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区块链,上海又掉队了吗?_联盟链

文中所有人物均为化名2020年初的上海区块链圈子,有种奇特的萧瑟感。这种感觉来源于王瑾的离开。我是在币乎的一场活动上见到的王瑾,那是2018年的五六月份,区块链圈子最热火朝天的时候,币乎那个100人左右的场地密密麻麻坐满了人,还有站着的,王瑾就是那个站着的,大长腿,低胸,超短裙,穿着高跟鞋比旁边的码农还高半个头,要不注意都挺难。王瑾是上海区块链圈子出了名的女神,不管是媒体,项目方,还是TokenFund的会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到王瑾的影子,有人说,认识了王瑾,就是认识了半个上海币圈。前两天我和王瑾聊天,问最近怎么不太能看到她了。王瑾说,上海区块链圈子太凉了,她已经转战杭州,顺带让我也多去杭州和苏州转转。“上海搞不起区块链,这城市没这基因。”这是王瑾的原话。王瑾并不是唯一一个离开这座城市的人,事实上,老赵比她走的更快。老赵也是曾经上海区块链圈子的神人,2017年的时候推了一个公链项目,那个项目曾经上过大交易所,也曾经被称呼作为百倍币,当然,后来项目慢慢凉了,老赵就带着团队转方向,2018年,老赵的公司从公链变成公链外包,给一些新上的所谓模式币,做了一些技术。老赵在19年去了广州,带着整个公司一起,愿意去的去,不愿意去的一拍两散。在去年年底,我恰好因公去了趟广州,和老赵打了个照面喝了顿酒,老赵给我吐槽了广州的天气,吐槽了广州的资本环境,也吐槽了粤菜,唯独没有吐槽搬公司的事儿。“上海的政策,和认知,都跟不上区块链这行业发展的脚步。”酒意正酣的老赵拍拍我肩膀,“别呆在上海,不是上海不好,是上海不适合区块链。”

01区块链圈子讲究抱团。中山公园就是上海地界上,区块链版图最重要的地方之一,高峰时,这里聚集了币乎、域乎、唯链、耳朵财经等一大批区块链公司。长宁来福士是几乎每个上海区块链人都熟知的一个写字楼,作为上海本土币圈流量的币乎,就在这个写字楼的23层。币乎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可以坐下小一百人的会场,用来承办一些区块链的活动,在最火爆的时候,这里是一天一场活动,场场人数爆满。而现在,我再去币乎,一个月也没见到过几场活动。币乎的商务和我吐槽,说上海区块链圈子都没人了,自然也就没了活动。在早期,2016年-2017年,区块链形成了三个阵营,矿圈基本在深圳,因为华强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矿机,链圈多数在上海,这里是区块链最早形成圈子的地方,币圈在北京,OKEx和火币,徐明星和赵长鹏,那些恩怨情仇围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但是近两年,国内区块链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币圈从北京开始迁往海南,但北京依然是区块链重镇,车库咖啡仍然走出不计其数的区块链人,深圳华强北总有生意惨淡的江湖传闻,但是矿工只见增多不见减少。唯一变化的是上海,上海的区块链人开始去了杭州,或者去了苏州,要不就是冲向广州深圳,甚至连二线城市,诸如福州和青岛,都能来上海的区块链圈子的抢人大战里分一杯羹。比如青岛。在区块链行业,青岛“1亿元抢院士”的故事,曾经引发热议。再比如海南,政府直接奖励区块链领军人才100万元奖金,并为优秀区块链科研团队提供300-500万元科研经费。上海的政策相比于广州、深圳、北京、杭州,开始趋于缓慢。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有关区块链的政策指导意见及通知文件的时候,上海却始终慢人一拍。哪怕是在最应该强势,也是上海最胜过其它城市的资金规模上,上海也没有展现出任何强于其它城市的气魄。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统计,目前国内涉足区块链领域的投资机构约148家,其中北京占比约49%,深圳占比17%,上海占比仅11%,只略高于杭州的9%。人才、政策、资金都很重要,但最可怕的,是上海已经不愿意做区块链试点的桥头堡,越来越多区块链的试点工作开始放在苏州、杭州和深圳,迫于政策选择迁移的公司,目的地也是苏州、杭州,又或者是海南,上海开始成为被区块链遗弃的城市。这一幕像极了互联网的十年搏杀。曾经,上海是妥妥的互联网第一梯队:先有全中国最高调,最烧钱的亿唐,然后是电商先驱的易趣。榕树下是老一辈内容输出毋庸置疑的头号玩家。九城和盛大更是游戏行业的顶级存在。而后来呢,所有人都知道了,亿唐倒闭,榕树下关停,大众点评被美团合并,饿了么卖身阿里,百度、阿里、腾讯、网易、滴滴、京东、头条,这些互联网头部企业,要么在北京,要么在深圳,要么在杭州。整个上海正儿八经的互联网巨头,似乎只剩下携程,即便是互联网二线平台,也只剩下哔哩哔哩。坊间传闻,几年前,上海领导就让各部门反思,为什么阿里没有来上海。现在几年过去了,啥也没反思出来,倒是越来越多的上海互联网人去了杭州工作。上海人去别的城市上班,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至于“杭州是上海人的后花园”,这种话也再没了市场。互联网时代,上海彻底掉队,那么区块链时代,上海是不是又要掉队?02曾经的上海,是中国区块链的发源地之一。2011年6月9日,比特币中国在上海徐汇区创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区块链交易平台,也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高峰时占到国内数字货币交易量的80%。