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国大选操心的不仅仅是美国民众,还有各国热心吃瓜群众。作为一个内部如此割裂的世界第一强国,下一任总统的确定会长远的影响着世界和经济局势。但到底是什么使得世界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走向了当下的境况呢?我们试着从历史里找到一些答案。毕竟,历史虽然不会完全重复,但总是出奇的相似。法国大革命
法国7月革命现在我们回过去看法国大革命的话,会发现大革命根本原因其实是下层经济基础无法支撑旧有的上层建筑。当时的法国除了对外七年战争失利导致的债台高筑以外,王室挥霍无度导致国库亏空,国王和教会大肆征税……这所有的压力都需要底层的劳动人民来承担。但那段时期法国连续几年的气候异常,农作物严重失收,底层人民甚至无法靠种地来养活自己,更不用说缴纳各种税费了。这也导致社会生产出来的商品滞销,进一步加剧了当时恶劣的经济环境。当时的劳动人民有多惨,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来感受一下:法国大革命前夕面包价格的大幅上涨,从正常4苏一个面包到1789年底的12苏。这相当于穷人们需要花以前三倍的钱才能吃上饭。但由于种地没有收入,太多的穷人涌入了城市也很难找到工作,就算有收入,也十分微薄。
18世纪法国的面包饥荒资料显示1788年贫户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费在面包上,1789年则达到80%。底层人民过的是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这种情况下,基本上登高一呼,就万人响应了。后续法国大革命的发展也的确如此,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及热月党人轮番上台,虽然最后拿破仑仍然恢复了君主制,但至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封建贵族,以及教会的财富再分配,还有较为彻底的土地改革,再加上整肃了国家的财政,稳定了面包的价格,底层的穷人们日子才稍微好过些了。这样较为太平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年,法国社会里的贫富差距有一部拉大,富裕阶层赚取利润的欲望是无穷的,再加上他们逐渐掌握了法院,警察以及军队系统,对穷人的压榨越来越没有底线了。这种不给穷人活路的压迫开启了新的一个轮回,社会又开始踏入动荡的轮回。美国的演变
罗斯福新政
美国现在如此割裂的社会状态很大一部分原因和上面法国革命的原因类似,贫富差距过大,上层不给穷人活路。这也是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产生的原因之一。后来罗斯福上任,美国社会平等主义抬头,政府开始扩大支出,对贫困群体进行补助,同时对高收入人群及大公司征收高税,调节了国民收入,缓和矛盾。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一直持续到里根上任之前,这段时间也是民主党执政的高光时期。在这个时期,尤其是战后1950-1970年代,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经济增长,中产阶级成为了国家的中坚力量,蓝领工人和中产阶级收入持续增加,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罗斯福新政对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可以从这些数据反映出来:1939年-1949年间,前1/5的高收入群体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降低了8.6%。而中间3/5的人群则从47.8%增加到55.3%。宏观数据可能不那么直观。我们引用《大变革:1900~1950年》书中的描述就会明白当时对富人征税有多少:"我们以通用汽车公司CEO查里斯·E·威尔逊为例做一个假设,如果他的626300美元的收入全部以现金形式获得,那么他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向联邦政府缴纳462000美元的税款,而自己只能获得164300美元,纳税额与收入额的比例高达73.8%。不过过度的政府投资也会带来不好的经济后果,比如说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增长停滞等。里根时期
到了1980年代,里根当选后,采取的政策和罗斯福时期就完全不一样了。共和党政府为了将美国经济从滞涨中拯救出来,开始主张减税、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对商业的管制,以及控制货币供应量。政策一开始的推行并没有刺激经济的复苏,反而使美国经济急剧衰退,甚至一度打破1390年大萧条的记录。此后经济才开始奇迹般地复苏。原因可能并不是里根政策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当时世界经济处于复苏阶段,能源品价格下降,新技术如微电子行业的创新刚刚崭露头角。但其推行的减税政策一直持续到现在,造成了整个社会中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美联储,2020上半年美国财富报告根据《波士顿评论》网站2017年9月1日报道,在此前的40年间,美国80%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仅增长了约25%,而20%高收入人口的收入却几乎翻了一番。典型的例子是巴菲特一年收入超过百亿,上缴的税款不到15%,但他的秘书要交40%的税。这也导致美国的中产阶级承担了整个社会的大部分税负,再加上养老,教育和医疗这三座大山压在身上,美国中产的日子就很难过了。这是为什么近二十年里,经济一旦有一点不景气的迹象,美国中产破产数量就会剧增。相较于罗斯福新政时期,超过60%的美国人被认为是“中产阶级”,到现在,这个人数已降至50%以下。这种变化让美国社会的财富分布从纺锤形变为杠铃型,极少数富人拥有社会的极大财富,极大多数穷人位于整个财富分布的地段。
