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也编辑|Mandy王梦蝶出品|Odaily星球日报
短短48小时,黑客让dForce团队真切地体会到了“失而复得”的美好。4月19日上午,由dForce团队开发的去中心化借贷协议Lendf.Me遭黑客攻击,价值2500万美金的锁仓资产被黑客洗劫一空,震动社区与行业。而随后发生的“神反转”更是比电影还精彩,4月19日晚,黑客向Lendf.Me账户归还了12614枚PAX,并附言BetterFuture,4月20日,黑客再次陆续归还代币,至今已悉数归还了全部被盗资产。据悉,黑客此举,是因为在去中心化交易所1inch上泄漏了自己的IP地址,1inch配合新加坡以及dForce团队向黑客施压,迫使其归还赃款,1inch官方也证实了这一过程。dForce团队则在4月22日凌晨发文告知用户接下来将采取的行动方案:将永久关闭现有合约,新产品将启用新合约,并将在一周内公布资产返还的建议方案。不幸之中的万幸,Lendf.Me本次被盗最终并没有给用户和平台造成损失,但带来的思考和探讨已远超事件本身。事件发生后,许多看客已从多方视角发布过专业的复盘内容,但Odaily星球日报依旧看到了不少错误的说法和偏颇的论调,因此,我们也想以这篇文章表明:Whatdoesnotkillyoumakesyoustronger,相信历劫后的dForce团队和DeFi行业,会更加健康地成长。DeFi乐高遭遇“多米诺骨牌”式崩塌,到底是谁的锅?
4月19日,黑客利用ERC777合约和DeFi平台的兼容性问题,在Lendf.Me上多次调用重入攻击,并以imBTC为抵押,将Lendf.Me上价值2500万美金的资产洗劫一空。发生盗币事件后,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是“追责”,大额资金被盗,到底是谁的锅?虽然事件已告一段落,但依然有很多错误说法在社群内误传。讨论的声音很多,有的把“罪名”扣在ERC777头上,称是合约本身存在漏洞;有人追问dForce的安全合作方Peckshied为何没有及时发现漏洞;还有人将矛头指向imToken,声称是imBTC存在问题,黑客抵押了假imBTC贷出ETH。而事实是,以上都是错误说法。ERC777合约本身并没有问题,它是对ERC20合约的一个改造和升级,不但实现了功能扩展,还有ERC20标准一样良好的兼容性。这件事也并非Peckshied的责任,虽然PeckShield是dForce的安全合作方,但他们并没有对Lendf.me的代码进行过审计,Lendf.me的协议为分叉CompoundV1代码而来。假imBTC也是一个谣言,并不存在这个过程,imBTC本身也无漏洞。事实是,Lendf.me在CompoundV1代码的基础上加入了基于ERC777的imBTC,而ERC777合约与DeFi协议的兼容性问题,给了黑客可趁之机。具体来说,ERC777原本是在ERC20基础上加强了对Token的风险控制接口,是一次有益的改进。不过由于DeFi项目的可组合特性,一个合约在不同产品之间相互调用时,其业务逻辑复杂度也会大大增加,这就给注入代码攻击提供了可能性。据PeckShield团队介绍,ERC777标准扩展的功能之一是提供了“hook”机制,可以使普通地址或合约通过注册一个tokensToSend()hook函数来控制或拒绝发送Token。简单点说,“hook”函数能够在一笔交易完成前后将通知发送给交易双方,并允许其取消交易,确保了交易相对的客观公正。因为“hook”函数通知是需要操作时间的,黑客就利用这一点,发起重入攻击,在用户一笔交易未完成的时候,又发起一笔新的交易,扰乱了原有的交易节奏。
报告:比特币第三次减半后行情走势更为看涨:加密货币分析公司CoinGecko在最近的2020年第二季度报告中,描绘了2016年和2020年比特币减半前后的价格变化。2016年7月,比特币交易价格在400美元到950美元之间。而在之前的50天里,它上升了11%,在减半后的50天里,价格下降了9%。这种差异非常重要,因为在整个2016年里,比特币的价格上涨了近150%。尽管超过50%的涨幅出现在2016年6月之前,但该年的首次下跌发生在涨幅减半之后。直到2016年10月,币价才开始上涨,以四位数的估值结束了2016年。而2020年在减半之前的50天里,比特币价格上涨了50%,在之后的50天里上涨了5%。要特别指出,在比特币减半一半的两个月前,也就是大约60天的时间里,比特币单日跌幅超过了50%。60天的价差将接近15%。鉴于2016年比特币减半后走势、随后四年比特币市值的大幅增长以及2020年的经济形势,目前的比特币价格比预期“更加看涨”。该报告得出以下结论:“尽管2020年比特币市值是2016年的15倍,但在第三次减半事件中,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更为看涨。”(AMBCrypto)[2020/7/5]