2015年,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在上海主办了第一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大大促进了“区块链”这一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同年年底,由万向控股出资5000万美金发起的分布式资本成立,这是中国首家专注于投资区块链技术相关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然而到了近两年,上海的区块链先发优势早已不在。区块链企业规模上,上海已经被北京拉开了差距,广州、杭州等城市也开始后起发力。链塔智库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是上海区块链项目的爆发年,60%的区块链项目成立于这两年,而号称为区块链元年的2018年,在上海注册的区块链企业不足上海区块链项目总数的8%。2018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峰会显示,截止18年底,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排名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2019年11月,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上海的区块链研发企业数量约为300家。而天眼查数据显示,在2019年12月,全国注册区块链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5889家,光深圳一地,区块链公司就已经超过4000家。区块链产业园的发展上,上海也不太顺。2016年上海宝山区设立第一个区块链产业园——上海智力产业园天空区块链孵化基地,上海再次走在最前线。然而到了2020年的现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区块链产业园有38家,广州占了6家,杭州占了4家,上海也为4家,上海已经不再是最前的那个。甚至中国第一个区块链产业园——上海智力产业园天空区块链孵化基地,一度因为涉嫌非法“炒币企业”而被关停。再看规模,在政府主导的区块链产业园规模中,最大的产业园湖南星沙产业园占地面积41.48平方公里,苏州的“链谷”也占地28.52平方公里,园区规模前十的产业园,杭州占了2家,广州占了1家,上海则无缘前十。在入驻企业数量排名中,占据前十的产业园里,仅有1家在上海。入住率前三的产业园,分别位于杭州、青岛、广州。根据互联脉搏调查显示,全国区块链产业园投资基金规模前十的产业园中,杭州占了2家,广州占了4家,而上海仍然仅有一家,且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基金规模高达100亿元,是上海唯一上榜产业园——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的10倍。在知名区块链研究机构赛迪区块链评选的“区块链产业园综合竞争力评估”中,前十的产业园,有4家来自杭州,3家来自广州,上海还是仅有一家。此外,上海区块链的标杆企业正面临缺失。当前区块链行业的标杆企业,以四大类为主,第一类是矿商,如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国际等,第二类是交易所,如欧科集团、火币集团等,第三类是区块链信息和技术服务公司,如趣链科技、云象区块链等,第四类是传统的“币圈”企业,如小蚁等。2019年10月,《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发榜,有11家区块链独角兽企业上榜,其中内地一共有3家,分别是北京的比特大陆,杭州的嘉楠耘智和亿邦国际,毫无疑问都是矿商。除此之外,其实区块链还有多家同样达到准独角兽企业规模的公司,如欧科集团、火币集团,是从北京搬到海南,再如趣链科技和巴比特,身处杭州。2019年12月,中商情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区块链企业百强榜,其中北京企业最多,占比40%,深圳杭州随后,分别有14家和11家,上海仅有8家,勉强压过5家的成都。

更令人震惊的,是区块链企业百强前30名,仅有一家位于上海,是排名23的上海保险交易所,除了保交所外,上海企业竟然全军覆没。在过往的认知中,上海的区块链企业,更多专注于区块链底层的设计,以钻研区块链技术为主,而如今,人们所熟知的区块链技术公司,趣链科技、33复杂美、云象区块链等等,无一在上海。上海,似乎只剩下唯链、小蚁,和近期因为与鸿博股份合作彩票+区块链,火了一阵的哈世科技,能撑起最后的台面。03人才流失、资金失宠、企业营运数量下滑、标杆企业缺失,背后反应的是政策的滞后。先说区块链政策,当前的区块链政策主要是分为三个水平线。最低一档,就是停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大区块链行业关注”云云,没有实际的优惠政策,不过是定调和观望阶段。中间层次,就是有了实际的区块链扶持政策,但仍扶持较浅,这类政策主要是停留在办公用房补贴、高端人才的租房补贴、融资的支持等等。最高一层,就是真正区块链企业和区块链人才所感兴趣的,比如对优质项目直接进行现金补贴,对区块链人才进行落户、直接由政府设立产业基金投资区块链公司等等。我们看看居于区块链第一阵营的5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除了北京由于因素在此不谈之外,另外四座城市里,上海的区块链扶持政策也是公认的扶持力度相对较低。