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20年前上网的后浪们_GRAM

编者按:本文来自橙皮书,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

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这段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可能是,永远要跟着年轻人走。或者换一个时髦点的词,叫跟随后浪。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0年,中国大约有1690万网民。尽管今天随便一个app拥有两千万用户也不算很多,但在2000年,这一千多万网民身上有几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特点:18-24岁占了46.77%,本科学历占了45.93%,大部分收入没有很高,同时男女比例达到了悬殊的3:1。以上这些数据都来源于CNNIC当时在网上做的一份问卷调查报告。“中关村在线”网站在这份CNNIC的报告后面,紧跟着发了一篇文章,文章一开头就下了结论,目前中国的因特网是一个“青年网”;一个以专业人员和某些职业人员为主体的“技术精英网”。最有意思的是,文章还提到,与大量青少年学生上网相比,教师和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上网显得太少。作者把这些人称为,该上网却没上网的人。20年后的今天,好像一夜之间,所有人都转去做视频了。视频变成了新的流量。原有的图文平台,包括公众号、微博都难免式微。越来越多年轻人不爱阅读文字,只看视频内容。很多做内容的朋友、媒体人,也把视频当作了新的出口。每个人似乎都在等待新平台的出现。只有出现新平台,年轻人才有掀桌子的机会。做内容的从公众号到视频号、B站,甚至是小红书,做电商的从淘宝京东到拼多多,求变、抢风口一直都在上演。但我知道,还有一部分人想要的,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新平台。一种更底层的、供高楼大厦扎根的基础设施层面的新平台——就像20年前的互联网。刚进入区块链行业的时候,很多人把这个理想投射到了crypto身上。但在行业里呆了几年之后,这个问题似乎又值得重新思考。虽然预测技术的未来非常非常困难,但运用互联网这20年一个朴素的判断逻辑,大放异彩的技术,尤其是那些民主化的技术,似乎在“玩具阶段”就能吸引到大量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他们有自发的意识去尝试并沉迷于这些玩具,哪怕当时的成年人并不能理解其中的价值。在AI、VR\\AR、5G等一众新技术中,区块链当然是技术民主化这条路线最合适的代表。但最大的障碍,我想,来源于区块链缺少一种直觉,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好玩的直觉。现在它是一小撮懂密码学的coder的玩具,同时还是一小部分玩金融的成年人的玩具,但它不是普世的年轻人的玩具。你不能永远只靠炒币来吸引几个大学生。这是不够的。那么,既然20年前的后浪在忙着上网,今天的后浪又都在干嘛呢?看视频、做UP主好像是其中一项。我相信视频是属于年轻人的新的表达形式,但与此同时,它挣脱不出互联网现有体系的拘束,它可能是一次流量革命,但依然需要遵守旧的规则。也许要等几股不同的变革力量汇聚在一起,我们才能等来那个更彻底的新平台。AI、VR、区块链、5G,都有了各自的技术积累和发展,新的设备、新的计算平台、新的表达形式、新的底层协议,一个成形的未来才会慢慢拼凑出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4:7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