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Oasis 携手 Meta AMA 精彩回顾:隐私 AI,遇见未来_metamask官网钱包

作者:Oasis中文频道

2022年8月9日19:30,Oasis网络举办了一场主题为「Oasis携手Meta:隐私AI,遇见未来」的推特Space活动。

近日,OasisLabs官宣与著名科技公司Meta建立合作关系,两者将展开深度合作,以隐私技术推动AI发展。这一重磅消息一经宣布便引发社区广泛讨论。诸如Meta这样的顶级互联网巨头企业,将会为整个区块链行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正向影响与潜在竞争?具有去中心化及公开透明特性的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相结合,是Web2世界向Web3转型的可行解决方案吗?数据价值如何才能进一步被激发?会是PriFi吗?

本期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红枣科技CEO及BSN发展联盟常务理事何亦凡、密码学博士及《区块链中的密码技术》第一作者高承实、ConsensusLabResearcherGavin三位嘉宾,与主持人Oasis中国区生态产品经理William一起探讨相关话题。

本文为本次AMA活动的精彩内容回顾,内容有所编辑。

自我介绍环节

首先让我们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也请嘉宾们和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何亦凡:

大家好,我是何亦凡,北京红枣科技CEO,BSN发展联盟常务理事。红枣科技是一家致力于中国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研发、建设和运营的前沿科技公司,包含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和智慧城市五源计划两大项目。我们和Oasis一直都有合作,非常高兴今天参加这次活动。

高承实:

大家好,我是高承实,密码学博士,《区块链中的密码技术》第一作者。我整个的教育背景都是在部队院校,从上学到从部队院校出来,一共是在部队院校待了21年。此后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做了两年的期货市场研究和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工作。后来在大公国际我也做过研究院的院长,时间很短。2018年进到了区块链这个圈子。

我们团队的工作重点和核心技术是在安全多方计算以及区块链系统架构和应用落地实现。今年下半年我们考虑要做的一个事情是对海外的Web3项目做一些投资研究以及投后管理工作。

Gavin:

大家好,我是ConsensusLab的研究员Gavin,ConsensusLab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投资机构,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并且布局隐私赛道,此外我们还偏向于投资Web3的基础设施以及NFT、元宇宙赛道。

问答分享环节

问题一:

诸如Meta这样的顶级互联网巨头企业,将会为整个区块链行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正向影响与潜在竞争?

何亦凡:

当任何一家公司掌握着20—30亿个人隐私数据的时候,它的整个商业模式本身就肯定是往用户隐私靠拢的,因为这是它唯一的或者说少有的竞争优势。不只是Meta,而是任何企业。

从当前的这种互联网结构或者私有化系统的角度来看,除非Meta把自己的整个系统贡献出来,然后建立庞大的治理体系,多方交叉监管,否则它依然还会忍不住「作恶」。不过这样的话,基本上Meta也就把整个自己所有最有价值的资产捐掉了,这并不现实。

我觉得此次Meta与Oasis合作也是在尝试业务转型,看看可以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公有链技术或者是Web3技术,来实现企业的更良性竞争。我觉得Meta的这种压力和需求是非常清晰的,它会在未来的3–5年甚至是10年内持续不停的去做尝试,直到形成一个更受社会认可的良性商业模式。

BSN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就是从公共信息化系统的角度,逐渐的去把后台数据库,由一家管控逐渐让多家来管控,除了多家管控以外,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让用户自己管理自己的数据。我觉得这个是终极的,而且它管理数据的这个载体,不能是一个后台系统。

高承实: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好几个关键词,包括隐私、AI、区块链、Web3,还有Meta。我从两个层面分享一下我的思考。第一个层面是纯粹的技术层面。AI和隐私是两个不同的事情,隐私和区块链/Web3也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几个事情可以有交集,也可以没有交集。

现在许多做区块链的大公司都在做隐私计算,所以很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隐私计算是区块链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际上隐私计算是密码学当中的一个很独特的应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密码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界和业界就展开了对这一技术的研究。

