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金色财经,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今年以来,以太坊网络的日均活动地址和日均交易量都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并飙升到了此前2017-2018牛市期间的水平,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以太坊网络。而许多交易量较大的平台都来自于DeFi领域,比如1inch.exchange、Synthetix和Matcha,这也是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导致以太坊链上活动激增的主要原因。
但随着以太坊链上活动的不断增加,网络也变得越来越拥塞,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交易成本变得更高、更贵。一般来说,矿工用交易池中的交易填充区块,如果交易持中接收交易的速度太快,那么用户就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费用才能把自己的交易推到交易严重队列的最前面。如果用户把费用设置的太低,那么交易很可能会在交易持中停留很长时间才能被矿工严重。对于寻求不断变化且追逐最高收益率的DeFi交易者来说,这种交易延迟可能会给他们的投资回报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得益于DeFi行业的快速发展,链上活动增长,虽然对以太坊有利,但以太坊网络本身较低的吞吐量在大量负载的情况下变得效率低下且昂贵,反过来,高昂的交易费也会阻碍DeFi发展。加密社区开始发现,就在DeFi生态系统快速崛起,逐渐演变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新势力的同时,以太坊容量的扩容速度却不尽如人意,它的局限性正在阻碍DeFi发展,一些DeFi项目已经想要“逃离”以太坊了。为了解决这个网络瓶颈的问题,以太坊社区的开发人员已经很努力地去试图将网络共识算法从工作量证明转移到权益证明,后者预计会为以太坊用户带来更便宜、更高效的使用体验。但不幸的是,由于链上交易和链上活动越来越多,因此基于以太坊的抵押代币风险交易也因此变得很大,Ethereum2.0升级工作一次又一次被延迟,如果无法顺利进行升级,那么TPS壁垒将会加剧交易成本走高,DeFi繁荣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就在Etherum2.0迟迟无法上线的同时,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发人员发起了“Ethereum1.x”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是在并行构建Ethereum2.0的同时改善现有网络治理。这一可用扩展解决方案的出现,将满足不断增长的以太坊网络活动需要。目前有几个团队正在研究与Ethereum1.x相关的各种提案,包括以太坊改进提案EIP-1108、EIP-1844、EIP-2028和EIP-2200,这些改进提案能够降低链上交易费用,并为实施链下解决方案构建链上优势。除此之外,目前至少还有四个行之有效的以太坊扩展解决方案,那就是:状态渠道、Plasma、OptimisticRollup、以及零知识证明。但状态渠道和Plasma存在一个主要缺点,就是对智能合约没有强大的支持,从而限制了其大范围应用。因此市场上开始出现另一个选择OptimisticRollups,它可以在支持智能合约的基础上将交易效率提升到了1000TPS。Optimisticrollups提供了与权益证明类似的设置,作为一种链下聚合器,可以扮演类似验证人的角色。Layer2层上发生的所有交易,比如智能合约交互等,都是由那些抵押了代币的节点定期汇总,然后提交给Layer1层。任何人都可以验证这些提交操作,但只要发现节点执行恶意操作,他们就会失去所有抵押的代币。另外一种将计算置于链外的方法是使用零知识证明。零知识证明可以使参与计算的一方证明自己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计算但不会告知任何人自己是如何计算的。零知识证明不会提供完整的操作历史记录,而是一种创建此历史记录的数学证明。这些证明容量相比于直接在区块链上验证交易所耗费的容量要小得多,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区块链空间,同时仍可确保数据完整性。零知识证明对于去中心化交易所非常有用,因为交易平台可以将订单处理这些操作转移到链下,确保以太坊网络有足够的带宽处理交易,继而让去中心化交易所更加易于使用。众所周知,以太坊目前拥有区块链行业里规模最大的开发者社区,开发人员之所以都能汇聚到以太坊上,主要是因为以太坊社区拥有庞大的用户群。那么,这么多的以太坊扩容解决方案都是谁在构建的呢?首先,较为流行的Plasma修订版本和基于权益证明共识算法的策略已被MaticNetwork这样的项目代币所使用,此类解决方案对于DeFi项目来说更具潜在价值。而RaidenNetwork、PeruenNetwork、StateChannel、CelerNetwork、Machinomy、FunFair和LiquidityNetwork也都在建立以太坊状态通道,但是状态渠道的利基市场很小,而且目前还没有广泛流行。其次OptimisticRollup可能是最受DeFi项目关注的以太坊可扩展性解决方案了,其中值得关注的是Unipig,它是由PlasmaGroup和Uniswap交易所共同构建的。OptimisticRollup是一个Layer2解决方案,它可扩展以太坊上互操作且通用的Solidity智能合约,DeFi也因此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Unipig发布后,Synthetix也跟进了,该交易所将传统金融工具代币化并使其可用于加密货币交易,而且交易确认时间被压缩到亚秒级,继而确保用户体验与其他中心化交易所相当。