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区块律动BlockBeats,作者:0x22,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平台币销毁和主流币减半。区块律动BlockBeats观察到,很多人看到平台币最近流行「销毁」,就冲了进去,询问冲进去的原因,他们会告诉你平台币供给量少了,所以价格就会涨。这样的说法真的合理吗?平台币真实的价值支撑在哪里?最大的黑天鹅风险又在哪里?减半炒作是2020年初的另一热议话题,「平台币销毁」和「主流币减半」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吗?销毁的起源与发展
平台币的「销毁」最早起源于交易平台「利润回购」行为的延伸,即交易平台把赚到的钱拿出一部分来,在二级市场重新买回平台币,并将其永久销毁,从而达成「供给量在有限范围内下降」的代币经济模型。而最近兴起的平台币和销毁又有了新的玩法,它们把原本归属于团队的代币份额直接销毁,从而锐减代币总量,增加流通率,形成通缩化的经济模型。「我看到这些公告后,立马就买了平台币,供给减少,币价肯定会涨,果然也赚钱了。」散户投资者小伍这样告诉区块律动BlockBeats,这也正是投资者普遍的想法。然而,这并不是这件事的本质。真正导致这一波平台币板块短线暴涨的,并非是供给的减少,而是需求的增加。为什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你现在去医院卖优质口罩,那肯定会大卖,因为医院里切实存在这样的需求,且使用需求极其强烈,消费者也愿意以合理范围内的溢价购买。我们现在做一个思维实验。假设你现在去医院卖的不是口罩,而是袜子,那一定没有人理你,因为不存在任何真实需求。而这和你手里拥有多少只袜子,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无论是100只、200只还是10只、20只,都不会有什么人购买。这时候,你想到了一个方法。你偷偷扔掉了原本100只卖不出去的袜子中的90只,向大家宣称剩余10双袜子是梅西穿过的,购买这些袜子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还能够在未来兑换与梅西见面的权益。终于,有消费者开始购买原本你卖不出去的袜子,并愿意承担高昂的溢价,他们中有的是真心看重了这袜子的升值价值,而大多数人看重的是世界上有许多比自己更傻的傻瓜。回过头看平台币。对于在未来没有可持续性发展潜力的平台,平台币销毁的真相不过就是「卖梅西的袜子」。本来过剩的平台币就没有人要,也无法在二级市场倾售,这时不妨讲一个「销毁」的故事,促进投机买盘的涌入,配合前期平台自己的吸筹动作,完成盘面拉升,在韭菜眼里可谓名利双收。对于平台币跟风销毁的行为,库币联合创始人JohnnyLyu也做了评价,他明确表示库币平台币KCS不会跟进,「近期平台币的跟风销毁是一种很明显的短期炒作行为,尤其是对未流通代币的大量销毁,形式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我们更关注提升代币的内在价值,如在KCS抵扣手续费,获取VIP资格等功能外,扩展在旅游,借贷,游戏,社交等场景的应用,远比去策划一些销毁事件更有意义」无独有偶,散户投资者小伍向区块律动BlockBeats反应「已经有一些项目方开始模仿平台币销毁的套路,进行炒作」,对于这些币种,普通投资者务必提高风险意识,摒弃价值回归的伪逻辑,理性看待市场。当然,说到底,销毁的套路也不过是正常的资本运作手段。只是大家需要明白,促使这类平台币上涨的,并非供给端的收缩,而是短期投机需求的扰动。
同时,平台币销毁也不能一概而论,针对那些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规模、有大量活跃用户和流量的平台,平台币拥有良好的长期需求水平,平台币销毁的操作至少是聊胜于无,控制了供给、刺激了短期需求。总结来讲,在投资中,尤其面对数字资产这样投机性较强的标的,脱离需求谈供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常常误把短期的投机需求扰动,造成的价格剧烈波动,当成了标的资产价值陡然上升的错觉。类似的逻辑甚至还可以延伸到今年减半币的炒作。减半与减产
减半通常指以PoW为共识算法的币种,其出块奖励缩减的现象,通俗讲,就是供应速度放缓。其中话题度最高的,自然是比特币预计将于今年5月进行的第三次区块奖励减半,市场也因此酝酿了强烈的多头情绪。其实,减半这件事需要分开看,比特币和其他币。目前来看,比特币具有大量的trading和投机需求、少量的储值需求和微量的使用需求,因此比特币算得上有真实需求的资产。所以,比特币的区块奖励减半才有经济学意义,即在总体需求水平长期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速度减半,对价格形成正影响。这是成立的。注意这里面有个前置条件,「总体需求水平不变」。显然,从10-30年的视野来看,这个条件不可能一直成立,你不能指望世界每个人都购买比特币,还要他们每次买得更多、用得更多、存得更多,这里面一定会有一个人口红利的上限。至于哪一次减半会触及这个上限,就不是本文所讨论的范畴了。反观「其他币」,不少宣传者打着「减半、减产」去宣传一些没有社区、没有用户的野币。实际上,投资者应该明白,这些没有实质内容的野币没有任何实际使用需求、储值需求抑或是trading需求,它们所拥有的仅仅是投机需求。