随着个人权利的日益高涨和隐私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现在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隐私计算跟AI的结合有它现实的意义,但是在技术层面怎么结合,我觉得这个还要经过深入的研究,比如我们怎么能既能做到隐私保护,又能用到AI技术,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发现探讨的比较少,就是隐私是对谁的隐私?因为未来更多的数据不是给人看的,而是给机器或者说是给代码看的。如果数据对代码是隐私的,那么代码还能不能对数据执行相应的计算?这些可能都是在技术层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技术层面的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点就是Web3。不同人对Web3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从比特币系统开始,区块链的链上数据就是公开透明的,数据公开透明就基本成为了区块链系统的一种天然假设。然后为了保证用户的身份安全和隐私等等内容,用户就自然会要求匿名。因为比特币系统处理的都是交易数据,而交易数据对每一个人来说又都是极其敏感的。因此,如果比特币系统要求实名,那可能就没有人会来使用。所以这里边的设计是有一系列内在的紧密的逻辑关联的。

在公有链的基础之上既要保证用户隐私,又要保证交易数据真伪可验证,当然这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它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这是不是未来Web3的发展方向之一,我觉得可能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接下来再说一下第二个层面,非技术的层面。像Meta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未来在区块链领域或者Web3领域能够带来哪些影响,我觉得还有待观察。很多这种Web2时代的互联网大厂在Web3时代面临着要被淘汰出局的可能。但是也有些企业能够经历好几个经济周期,成为百年老店。那Web2时代的巨型企业能不能经历不同的经济周期,从Web1到Web2再走向Web3,我觉得都还有很多值得观察的地方。

Gavin: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每个行业在初期阶段,往往会呈现这么一种态势,就是初创团队或者小规模团队比较容易占优势。因为大厂在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时候,它的节奏一般就是先试水,再跟进,最后再看情况决定是否大局进入。通过改名,我们已经看到了Meta进入Web3的决心,而现在它与Oasis合作,也是从侧面说明了对于许多互联网大厂而言,现在已经到了可以深度入场区块链的时候了。

首先因为互联网拥有比较巨大的流量,它会让区块链行业更容易出圈。很多人之前是不了解区块链,也不了解隐私技术,也不了解元宇宙的,但是互联网巨头可以把这些圈外的人给吸引进来。

此外随着互联网巨头的亲自下场,势必会刺激这个行业诞生许多千万级用户的应用,虽然说目前暂时还看不到,但是随着资本流量人才的进入,这些肯定都是迟早的问题。然后因为这些互联网巨头会先利用它的用户量达成一个行业共识,为咱们的应用开发者提供一个比较稳定和比较容易接受的开发环境。

我认为互联网巨头与类似Oasis这样的外部底层技术合作,不仅会加速技术的落地,还会推进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未来不管是对Meta还是Oasis,或者其他的一些底层技术来说,都会更专注于商业侧的一些实现。

问题二:

Web2世界中,企业侵犯用户隐私问题饱受诟病,而目前传统互联网巨头加速向Web3转型似乎已成趋势。具有去中心化及公开透明特性的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相结合,是Web2世界向Web3转型的可行解决方案吗?

何亦凡:

大家也都是勾选了用户协议的,也都知道自己的数据在别人的后台,然后还持续在用这些服务,我觉得这个只能说就是现在这个互联网的整个的技术体系是没办法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的,因为这个技术体系就是这样。

将来他们的数据的整个转型,我个人认为就是它从咱们定义的Web2,然后再到Web3,这个抗拒力是巨大的。Meta跟Oasis这个合作肯定是正面的,这个绝对没有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他们在压力之下做出的一个反应。

实际上到一个点上,我是认为所有的政府实际上支持Web3的力度会远远超过大厂,在不考虑代币的情况下,实际上我们不把它叫Web3,我们还是把它叫公共信息化系统,对这个公共信息化系统实际上就有这么三个大的好处。