除此之外,ZK-STARKS形式的零知识证明由StarkWare开发,现在也被DeFi项目所采用。ZK-STARKS可以基于免信任启用零知识证明,其中一个较好的例子是去中心化交易所Ethfinex,它也是首个实施ZK-STARKS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交易吞吐量可以达到9,000TPS以上。该公司还从以太坊基金会获得了400万美元资金支持和6000ETH奖励。当然除了扩容方向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支持DeFi的以太坊解决方案,比如DEX聚合服务提供商1inch引入了ChiGastoken,这种代币允许用户在价格低廉时购买和存储gas,但主要缺点是当以太坊网络持续拥塞的时候,较早铸造的Gastoken会被耗尽,同时由于gas价格昂贵导致没有机会再铸造新的代币,继而使该解决方案无法按预期执行。此外,随着Cosmos和其他区块链的崛起,加上FTX最近也宣布入场,一个新生的跨链生态系统正在崛起,投资者发现,DeFi其实完全可以不仅限于以太坊,他们也开始对跨链DeFi越来越感到兴奋。FTX在Solana上推出非托管交易服务的消息极大地提升了非以太坊DeFi协议的人气,尽管更广泛的山寨币市场在过去几个月里出现大幅调整,但Kave、ThorChain、Switcheo和BandProtocol等DeFi代币近期都出现了超过10%的涨幅,这些协议都有助于实现跨链DeFi生态系统的愿景,综上所述,虽然以太坊不太可能短期内向功能齐全的权益证明网络转变,但这些解决方案还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因为区块链行业规模尚小,在智能合约支持的基础上上多出的几千TPS的吞吐量足以让以太坊还能继续利用DeFi热度持续发展下去。而且到目前为止,以太坊仍然是功能最强大、最成熟的DeFi生态系统。实际上,其他进军DeFi领域的区块链大多希望能与以太坊“牵上线搭上桥”,以便更好地利用来自以太坊的流动性。
金色相对论 | 胡继晔:区块链技术和行业发展本身需要完备监管机制:在今日举行的金色相对论中,针对“两会提案中区块链相关领域观察到了哪些方面变化”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区块链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胡继晔表示,与区块链监管治理相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区块链技术和行业发展本身需要完备监管机制;其二是中小银行等机构在应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其三是关于防范数字货币金融风险。与监管相应的是行业标准的设立,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技术本身存在不足之处,在应用过程中不免引发风险。同时,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结合,也缺乏相应的技术应用标准和规范。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王小云提出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标准与技术规范,特别是区块链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建议出台包括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安全基建”国家标准,这些思想都和我承担的国家网信办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想法不谋而合,正在形成向网信办的工作报告,将来希望能够为立法和修法奠定坚实的基础。[2020/6/2]
浙江大学蔡亮:区块链天然结构可实现食品供应链流程可追溯: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表示,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难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应用在保障食品安全领域,可以发挥安全、透明、高效的优势。借助区块链天然的块链式结构,可以实现食品从加工、包装、运输到零售的完整供应链流程的可追溯;同时,参与者可以交叉审核数据的真实性,任何一方均无法单独篡改数据,信息更为可信和安全,这还有助于食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建立信任。(中国科学报)[2020/5/21]
动态 | AUS澳交所全球获得区块链百强企业称号:据官方消息,2019年12月27日,在“与时共创·金色财经颁奖酒会”上,AUS澳交所全球获得“区块链百强企业”称号。
作为最早2017年注册于澳大利亚的持牌加密资产交易所以及澳大利亚地区最大的区块链社区之一,AUS澳交所全球一直秉承高效合规长久的发展理念。高效合规是AUS澳交所全球保持稳健发展的前提与保障,AUS澳交所全球将继续秉持合法合规、安全稳定的宗旨,致力于发现优质加密资产价值,服务全球专业加密资产交易用户。[2019/12/27]
EOS网络基金会发布由社区主导的EOS Mandel v3.1-rc1 版本:金色财经报道,EOS网络基金会发布EOS Mandel v3.1-rc1 版本。EOS网络基金会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Yves La Rose表示,4 年前EOS网络启动时创造了历史。另一个历史里程碑刚刚实现,因为EOS随着 Mandel 3.1 RC1 的发布,实现了重大飞跃,这是第一个由社区主导版本。[2022/6/15 4:28:21]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