首先,上海的区块链扶持政策出台晚。2017年9月,杭州出台《关于打造西溪谷区块链产业园的政策意见》,给入驻区块链企业提供50万/年房租补贴,为科技成果提供100万转化奖励,区块链人才可以获得100%的生活补助。2017年9月,深圳市鼓励金融创新,“重点奖励在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大数据运用等领域的优秀项目,年度奖励额度控制在600万元以内。”2017年12月,广州黄埔区出台“区块链10条”,每年为区块链增加2亿元的财政投入,用于区块链企业的补贴和技术奖励。也就是在2017年末,广州、深圳、杭州的区块链政策,都已经覆盖优惠政策的中间层次,租房补贴、人才补贴政策已经落实下来。而上海,一直到2018年的9月,才迟迟在杨浦区开设区块链的优惠政策,并且停留在房租补贴、专利补贴上,此时,不要说杭州和深圳,哪怕是贵阳、重庆、成都、苏州、长沙的区块链优惠政策,都已经实行半年以上。其次,在深度上,上海的区块链政策同样浅尝辄止。2018年3月,深圳开启对区块链项目的直接扶持,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200万元,资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2018年4月,杭州出台区块链产业园扶持政策,人才购房补贴达300万,通过评审的区块链企业可申请最高500万元创业贷、区块链企业能获得最高150万元天使梦想基金支持,进入产业化阶段的可享受最高2000万元让利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百亿规模的雄岸基金更是引人侧目。广州同样没有落后,2019年3月,广州鼓励设立10亿元规模区块链产业基金。在补贴上,明确每年将择优选择2个开展区块链公有链、联盟链建设项目的企业或机构,按其实际投入研发经费的50%给予补贴,其中区块链公有链项目最高补贴1000万元、区块链联盟链项目最高补贴300万元。该细则也被称为“区块链政策2.0”在2019年10月24日,国家将区块链定调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后,区块链扶持政策在各地如春笋般出现,但上海,却再无下文,至今看到的上海关于区块链的优惠政策,仍然停留在2018年的杨浦。04政策并不是衡量一个城市对区块链重视程度的唯一标准。说白了,北京也没什么区块链政策,但是人区块链公司就是认北京,就是愿意在北京呆着,北京呢,对区块链态度也是明确,区块链应用直接落地搞起来,毫不手软。在我看来,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其实更能体现城市的态度。先看北京。北京在区块链+政务上,走在了前列。2019年4月,北京海淀区已经在政务上用上了区块链。之前群众去专门的供电公司办理用电过户业务需要携带4—6种证件,办理工作时长为5个工作日。而在海淀区使用区块链技术后,现在完成用电过户业务不超过5分钟。2019年11月,北京把区块链应用到了不动产登记过户上。2019年12月,这套用于用电和不动产登记服务的区块链系统再次扩充,海淀把区块链技术用到了全区“一网通办”平台,推出“智慧审批”。2020年1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认今年要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积分落户等20多个领域。二看深圳。深圳因为中小企业、创新企业多,所以更多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了企业管理方向。2018年8月深圳税务开出了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发票。2019年10月30日,深圳市区块链电子发票开票量突破1000万张,开票金额超70亿元。2019年12月,深圳全市上线区块链电子证照平台。2019年12月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线区块链50指数,涵盖了50家涉及区块链业务的上市公司。三看杭州。杭州更多的区块链应用,用到了司法和民生领域,地铁和法院,让杭州人民开始感受区块链的便利。2019年3月,杭州地铁可开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发票。2019年4月,西湖龙井茶成功对接司法区块链平台。2019年5月,浙江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正式启动运营。2019年6月,杭州上线了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2019年10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上链数据总量超过21亿条。通过该平台调取电子证据5200多条,相关案件调撤率达到98.5%以上。其实,在除了北京、杭州、深圳之外,全国还有很多地方都已经把区块链真正用在了民生、政务、金融各个领域。比如雄安,已经上线了区块链房屋租赁应用平台。比如湖南娄底,发出了全国第一张不动产区块链电子凭证,搭建起了全国第一条政务联盟链。再比如重庆,上线了全国首个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注册公司的时间从过去的十几天缩短到最快只要3天,办事效率提升5倍。青岛、海南、福州、长沙,一个个城市都将区块链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不断在区块链上发力,而曾经中国区块链第一城的上海,却没了声音。