图片来源于:PeckShield这个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门槛,Odaily星球日报简单解释下:Alice有100ETH,她准备将这100ETH抵押给Bob准备借出0.01个imBTC,但是还没等到这笔交易确认时,Alice又将这100ETH抵押给力另外一个对手方,于是,Alice就用这100ETH借出了两倍的imBTC。黑客攻击Lendf.Me的过程就是上述过程的多次循环,重入攻击可以理解为黑客凭空生出了很多“钱”,让合约以为这是合法的“钱”,然后可以用抵押借贷的方式,把真钱都取走了。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ERC777合约本身实际可以极大的提高DeFi应用的用户体验,通过使用的Hook回调机制,在ERC20中需要二笔或多笔完成的确认交易,而使用ERC777单笔交易就可以完成。真正导致漏洞出现的根源在于ERC777合约与DeFi协议的兼容性出现了问题。目前,安全团队针已经针对ERC777合约与DeFi协议的兼容性问题给出了很多安全建议,这次攻击也使得DeFi开发者严肃正视DeFi业务组合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因DeFi协议之间的可组合性和互操作性,使得各DeFi协议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渐加深、也更为复杂:就算单个协议运行起来是安全的,不代表这些安全的协议组合在一起使用也是安全的。所以,开发者们不可以只追求DeFi乐高的“庞大”,更应该在系统的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多做努力,毕竟对于金融产品来说,「安全」才是重中之重。追责不是目的,而是希望找出问题所在后,不再被类似的问题打倒。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DeFi本来就处于半中心化治理阶段
神鱼:比特币减半后有大量低手续费的交易制造拥堵的假象:5月25日,鱼池联合创始人神鱼发微博称,减半后就有大量低手续费(20聪/vB)的交易制造拥堵的假象,不急着确认的交易给30聪/vB大概2-3天就能确认了 。根据bitinforchart数据,当前BTC平均交易确认时间为12.414分钟,交易手续费为3.13美元。两者曾分别于5月17日和5月20日达到近1个月高值。????[2020/5/25]
4月21日,Lendf.Me被盗的剧情开始出现“神反转”,许多围观者都感叹这情节如同电影。根据etherscan链上数据,从4月21日6:00UTC开始,黑客从标有“Lendf.MeHack”的地址到Lendf.Me项目的管理地址发起了多次交易,包括57992枚ETH,以及USDT、BUSD、TUSD等稳定币,此外,还归还了581枚WBTC、HBTC和imBTC,合计2400万美元。
图片来源于:etherscan根据1inchCEOSergejKunz向媒体透露,黑客因为使用了基于Web的内容分发网络,所以才泄漏了关于他本人的重要元数据头部信息,而且所有三个交易请求都来自一个中国的IP地址,这表明黑客没有使用Tor之类的去中心化网络。此外,信息中还有黑客使用的电脑类型、屏幕分辨率和系统语言等内容。
SergejKunz评价这个黑客,“他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但却是没有经验的黑客。”因此,虽然官方没有公布细节,从已知信息,也可以推断出,和dForce团队掌握了黑客信息,从而迫使黑客退还资产。无论过程如何,被盗资产成功追回本对于dForce和用户都是难得的happyending,但是1inch配合新加坡协助dForce团队追回被盗资,披露黑客的IP地址,却引发了社区对DeFi“保护用户隐私”和“纯粹去中心化”的讨论。去中心化的DeFi借贷平台依靠中心化的执法机关将被盗资产追回,支持者认为披露黑客的IP地址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虽然具有抗审查性,但DeFi毕竟不是法外之地。反对者认为1inch作为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有悖于DeFi“保护用户隐私”的初衷。