第一,就是大家在控制就是在共管,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后台系统,这变成一个公共系统。第二,就是在这个公共场所里头,我个人是可以有我自己完全控制的一个小数据库的。然后这样也就代表我现在存在这些大厂的数据,我自己就能迁移出去。以后这些大厂不要再读自己的数据库了,需要读取我的信息的时候来读我的数据库,但是我的数据库不是建在任何一个系统,而它是一个公共的一个分布式系统里,我对它是有绝对掌控的。

另外一个的话就是透明性,数据各方面随便一个都是革这些大厂的命,这个透明平台是永远不会给你的。从它自己对未来技术的一个探索和追求,包括他们认为的形势不是不可逆的,那它从现在开始也得准备了,就跟现在很多银行一样,就是央行数字货币是不可逆的,那他们现在就得来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出来以后,我怎么去调整我的商业模式,所以说的话整个脉络应该还是比较清晰的。

高承实:

第一个视角还是技术层面。由于比特币系统本身的链上数据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基于这一点,我们试图使比特币或区块链系统能够用于更多的领域,包括货币、金融等交易,所以就自然地想到了隐私。

包括中国央行发布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虽然其中用的是「金融分布式账本」这个词而不是区块链,但实际上指代的是同一个东西。其中涉及到隐私的这块内容,该规范就要求金融分布式账本既要能保护用户隐私,同时又要保证交易可被验证。

从比特币系统的链上数据公开透明,到接下来大部分区块链公司都开始做隐私计算,试图在这个方向有所突破,看起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包括Meta现在也做这个事情。但从技术的角度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我们不是在原有的技术架构上通过这种叠加其他技术的方式试图解决它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是从底层重新构架另外一套系统来实现我们的当前目的?因此,在我看来,区块链+隐私可能只是Web2向Web3转型的可行方案之一,而不见得是必然的方案。

第二个视角我想从经济学的角度谈一下。Web3的经济学模型是什么?我们看到比特币的POW挖矿也好,以太坊上的Staking流动性挖矿也好,这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的挖矿机制来维持维护系统的去中心化运行。

在Web3领域我们获得了一些技术上的进步,以及更多场景下的功能的提升。但不能说因为技术上能够实现一些功能,我们就觉得世界一定会向这个方向发展。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在经济学上使用之后的效率是否能获得提升?这些都是需要从多个学科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的。

Gavin:

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公链公钥之后的人他有多少资产,他有进行了多少笔交易。那这样来说的话按照传统来说,比如说银行的话,我们是不知道其他人的交易,交易的数据的,那这算不算隐私?

其实Web2企业的话,它的数据是掌握在这些大厂手里,是掌握在这些公司的手里的,用户是没办法去把他的这些信息去调用出来,然后也不能把这些信息去拿去赚钱的。

但是Web3和Web2的区别之一,就是Web3可以让用户通过自己的数据去获益,这也是咱们Oasis的初衷,就是把用户自己的隐私数据,然后能通过共享这些数据获得收益,然后进一步实现咱们的隐私保护。

其实像Web2企业也做了很多隐私保护,比如说像苹果支持用户取消APP数据授权,算是一个,然后也会有一些法律。之前Meta也有很多数据保护这个问题。

像Meta和咱们Oasis合作,也是希望把用户的数据给保护起来,然后进入Web3世界之后,把他们的数据给使用起来。

所以就区块链技术的话,隐私技术是有办法既能保护隐私,也能获得想要的数据能力。我觉得Web3的话隐私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链上数据库必备的功能之一。用户的数据,它拥有不同的隐私级别,然后之后就可以采取不同的用户对相同的数据也会拥有不同的隐私权限。

问题三:

传统互联网巨头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公链都在寻求应用落地的当下,与传统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将会是公链落地发展的良好切入点吗?

