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6 日,在南非新变种新冠病的助推下,行情突如其来的一根大阴线,浇灭了市场的热情,GameFi、Web3.0 等热门板块的势头暂时有所回落,甚至“熊来了”的论调也逐渐浮现。
同时,我们发现,面对近期的几次回调,链上分析派用户都坚定看多,而他们的依据是,从比特币链上数据来看,牛市还在,而且不是尾部阶段。
本文,我们便尝试结合 Glassnode 链上数据平台的数据统计,来回顾一下比特币的链上数据表现,了解链上分析派之所以坚定看多的原因;最后,尝试发散思维,思考未来可能的市场演化。
首先,我们要回归到一个本质共识上,即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比特币的市场供需关系,来推测价格可能的周期变化。用链上分析的话术来说,就是研究比特币在长期持有者与短期持有者之间的换手。注:持币时长超过半年即为长期持有者。
在熊市中,长期持有者充当需求方(买方),吸筹囤币;短期持有者充当供给方,恐慌抛售;
在牛市中,长期持有者充当供给方(卖方),出货止盈;短期持有者充当需求方,积极买入;
数据:比特币闪电网络容量突破4700枚BTC,创历史新高:9月7日消息,据 1ML 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比特币闪电网络锁定的比特币数量已突破 4700 枚(目前为 4,700.95 枚),创历史新高,价值约 88,490,771.01 美元,过去 30 天增幅达到 4.98%。此外,当前闪电网络节点数据为 17,828,通道数量为 86,742。[2022/9/7 13:14:06]
根据上面的比特币历史周期价格走势与长期持有者持币量走势对比图,我们也可以了解到:
长期持有者的总持币量趋势倾向于在熊市初就开始逐渐吸筹囤币,这个不断吸筹的过程基本覆盖了价格周期对应的整个熊市周期,而止步于比特币价格接近历史新高之际。
当比特币价格接近历史新高之际,长期持有者的总持币量基本达到顶点附近;接下来,就是长期持有者在单边上涨行情中,不断出货止盈的过程,至牛市结束,熊市到来。
比特币闪电网节点数量达12163个:金色财经报道,据1ML数据,当前比特币闪电网络节点数为12163个,过去30天内增加2.64%;通道数量为36308个,过去30天内增加1.3%;网络容量达到956.20个BTC,过去30天内增加6%。[2020/4/16]
以此周而复始……
接下来,我们将时间聚焦在近半年来,来具体分析当前的长期持有者持币量走势:
从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 4 月份的比特币高点附近,长期持有者持币量基本已经触底;然后在接下来的 5 个月内,伴随着 519 的血洗以及随后的阴跌,长期持有者持币量迅速收复前高,并且在随后的价格上涨中,持有量持续上涨。
另外,也符合我们上文所提及的:当价格接近历史前高时,长期持有者持币量也基本达到顶点附近。随着比特币再创新高突破 6.5w 美元,长期持有者持币量也宣布暂时到顶,目前呈现初步的下降趋势。
声音 | CSW:比特币不是为复制黄金而设计的:上海市海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晔在微博翻译Craig Steven Wright(CSW)最近撰写的文章《透明性与政府(Transparency and Government)》。文章指出,比特币不是为复制黄金而设计的。这个虚假的故事只是比特币核心团队极力推广的东西,这与白皮书的目标截然相反。比特币被设计成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特别地,比特币,其设计目的是允许通过互联网进行小额支付和小额临时交易。[2019/11/17]
在这里,其实我们很容易误入一个陷阱,会认为:
那么按照历史的剧本,应该意味着接下来比特币价格将迎来主升浪的拉升,而长期持有者将在拉升中逐渐出货止盈,长期持有者持币量逐渐下降。
这里我们不能理所当然了。
当长期持有者持币量上涨到一定量后,历史上是恰好行情走出了暴涨的方向,所以长期持有者自然逐渐获利了结。而在未来不可知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地认为,行情的发展方向就肯定会往暴涨走。
不过,由于长期持有者倾向于在牛市中获利止盈,而不是在恐慌中割肉抛售,如今大量的流通比特币又在长期持有者手中,所以市场上的潜在抛压并不高。
分析 | 八月第二周比特币市值占比创今年新高,USDT负溢价基本消失:OKEx平台交易的比特币现货价格在八月第二周上涨4%,本月以来累计上涨13.7%。同时周日收盘价11384.2美元也创造了比特币今年最高的周收盘价。比特币总市值占比在周中再创今年新高至69.7%;而以太坊的总市值占比则降至7.5%的今年新低;其他币种市值总和占比也降至23.1%的今年新低(Coincodex数据)。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在八月第二周,虽然比特币价格坚挺,但ETH、XRP、LTC、EOS等主流币种跌幅较大。目前在OKEx平台交易的比特币季度合约仍然溢价在1.5%左右,表明市场仍在乐观情绪之中。另外场外交易的USDT兑美元的负溢价状况在周日晚间基本消失。[2019/8/12]
这才是我们能够推断的结论。至于未来行情方向往那边走,是不可知的。
但我们可以再次回归到那个本质共识上: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变化。
如今我们从链上数据推测出,市场的潜在抛压并不高,即供给不高;那么未来市场对比特币的需求会如何呢?