安全团队:项目First Free Finance 价格滑坡98%以上:金色财经消息,据CertiK监测,项目First Free Finance (FFF)BSC合约: 0x9B1188e01B45a283CdE53888ED1558FB6f9ae692 价格滑坡98%以上。
部署者0x8f6c......铸造并用3870万美元的FFF换取了104万BSC-USD,请保持警惕。
在撰写本文时,649,000 BSC-USD在卖方的账户,而其余的被发送到至少四个钱包,总利润估计约为104万美元。该项目最近没有社交媒体活动,自2022年8月8日以来没有发过推特。部署者0x8f6c......铸造并用3870万美元的FFF换取了104万BSC-USD。[2023/1/21 11:24:36]
去中心化交易所ParaSwap在Telegram的DeFi群中向用户表明不会披露任何用户的信息,即使用户是黑客。1inch也迅速做出了解释:「去中心化和隐私没有关系」,1inch在监管合规范围内办事,并且1inch网站披露了自己的隐私政策:
ParaSwap虽然拒绝了向dForce披露黑客IP地址的请求,但根据TheBlock的报道,ParaSwap自己的产品也在收集用户邮箱和IP地址,而且ParaSwap官网也没有任何隐私政策的说明。还有一些反对者认为此举违背了DeFi“去中心化”的原教旨主义。他们认为真正的DeFi,向黑客发起追讨或者法律诉讼的应该是DeFi用户,而不是开发者;而Lendf.Me开发者团队在以公司主体的名义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资产,说明这家公司在承担代理风险。他们潜意识里认为DeFi的存在就是为了消除代理风险,如果有一家公司在承担DeFi协议的代理风险的话,那这个DeFi就和CeFi没什么区别了。
毛世行:BTC减半后若停留在6000-7000美元,将有更多矿机关机:4月21日消息,F2Pool联合创始人毛世行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比特币价格停留在当前6000到7000美元的区间,更多矿机在减半后将不可避免地关机。3月12日的崩盘已经导致了部分矿机关机,但我们仍然可以尝试提高他们的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在今年的行情下,我们必须要做的是优化电力成本,因为电费越低,矿工受到的冲击就越小。在中国,大矿工实际上有议价能力,由于电力公司不希望失去他们的业务,他们处在一个更有利的地位。但是挖矿领域跟之前已经不太一样了。”毛世行称:“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挖矿领域已经形成了更专业的分工,包括专业的托管团队和矿场建设方,向小矿工提供托管服务和电费。虽然他们并没有大矿工的明显优势,但这已经大大降低了小矿工的电费成本。在这个情况下,如果小矿工能够采取专业矿场提供的托管服务,采用新的低能耗矿机,并把他们每度的电力成本控制在0.03美元以下,他们依然可能在减半后赚到钱。”毛世行指出,如果在挖矿难度保持低水平的同时矿工能够做好策略并成功拿到更低的电费来运营矿场,在丰水期结束之前—通常在八月底—他们就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到那个时候中国的电费通常会上涨。(LongHash)[2020/4/21]
其实,在Odaily星球日报看来,这些讨论多为偏颇和“站着说话不腰疼”。借助中心化执法机构的力量找回被盗资产是年轻DeFi必须走的路,没必要上升到“去中心化的和中心化”的矛盾层面。而且,“世界很复杂”,不只有白或黑,也不只有明或暗,他是多维度、多层次、多元的,真实的世界没有这么二元。今天我们的所有生活和资产并不都在链上,追责更是都发生在线下,智能合约的世界是一个尚不完整的世界,也绝对不是法外之地。同时,区块链追求的本来就是保护个人隐私,而非实现绝对匿名。DeFi的世界也并不是只有代码,事实上,从刚过去不久的那场“3.12暴跌”事件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去中心化的DeFi加入中心化人为调控之后,能够更大程度减少极端行情给用户带来的资产损失,去中心化合约交易协议dYdX两次调高最小交易量,合成资产交易平台Synthetix临时将费用追偿延长到了一小时,这些都有效地缓解了交易的延迟和阻塞情况,避免了给用户带来资产上的损失。1inch协助同样可被理解为一次宏观的人为调控。