何亦凡:

从公链来看,特别是涉及到虚拟货币的公链,不管谁合作,都得涉及到Gas费,或者必须持有链上代币。它实际上跟现在的传统的这种信息化系统都是有冲突的,因为整个就是完全的两个体系,如果它只是用一下咱们的技术,我觉得这是非常正面的,真正要突破出去,也要找到非币圈的信息化系统或者现实生活当中的业务。

如果突破不了,我觉得就包括这次跟Meta去合作的话,我相信不可能把咱Oasis的这种原生币直接嵌到他们的业务流里头。得考虑合规性问题,包括在美国的合规性都得考虑。

所以就从技术上它肯定是有意义的,从这种就像刚才高老师说的从这种技术逻辑技术探讨的逻辑,甚至将来商业模式探讨逻辑这个层面,我觉得肯定是正面的,但是从这种业务逻辑层面,可能对咱供应链的其中的一些商业的目的可能没有实质性帮助。

从真正把自己核心的价值理念,完全的去跟传统的这种业务去结合,我觉得意义不会太大,而且这种事情如果多发生几次,大家发现跟这个代币是无关的,最后实际上对公链来说就跟传统又拉开了一些距离,就是很多用户确实看到跟Meta合作了,最后代币没嵌到别人的业务流里头,反倒可能逐渐变成一个负面的影响。

高承实:

这个问题我比较认同何老师的发言。在我看来公链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落地场景,只是这些场景还没有跟我们现实物理生活当中的金融系统发生更密切的关联或绑定。如果在现有的金融体系货币体系当中也引入公链当中的DeFi,再加上适当的隐私计算,就能在保护隐私的基础上也能提升效率。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区块链完全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代码的开源和链上数据的不可篡改以及去中心化的本地运行,它会带来比我们传统的现实物理世界当中的金融体系高得多的效率。

在这个前提基础上,公链和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合作,就涉及到为什么要合作的问题。从经济学上来讲,A和B合作一定是个双赢的事情,A觉得在合作中获得了收益,B也会觉得在合作中也获得了收益,否则就不可能产生这种合作。

当然我们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传统互联网企业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区块链世界里的应用有没有可能迅速地构建起庞大的用户基础?我觉得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尤其区块链应用具备的内在的经济自激励模型。

区块链企业和传统互联网企业合作,能不能把传统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转化成区块链企业的用户,我觉得是要打问号的。如果传统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流量是可以转化过来的,那么是通过传统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流量转化成本低,还是通过公链系统的这种经济内生自激励模型的转化成本低,还这个是需要计算的。我个人觉得可能后者的成本会更低。

然后在商业运作模式方面。传统互联网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但这种模式和区块链世界中的应用的运作模式还不是完全一样的。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是一个中心化系统,它自身要去承担风险去做建设,然后获得收益。而区块链及区块链领域中的应用是靠一套共识,大家共同投入建设,共同付出,共同获得收益。两者的内在逻辑是不一样的。当然两者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结合,但我对这个结合的可能和前景还是比较悲观的。

Gavin:

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个Meta之前其实自己有准备做一条公链Libra,那条链的话我们可以把它比做以太坊。但是又涉及到整个法律风险。

我觉得Meta和Oasis合作是因为Oasis做的是更具体一点,做的是隐私赛道的公链,然后Meta也是更需要这一块的技术,或者是整个整个这块的数据,它才会合作。

另外为什么不和一些其他的公有联盟链合作,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公链合作,第一个是和联盟链合作的话,联盟链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

另外一个,我觉得和已经在这个Web3有技术有人的公链合作的话,它肯定是需要一些技术支持。还有Web3的人的参与。可以回顾整个加密市场,每轮牛市都会有新的公链爆发,就说明就是目前的大的公链还没有完全定型。

我觉得互联网大厂与像咱们这种能成为Web2到Web3这个桥梁的这些公链合作还是挺有必要的。至于能不能具体的执行下去,我觉得先执行再说。

问题四:

今天的嘉宾不乏与Oasis建立深度合作的生态伙伴,因此我想邀请大家分享一下:除了本次与Meta在AI方面的合作,大家认为隐私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高承实:

