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数字货币这个领域时,我对很多代币的认知都很差,像很多小白投资者一样,我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我还投资过一大堆其它代币:steem、BTS、瑞波、莱特币、恒星、BCH、EOS、比原、本体、量子、星云、Verge、门罗、KCASH等等五花八门、不少于30种代币。对这些代币,我同样采用的是长线定投的方式,没有做过一次短线博弈。可要用长线定投的方式首先就要判断一个代币的价值。但这么多代币拿在手里资金分散不说,而且难以管理,更重要的是凭直觉我认为这些代币中可能最终有价值的不会超过5种,所以我买的绝大部分代币可能最终毫无价值。那怎么判断这些代币的价值呢?当年当我进入这个领域时,数字货币的发展还在初期,很多代币的应用场景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因此要判断一个代币暂时还无法用盈利、市场占有率等传统金融市场常用的方法去判断,那到底该怎么判断一个代币的价值呢?我仔细想想,以我当年的条件,我认为最实际、最可靠的方法只有一个:阅读代币的白皮书和源代码。这时我非常幸运地用上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由于我的专业主要是数学和计算机,因此我看起代币的白皮书和源代码并不觉得困难。那么这么多币,我从哪个下手呢?那就从老大比特币和老二以太坊下手吧。于是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把比特币白皮书、以太坊白皮书、以太坊黄皮书反复看了好几遍,并且静下心把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源代码也看了看,了解了源代码的结构和框架,从技术上和逻辑上对比特币和以太坊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加深自己的理解,我还把中本聪早期在论坛中的发言和V神的各类重要论文都粗略读了一下,这更加深了我对区块链、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去中心化”这个词的印象特别深。我一直在想什么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必须的吗?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和安全及性能这三者之间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当我看到中本聪当年在论坛中怒怼BM说他“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去中心化”时,对去中心化的兴趣达到了高潮,对去中心化的理解也似乎在那一刻有了极大的提升。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中本聪会这么评价BM?中本聪这话到底是气话还是真话?如果说BM对去中心化的理解有偏差,那么他的项目也必然会反映这种理解上的偏差。那怎么去看他的项目是不是有这种偏差,怎么去发掘BM对这一点的理解呢?我想到的办法仍然是看白皮书。更重要的是BM的三个项目STEEM、BTS和EOS我都有,因此与我的利益休戚相关。所以我必须要再次仔细读读这三个项目的白皮书。于是我又把STEEM、BTS和EOS这三个项目的白皮书找来阅读。我先看的是STEEM白皮书,以我当时的认知,在看完这份白皮书后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我又看了看EOS白皮书,也觉得没什么问题;而当我看BTS白皮书时,终于从白皮书中的一段话找到了BM对去中心化的理解。我自信地认为我终于明白BM是怎么看去中心化的了。接下来,我再顺着我对BM思路的理解,又看一遍STEEM和EOS的白皮书,更加确信我知道BM的想法了,并认为BM的理解和中本聪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我也理解为什么中本聪要怒怼BM了。由此,我产生了一个和当时圈内很多人都不同的看法:EOS一定在走弯路,不过这条弯路只会在若干年后才会被大家看出来。对于这个“大不敬”的想法我只是小声地和几个圈内朋友分享了,但他们的眼神和脸色充满了深深的疑惑。但我毫不犹豫地把BM的三个项目STEEM、BTS和EOS都抛掉了----就像巴菲特说的:当你不喜欢一个企业的股票时,就一刻都不要留在手上。对比特币、以太坊和BM三个项目的仔细阅读让我对区块链项目的判断和认识建立了自己的初步框架和逻辑。自此,当我用这个框架和逻辑再回过头来看其它项目的白皮书时,便感觉像如履平地,几乎不用太费力就认为它们价值有限,没有保留地都抛掉了。尔后,随着我思想的进一步变化,我再次筛选,最终只留下了比特币和以太坊。至此,我所有曾经投过的ICO项目和其它的山寨币全部清空,只剩比特币和以太坊。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