动态 | 随着里亚尔价值进入'死亡螺旋' 伊朗比特币交易量飙升:经过多年贬值后刚刚开始获得动力的伊朗里亚尔周一创下新低,在黑市上平均交易10万里亚尔。由于伊朗当局决定对外币交易实施限制,情绪进一步恶化。当局还开始打击那些试图通过在黑市购买金币来规避限制的人。据报道,在贬值的国家货币和严格的执法机构之间,一些伊朗人转向比特币和类似的分散资产以逃避制裁。自2018年5月美国宣布对德黑兰实施制裁以来,该国的比特币交易量经历了明显的上升,但仍远低于去年12月创下的历史新高。大约在同一时间,当地媒体声称,伊朗人已从他们的土地上拨出超过25亿美元购买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2018/7/31]
有些人或许会说,长期来看,加密货币行业前进的滚滚车轮是不可避免的,行业尚处于早期阶段,未来需求无限大。不过当前我们将讨论的时间周期限定在未来 2 年内,或许更加合理。那么未来两年比特币的需求爆发点会在哪里呢?现货 ETF?更多企业进场?还是加息等因素导致的资金流出需求减少呢?鉴于主题关系,关于需求的点我们便不展开讨论了,此处仅充当导火线作用,试图触发思考。
当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观察长期持有者持币量的净变化动态:
近期长期持有者持币量由净增长转变为净减少,同期的比特币价格也是呈现为下跌趋势。
以前长期持有者持币量的减少是在市场具备大量买方需求的背景下,推动行情暴涨而完成的出货止盈。
但是,长期持有者依旧有可能在市场买方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抛售获利了结。只是历史周期上尚未出现这种案例,并不代表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除了比特币长期持有者的坚定持有外,交易所不断下降的比特币余额,也是比特币多头坚定牛市结构的信心之一。
由于 2018 年之前交易所市场格局尚未成型,交易所这类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所以此前这一块的数据尚不具备参考意义。无论周期如何,交易所余额都一直上涨。
但是交易所余额的整体上涨趋势于 2020 年 4 月开始反转,步入逐渐下降趋势。背后是“提币运动”的兴起,是“Not Your KEY,Not Your Coins”的觉醒,是 Hodler 的长期主义以及后期机构的跑步进场。
不过交易所比特币余额的这种下降趋势在今年 4 月中旬进行了反转,与之伴随的,是比特币价格的腰斩。或许,流入交易所的这批比特币,就是行情腰斩的罪魁祸首。
由于中心化交易所仍然是比特币交易的主要场所,所以监控交易所的比特币余额动态是对未来行情走向的一个很好的参考。
从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的交易所比特币余额依旧在不断减少,丝毫没有暂缓迹象。这也是比特币多头坚信当前为牛市结构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交易所比特币余额的净变化来辅助短期的一个行情预判:
当前交易所比特币余额依旧呈现一个大幅的净流出状态,甚至丝毫没有收敛的迹象,无疑更加坚定了链上分析派的看多情绪。
细分板块的独立行情
上文我们阐述了链上分析派坚信市场处于牛市阶段的原因,似乎我们已经默认,比特币作为市场整体的风向标,比特币牛市,就是加密货币牛市。
但是,反过来呢?
比特币熊市了,所有板块都将陷入沉寂吗?
或许现在我们有底气说不一定了。当然,在短期或者局部时间范围内,细分板块的行情走向会受比特币大盘的影响,但是有热度的板块终将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已经见证了多个细分板块的崛起,有 NFT、新公链、GameFi、元宇宙甚至近期的 Web3.0。
在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的背景下,行业的可玩性将迅速提高,各种细分板块走出独立行情的可能性将越来越高。
过去每次牛熊转换的边界似乎都泾渭分明,在波动性上也霹雳风行,但是我们是否可以预期未来还将如此?并且时间跨度 & 边界还是那么清晰?
比特币如今已经是万亿美元级别的资产,同时也逐渐成为高净值人士以及企业机构的资产配置之一。
如今比特币持有者的用户画像跟 4 年前的比特币持有者用户画像相比,应该已迥然不同。
或者说,市场依旧会再现类似 312 & 519 这类恐慌性抛售,但是总体回撤的幅度会更加有限,且也能迅速收复。随着比特币市值体量的再上一层楼,价格的波动性会逐渐收敛。
上文中我们从链上分析派的角度出发,了解到了当前大量的流通比特币持有在长期 hodler 手中,另外交易所比特币余额持续下降,尚未出现净流入,明白了链上分析派坚定看多的原因。
同时也尝试站在链上分析派乐观的对立面,假设市场即使走熊,结合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得益于行业的相对成熟完善,市场整体的波动性会有所收敛,同时细分板块的发展进步以及独立行情有越来越多,市场的寒冬或许不会像历史周期那边死气沉沉。
或许,牛市会更长;熊市不会再那么可怕!
作者 | 布劳克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