任何技术一定要被应用才能够创造价值发挥效益。技术怎么才能够被应用,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对技术本质的理解的深入,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对业务场景的深入理解,第三个方面是我们想象力的迸发。这样说可能还比较抽象,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电本来是大自然当中的一种现象,然后富兰克林这样一群人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把电引到地上。后来麦克斯韦等科学家通过电磁转换,人为地把电给制造了出来。这些事情都很伟大,但是那个时候电有什么用,谁也不知道。只有在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之后,人们才找到了电的一个用途。

这里面大家注意有两个英文单词,电本身的英文是electronic,但现在我们说到电的时候一般会用到power。这个过程我认为是凝结了人类对电的本质的认知的深化,以及人类对电的应用场景的认知的拓展。当然这个过程一定伴随了人类想象力和认知能力的极大丰富。比如目前的5G以及接下来的6G/7G,大家都知道它会比目前的4G快,但5G或6G/7G有什么用和该怎么用,都有待大家进一步去探索。

何亦凡:

我一直认为隐私计算是未来的一个核心技术体系,这个重要性不亚于区块链本身,隐私计算并不是区块链,它只是中间的一些算法,可能某些算法用到了分布式的一些数据结构,但是隐私计算实际上是自行的计算体系。

当然那个Oasis它主要还是在这边去发力的,但是从我们整个行业的角度,现在隐私计算应该是极其初级的一个状态,甚至我个人认为可能这是把它叫一个技术体系都太早,它可能现在还是属于一个研究体系。

大家对整个的这种逻辑,包括将来的算法,将来这种计算模式,包括这个隐私计算就跟AI并肩在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我个人认为在未来这个隐私阶段是用在几乎所有的信息化系统里的。

但是这个隐私计算,将来跟这个去中心化,或者是这种分布式系统,或者公共信息化系统的这种透明性,它是有冲突的,一边是隐私保护,一边是越来越透明,那两边是不是有一定的冲突?

随着我们社会的这种生产逻辑、商业逻辑、治理逻辑和社会逻辑越来越复杂,数据量快速积累,对这种隐私计算的要求,就是这这种需求马上就出现了。

比如说我们去链上借贷,那么借贷的话,假设我们现在是这个超额借贷,比如说要贷100块钱,要证明有200块钱,那么其实这样的一个对于传统的非足额的这样的一个抵押过程,我们就可以利用隐私保护的这样的一个技术,比如说我们要证明我们的这个信用状况,我们是否有信用可以贷到这么多的钱,我们就可以把我们所有的这些包括拥有的这些资产都打包,然后通过隐私保护的这样的一个技术。

然后通过我们的一个核心执行环境的,相当于一个黑盒子,把所有的这些数据都打包,然后进入这样的一个黑盒子,那么从另一端就是从这个借贷方的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他们能够看到我们所有的这些数据的运行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看到我们有这样的信用度,但是他们无法看到我们究竟有多少的资产。通过这样的一种隐私保护的技术,可以实现我们的信息是可用而不可见的这样的一个效果。

Gavin:

对于Web2领域的广告平台,不断通过弹窗来广告内容的平台而言,我觉得一旦新的结合了隐私计算的平台出来以后,他们会受到蛮大的影响。如果能通过隐私计算技术让平台在我的允许下使用我的数据让我与广告形成良好的互动,而不仅仅是我的数据被利用,还把我的观影体验给破坏掉。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被解决,我觉得挺好的。

我觉得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或者是能让我通过使用我的数据让我和这个广告进行一个很好的互动,而不是仅仅被数据利用,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被解决,我觉得挺好的。

问题五:

随着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数据的价值,Oasis也一直致力于构建有责数据经济并创新性提出数据代币化概念,大家认为:数据价值如何才能进一步被激发?会是PriFi吗?