但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我所看到,上海真正在区块链掉队的实证,是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即将试点,而试点城市却很可能不在上海。央行的数字货币,将在功能、属性方面跟纸钞完全一样,只是形态为数字化,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展。接近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组人士曾向《财经》透露,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关于为何选择深圳和苏州为数字货币试点,上述消息人士解释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持深圳、苏州作为先行示范区。”选择苏州和深圳,似乎并不是无迹可寻。2019年3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苏州市,成立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承接法定数字货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稳定运行。2019年6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深圳注册成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央行货币研究所唯一一家全资控股的区块链公司。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是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和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上海,拥有全国最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也素来在金融、经济领域的试点上当仁不让,原本最应该成为数字货币的试点城市,但偏偏,不在上海。或许是我多心,或许是我不能理解顶层设计的高屋建瓴。但,观察家的观点是,或许在央行的心中,上海已经不是那个最适合试点的城市。2019年12月底,赛迪区块链发布了《2019年中国城市区块链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北京一骑绝尘,深圳、杭州分列二三位,上海仅领先广州,排行第四。

从数据上来看,似乎上海仍旧在区块链第一梯队。但是从区块链第一城,下滑到第四,上海的区块链行业发展水平,明显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甚至出现了下滑与倒退。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区块链这种与金融挂钩如此密切的技术,上海如果不是第一,就不算成功,不是第二,就算得上失败。从中国区块链的发源地,到被北京远远甩在身后,再到深圳杭州后起居上,广州也即将赶上,另外,“亿元找院士”的青岛,坐拥欧科集团和火币集团的海南,数字货币的试点城市苏州,拥有全国最大区块链产业园的长沙,也在后面虎视眈眈。区块链时代,上海,又要掉队了吗?05“36氪的朋友们”曾对上海有过非常直白的描述:“上海这个地方从上到下,只会正眼看待‘已经是个人物’的人,对于‘尚未证明自己’的人,充满了无限的警惕。”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曾言:“上海人,想赢怕输,喜欢守着自己的自留地,没有搏性、没有性、没有狼性,互联网行业就没有上海公司做得好的。”在我们普遍的认知中,上海更加推崇外企文化、小资文化,这座城市推崇的是从白领到打工皇帝的跃迁,而不是从草根白手起家建立商业帝国的传奇,资金在这里流动澎湃,但只是在大企业之间奔涌,创业者视这里为贫瘠的沙漠,开拓者视这里为最后的战场。互联网的折戟沉沙其实已经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区块链越来越被认为是互联网之后,最大的一次商业革命,上海本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块链之城的条件,但在近1-2年,这座城市在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高度。这对上海而言很可惜,这对我们这些在上海创业的区块链人也很可惜。上海在区块链时代有没有掉队,其实下结论为时尚早,毕竟区块链依然还处于早期阶段,距离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多年的时间积淀和技术打磨,目前仍处在第一梯队的上海,未尝没有机会。杭州尚未坐稳区块链第一城,上海掉队也未尘埃落定。2020年初,上海的区块链行业有些萧瑟,王瑾和老赵已经离开,过去从杭州坐高铁来上海参会的区块链人,变成了办会方,更多的人开始从上海坐高铁去杭州,小蚁、唯链、哈世科技,还在筹备下一个合作。上海的区块链人,还没走完,还没放弃。就像这座城市一样,万家灯火,百年未熄。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8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