只不过相比之下,这些方案带来的经济收成没有那么吸引人。回到那个关键的问题:“你真的用区块链技术创造出了具体的价值吗?”这回我们的答案是,“没错!我们有!”客户有成千上万的订单完不成,因为信任差距可能会让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我们的方案帮助了他们有效完成了这些订单,并且产生了巨大的收益。要创收增值其实很简单,而且合情合理。这也许不会像呐喊着去打造“去中心化世界”一样震撼全球,但它是每个人类成功缔造的新技术通向大众的一条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5:3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