参照法国大革命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一旦贫富差距过大,既得利益者不给底层人民活路的话,社会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资本家都是亲手把自己送上绞刑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资本社会出现经济危机是必然的,这在资本论里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楚。这里面的核心矛盾在于社会的产出和消费不平衡。产出大于消费,经济危机就会出现,而这个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因为资本家总是倾向于用多余的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从而使利润更大。这就导致用于社会中用于消费的钱总是少于社会的产出。
其本质是扩大再生产和消费抢夺资金的问题。至于那些鼓吹消费拉动经济的言论,从根本上就是错的。大家都有钱的话,会不去消费吗?不消费的原因更可能是这些钱被各种方式给占用了甚至是掠夺了,导致大部分人根本就没钱消费。如果在没有钱的时候去消费,那就只能积累债务,将未来的购买力变现,但这种事不可持续的,只会陷入债务危机的漩涡中。近年来的P2P崩盘,债务暴雷就是摆在眼前的例子。一个简单的公式都能说明为什么经济危机十年一次。假定每年生产的利润是10%,则代表每年有10%的产品是没有消费掉的,十年的话,就有10%*10=100%的产品消费不了,这是什么呢,所有的产品都卖不掉,这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全球化没有普及的时候,还能够通过对外输出过剩产能来度过,像英国的殖民地倾销,以及美国在二战时期为全世界提供输出工业制品,都把国家的经济从萧条中解救出来。
但现在全球化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全球化已经在全世界推行,这个时候再出现经济危机,已经没有一个独立于全球经济体之外的经济体能够承载整个世界过剩的产能了。经济危机只能爆发,将社会的生产和消费重新归于平衡。但由于资本本身追求的是无限循环,产生利润,而市场规模始终是有限的,这就导致经济危机会不断的循环。美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
美国经济的周期性会在利率上有很明显的体现。一般来讲,美国的一次经济周期都会有一次利率的调节,先升高,然后再降低,然后再升高这么一个循环。但如果持续放水的话,这个循环就运行不下去了。
其实从08年开始,美国的经济危机就是靠放水来支撑的,这种饮鸩止渴的操作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也造就了美国股市的奇迹,一直再创新高。尽管大家都认为美股最后会崩盘,但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崩盘。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虽然美国贫富差距过大,但美国人民还能过的不错的原因。而现在回去看美国的这几十年的发展,其实美国转移自己经济危机的方法有这几种,战争尽管美国在军火贸易商也占了大头,但全世界的军火规模也就5千亿美元左右。根据2019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报告统计,世界军火交易规模前一百的公司中,美国公司的武器销售额为2460亿美元,但这对美国社会的高消费模式而言,还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支撑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使考虑到军工产业对上下游的拉动,所引发的GDP规模也就在10倍左右。仍然不足以带动美国经济的龙头。
而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的方式,美国这几十年做了很多次,海湾战争,科威特战争中都基本是由美国主导,且美国在其中也是获取了非常多的利益。但这个方式有很大的风险,如果一旦战争失利或者陷入僵局,后果就得不偿失,比如当年的越南战争就让美国经济深陷泥潭。甚至只要美国在这上面展示出一点疲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挑战者出现。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尽管想和中国开战,但又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做些敲边鼓的小动作。贸易剪刀差美国在高科技以及知识产权上的积累,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的大多数国家,这也使得美国能够用高附加值产品来换取其他国家的低附加值产品,也就是说通过剪刀差收割利润。
苹果产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苹果在2018年,获得了2018年全球手机市场73%的利润,而排在第二的三星,利润份额仅为13%。但随着中国的制造业飞速发展,以及美国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转移至海外,只占美国经济的12%,这个方式美国也慢慢走不通了。利率美国对利率的调节是它收割世界财富最关键的手段。因为美元是世界最通用的流通货币,国际贸易基本都需要在美元体系下进行交易。而且美元作为绑定了石油的货币,也决定了世界核心能源的供应。在工业时代,能源价格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景气度。由于利率操纵过于重要,接下来我们会单独讲讲美国是怎样通过美元利率来收割全世界的。
首先,一个周期内,美元利率宽松,大量的美元被印出,这时候市面上的资金多了,利息也低,很多国家都可以借低息的美元债务发展自己的经济。第二步,经过几年的低息运转之后,美元加息,比如1980年左右美国的国债利率居然能到20%。这个利率,任何国家的实体投资是不可能有这个回报的。这时候,资金在美国更容易获得利润,大量的美元就会流回美国。而别的国家建设刚刚完成,还没开始收获利润,这时大量的资金被抽走,一定会有短期的资金短缺。我们都知道资金短缺代表什么。为了获取流动资金,大量的优质资产会被抛售,各个借美元债务的国家经济会一盘狼藉。等这些国家汇率崩溃市场跌到谷底,美国再次降低利率,大量的美元资金再来廉价收割已经跌到谷底的资产,这就是一个降息升息,再降息的完整收割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绑架世界经济是很容易的。过度发行货币带来的通货膨胀效应可以通过海外市场消化,而提高利率导致的货币升值,也可以让国民购买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维持高消费的生活。通过操纵利率,美国的一个经济周期会在它的利率上有很明显的体现。一般来讲,美国的一次经济周期都会有一次利率的调节,先升高,然后再降低,然后再升高这么一个循环。但如果持续放水的话,这个循环就运行不下去了。但由于过度举债,这种操控利率绑架世界经济的方法无法持续了。从08年至今,我们会发现美国利率很难再升上去。