高承实:

数据问题背后存在着很多我个人认为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学术学理层面的问题。

比如说刚才提到了网站。网站积累了大量的我们个人的数据,那么网站保存的关于我们个人的数据,这个数据到底是谁的?是我们个人的,还是我们和网站共同的?如果说我们换个案例,我们到医院用医院的设备体检,然后获取了一大堆数据。那么这个数据的所有权是谁的?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个数据当然是我的。但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医院会说这个数据是关于你的,但不是你的,没有医院的设备,就不可能产生出这些数据。

再换个例子,农民种地主家的土地,秋天收获的粮食,那么这个粮食是谁的?是农民的,还是地主的?在历史上,农民和地主会对收获达成一个分成。数据最后可能也会是这样。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学术上学理上是并不清晰的。

此外,数据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所产生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觉得你们提的「有责数据经济」和「数据代币化」这两个概念特别好,但是关键是怎么实现。

数据这是很庞杂的。数字货币本身是数据,NFT也是数据,这两类数据我们能够实现它的唯一性。但在数据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类型的数据,其中大部分数据具有本身的可复制性,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消耗性。这些特点特征,使得数据和传统上商品经济中的商品是不一致的。

数据有责就涉及到哪些数据有责,以及哪些数据无责的问题。我想,「数据代币化」一定是针对某一类型的数据。那么哪一种类型的数据能实现代币化,哪些不能?海外市场的NFT交易就存在二次交易甚至三次交易,那么这个NFT的创建者每次都能从后面的交易中获取收益,这个做法可能在数据价值化方面是一个极其革命性影响。

再接下来再说下数据怎么发挥价值。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对数据分级分层分类。大数据和我们个人带隐私的数据,还有其他数据,也是完全不同的,不能混淆在一起。另外,所有数据都是基于业务场景的,它也一定要被应用到特定的业务场景中去。因此,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数据应用到业务场景,其间的数据交易一定是一个熟人市场小众市场,而不是我们惯常的商品经济中的完全竞争市场。

回到你们这两个概念——「有责数据经济」和「数据代币化」,如果真能实现,它应该会有革命性的意义。

何亦凡:

我到今天为止都不知道数据值什么钱,可能跟咱们的Oasis的理念稍微有点冲突。对任何人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数据对你是有用的,不管你是个人还是公司。政府另说,但是政府拿数据从来不会花钱。

我个人认为这个逻辑反正我没有想通,就好比说咱们经常说就是每个人的个人数据都是有价值的,然后所以说这些大公司用你的数据,它应该付你钱,这个逻辑我也是没想通。

因为我认为现在你的数据有价值,就是他们卖了以后能让卖东西的人能找到你。然后你的数据如果给了某一个销售商,然后他没买,那你的数据,就是垃圾数据。他不仅没赚到什么钱,还赔钱了。一般情况下说到个人数据,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产生的所有数据,包括你的银行,包括你的交易流水,包括你写的所有东西,包括就是可能整个是价值为零,甚至你给别人,他都懒得要。

Gavin:

长期而言,随着分布式存储、链上数据库的发展,链上数据会越来越多,数据种类越来越丰富,对隐私的需求也会越大。作为公链,中短期Oasis可以支持用户资产,层面的隐私需求,长期来看,可以支持分布式数据库项目,在未来提供数据隐私服务或者作为这些数据库的计算层。是不是可以发掘一些独特的发挥隐私计算特点的应用,比如在Web2领域饱受诟病的广告平台等。

我觉得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地址以及它的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被查询。但目前其实很多的大户或者黑客,他是不希望自己的整个的交易数据被查询出来的,那咱们可以通过把这些交易数据进行清洗,然后做一些数据的分析,我觉得这是可以做的。至于如何去在这个行业,就是尤其是隐私赛道去激发的话,我觉得还缺一个能让大家使用的应用。

感谢嘉宾的解答,带领我们进一步了解OasisLabs与著名科技公司Meta的合作细节以及未来隐私赛道发展趋势。至此,本期Space也进入尾声。感谢嘉宾的精彩发言,感谢在场各位的积极参与,也本次活动合作媒体的大力支持。

相约下一场活动,我们不见不散。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6:78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