和本次平台币销毁逻辑类似,所谓供给端的收缩并不能直接给价格带来正向影响,之所以能看到这些币种的价格异动,实质上是主力资金在背后操盘、部分散户跟风的结果,也就是投机需求在短期的爆发增长。但大家需要明白的是,在潮水褪去、游资散尽后,在投机需求消失后,供给的收缩并不会带来实际需求的增长,也不会给疲软的供需关系带来实质性帮助。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已经是这些币种最好的归宿。当然,本文指的「其他币」并非除了比特币以外所有的减半币,而是指那些没有真实用户和使用需求的币种,至于这个标准如何界定,就留给读者自己了。平台币的红与黑
说了这么多逻辑,区块律动BlockBeats绝不是想唱衰市场,只是想帮助散户投资者能够更理智和清醒地看待这个市场。对于平台币,这毕竟是数字资产中为数不多有实体现金流支持的代币,那么它在投资逻辑上有哪些优劣?先说优势。相对来说,平台币锚定了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发展的红利,使得投资者很难踏空牛市,也可以和优秀的交易平台一起成长,例如从三大平台币BNB、OKB、HT都能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不过这些平台币是否能长期跑赢BTC也是未知数,毕竟现在的统计数据周期太短,没有太大参考价值。除去2017年因发行时间早而收获大量牛市福利的平台币,实际上大型交易平台的平台币兑比特币的汇率大多是平稳运行,或略有小幅增长/缩水,虽然较稳妥,但也不会出现爆发性收益。在美股这样成熟的资本市场,我们找到并对比了盈透证券和纳斯达克指数在过去9年里的投资回报情况,比较美国券商股和大盘之间的收益关系。数据显示,盈透证券并没有跑赢纳指。而仔细翻阅盈透证券在2017-2018年的财报,我们又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利润并没有增长,股价反倒出现大幅拉升,其原因不过是市场整体多头情绪的带动。
这一点和加密货币里平台币的观察结果一致。我们往往高估了某一次回购销毁额对币价提振的短期作用,而低估了市场整体趋势对平台币价格的影响。同时,我们也能够总结出,投资大型平台的平台币回报也就是beta收益左右,熊市不会超跌太多,牛市也不会一骑绝尘,总体还是会回归市场均值,但是比较稳健。那么,投资平台币就真的高枕无忧了吗?在区块律动BlockBeats看来,平台或有以下几大风险。第一是暗箱操作。除了交易平台自己,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该平台的营收究竟是多少,也就是说在没有监管的背景下,交易平台销毁代币的数量具有很高的可操纵性。当然,我们还是能够从销毁平台币的区块链地址中算出销毁金额,倒推利润去做大概地评估。第二是逻辑悖论。平台币不能像证券一样直接给现金分红,这不仅是敢不敢于公开操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带来监管麻烦。而回购销毁和直接分红的收益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在这个不确定性极强的行业,直接分红显然比回顾销毁更加直接,只有到后期,回购销毁到达一定规模时,才有可能产生超过直接分红的收益价值。这里面的详细论证就不展开阐述了。另一方面,不少交易平台主体公司已经选择借壳上市,如何平衡股票和平台币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大疑问。况且不少交易平台生态中不只有一种平台币,交易平台的整体权益是否会再次被稀释值得怀疑。最重要的是,平台币的究极风险是监管黑天鹅。倘若某些监管政策落地,是否会真的允许「平台币」这种资产形式的存在?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像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主流数字资产不会有太大的监管压力。它们的下限就是维持现状,上限则可以光明磊落的在完全合规化的平台交易,因为这样的币种是完全没有「公司」或者「证券」属性的。而这一点显然不适用于平台币。结合前文所讲的平台币资产特性,我们甚至可以说投资平台币有些像期权的卖方策略,大概率稳健,而小概率黑天鹅。由于大概率稳健,大型交易平台的平台币适合在投资组合中进行资产配置,对冲标的风险、平滑净值;由于小概率黑天鹅,平台币并不适合满仓介入,因为监管政策永远是个未知数。
「Smarter,FasterorCheat.」天资聪颖、杀伐果决、内幕交易,如果这三项你都没有,那需要好好考虑凭什么在市场赚钱,大多数人凭借的就是「趋势」。而任何「趋势」都有大小级别之分,背后的思考也有深浅之分。洞悉资产涨跌背后的真实逻辑或许不能让你赚钱,但至少能让你少亏一些。*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区块律动BlockBeats在本文只是对数字资产及其代币经济模型、投资原理进行讨论和分析,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尤其是小型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跑路风险大,投资者需自行把控风险,理性看待市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