无论是对开发者还是平台用户来说,黑客盗币带来的损失可谓是”灭顶之灾“,如果开发者团队不及时与inch和沟通配合,用户的资产根本不可能找回,资产都没了,又何谈金融呢?代码是死的,人是活的。年轻的DeFi加入人为调控以应对极端情况无可厚非。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如今的DeFi产品实际上本来就处于混合模式,资产上链层面是中心化,而在可编程性是去中心化,治理上是半中心化的。因此,Odaily星球日报想说:今天的DeFi本来就处于半中心化的治理+去中心化的协议的阶段,很多DeFi原教旨主义者以去中心化意识形态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其实缺乏DeFi在应用层面的思考。创业者的实践总是一步一步的,说风凉话并不能推动行业发展。为DeFi行业敲响警钟:全面评估和抵御系统性风险
分析 | 分析师:莱特币减半后或将遭遇抛售:加密货币分析师Josh Rager最近发推称,他认为莱特币(LTC)的价格走势看上去明显没有包括Chainlink在内的其他加密货币那么乐观:“我将LTC和LINK进行了比较,并分享一下看法。两者都有大量的粉丝,但是目前LINK显然可与LTC平分秋色,即使是在后者将减半的情况下。LTC一直处于明显的下行趋势,而LINK在支撑方面反应良好。” 另一种会让押注LTC减半后价格上涨的投资者惊慌的可能性是,这实际上会导致中期的下跌趋势。加密货币分析师Tadleer思考了这种可能性。他指出,在上一轮减半中,莱特币在事件发生前飙升,但在事件发生后遭遇了抛售。[2019/8/4]
虽然这次Lendf.Me被盗事件以追回全部资产收尾,但客观地说,从黑客“留下尾巴”一路找到线索,还是有一定“侥幸”因素的。所以更重要的自然是,“这一次”过去了,如何预防“下一次”。DeFi开发者和从业者必须认真思考DeFi业务组合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DeFi是由一个个相关的协议和应用模块所组成的“积木组合”,其整体的安全性,取决于所有的积木中安全性最差的那一个。币乎创始人咕噜根据应用/协议/资产级别的安全性,将DeFi产品风险分为以下方面:智能合约代码安全性引入的风险:咕噜认为这是目前DeFi应用最主要的风险,占了总风险的大多数。智能合约AdminKey引入的运营风险:什么是智能合约的AdminKey?智能合约作为一个提供服务的「机器人」,很多时候运营方需要留有人工的权限去控制这个「机器人」,例如关停「机器人」,再例如冻结智能合约中某个账户的资产等。如果存在这样的AdminKey人工权限,就会引入额外的风险。持有特定资产本身的风险:持有的资产本身具有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资产被Token合约本身的AdminKey冻结/没收的风险等。抵押借贷类DeFi本身的市场风险。智能合约平台的风险。用户自身私钥管理的风险。对于以上这些风险,DeFi平台方不仅要确保在产品上线前有过硬的代码审计和漏洞排查,还要在不同产品做业务组合时,考虑因各自不同业务逻辑而潜在的系统性风控问题。另外在应对风险时,DeFi平台应和安全公司及时合作,做好代码和系统风险的安全审计工作,因为Lendf.Me的代码是fork的CompoundV1的,而CompoundV1是trailofbits这家公司审计的,所以后来就没有再找安全公司去做审计,这就为后面遭遇黑客攻击埋了隐形炸弹。dForce团队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宣布永久关闭现有合约,新产品将推出新合约。
其实在事件发生和解决后,用户和dForce社区都给予了团队很大的精神支持,许多损失惨重的用户依旧表明了“被盗事件不会击溃DeFi,相信dForce团队”的立场,足可以看出行业对优质创业团队的包容和友好。但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能够引起DeFi开发者们的足够重视,加大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安全团队也应该增强对DeFi产品审计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也可以研发更多供C端用户使用的可以评估DeFi安全性的工具和产品,让DeFi成为所有人都能放心使用的金融工具。安全永远既是行业的底线,也是至高无上的准则。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