为什么?因为美元利率升高不只是损害其他国家的经济,同样会对美国国内的经济造成影响。在2000年以前,美国国内的金融监管还是非常强力的,所以主要的美国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即使是升息周期,凭借他们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各大公司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但在利率调节经济失效的情况下,美国只能借债来维持现在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美债债务高企的原因。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球债务总规模将达到277万亿美元。报告指出,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债务规模增长了15万亿美元。“发债的节奏并未出现减缓的迹象,预计全球债股总规模到今年年底将超过277万亿美元。”报告还认为,债务占GDP比率在急剧上升后,将会趋于稳定。今年上半年,全球债务占GDP比率涨幅创下记录,由320%升至362%。而得益于全球正在强劲复苏,2020年第三季度,该比率上升幅度不到2个百分点。IIF预计,到2020年年末,全球债务占GDP的比率将达约365%。2020年六月IIF的报告显示,在2020Q1中,全球总债务预计252万亿。
其中按国家和行业来分,具体的各国家行业债务占GDP比例如下:
那么我们可以估算2020Q1美国的总体债务如下,美国(75.6+78.1+106.0+81.9)/100*21.22万亿美元=72万亿美元我们目前可以查询的数字,截止2020年11月20日,美国的国债数字已经超过27万亿,而在2020年Q1,这个数字只有23万亿左右,那么我们可以预期到2020年底,美国的总体债务应该能接近80万亿.
美国自2008年以来,实行量化宽松,利率接近0,其中的一大部分债务是公司债。非常多的公司用接近0利率的美元债务回购自己的股票,提升股价,好有理由给公司的股东高管发高额分红,这实际就是寅吃卯粮。现在的问题是,全美公司债的数额是如此巨大,一旦升息,美国的大公司绝大多数都会存在系统性风险。这就是为什么2018-19年联储企图加息,只加到不到3%市场就要几乎崩溃的原因。低息美债已经绑架了整个美国的经济,美国的企业也已经没有足够的利润率去应对可能的升息。面对这种情况,美联储也只有饮鸩止渴,继续宽松。但这样的问题就在于,美元长期宽松,是以美元在全世界的信用为代价的,实际是可能影响到美元在国际货币结算中的霸权地位的所以是加息导致美国国内经济崩溃,还是继续宽松损害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这是个两难选择?目前看来,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无上的智慧,美元和美国经济只可能是在一个死亡螺旋里:宽松→→债务越多→→美元信用下跌→→对美国经济不利→→只能继续宽松→→循环→→直至死亡。如果说这还是个正常的慢性死亡套路,那么新冠肺炎来临的2020年,为了维持美国基本的经济秩序,美国从2020Q1的23万亿国债迅速增长到2020年10月的27万亿美元,并且在继续增长。这好像有个名词,叫加速主义?美国的衰败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我们也无法具体预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大的系统性风险。但当我们把历史的眼光放长远一些,就会发现,这种依赖债务的超发经济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怎样的损害。历史上有鲜明的例子,15世纪,西班牙人发现了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黄金,以至于什么都可以从英国购买,不需要自己生产,于是英国用西班牙人的黄金发展了自己的工业生产,而西班牙人在能用黄金购买到一切之后,丧失了自己的生产力,并最终将海上霸主的名头输给了英国,从此一蹶不振,而英国则持续了接近两百年的世界霸主地位。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结语
完整清晰的正确了解世界经济的现有格局,才能使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经济的可能发展方向,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难遇的大变局的开始,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如何顺应潮流,激荡风雷,是每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的必要选择。参考资料:《西方通史》,温克勒第三章革命与扩张1789-1850年《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贫富分化导致美国人权问题日益严重美国中产变“中惨”?买房困难人数翻了一番去年全球军火百强交易总额4200亿美元增4.6%,美国占59%写在后面
2020年我们经历了指数化的暴跌和指数化的暴涨,这仅仅是个开始,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要学会在指数化的世界里生存。《指数化生存指南》是我们近期开放的一个付费社群。在这个社群里,我们会不定期分享我们对市场的各种观察以及心得体会,包括:周期解读崩盘预警群体智慧抱团取暖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