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可持续发展背景下 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最好的选择_BTC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能源领域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受到高度关注的话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了“保障能源安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电力供销体系”的表述,在今年到未来一个阶段内,可再生能源将作为我国能源领域发展的关键一环。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均提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提案,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而目前就能源安全问题而言,在现有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下,资源禀赋不均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但不同于化石燃料集中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可再生能源与之不同之处是其资源分布的广谱性,每一个国家都或多或少拥有某种或某几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可以凭借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自给率,而面临国际能源商品供应安全及价格波动风险的经济体将减少。

比特币矿业委员会:56%加密货币挖矿使用的是可持续能源:近日,比特币采矿委员会(Bitcoin Mining Council)公布了基于电力消耗和可持续电力组合的第二季度调查结果。根据该委员会的数据,2021 年上一季度和当前季度之间可持续能源使用量增加了52.2%,网络效率提高了15%。该调查显示,理事会成员和调查参与者目前使用的电力为67%可持续电力组合。微策略(Microstrategy)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在推特上写道:“根据比特币采矿委员会对该区块链网络的调查,2021年第二季度,矿业电力结构可持续能源增长到56%使比特币成为世界上最清洁的行业之一。”[2021/7/5 0:28:04]

近年来光伏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在全球很多地区成为最为经济的电力能源来源。更为可喜的是,我国太阳能发电不仅在市场应用方面全球领先,在产品供应端更是具备最完备的产业链,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这也使我国具备了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有利条件。

Galaxy?Digital确认其69%的比特币挖掘电力为可持续电力:金色财经报道,比特币挖矿委员会贡献成员、加密货币投资公司Galaxy Digital确认其比特币挖矿业务采用了大量的可持续能源。Galaxy的比特币挖矿业务目前使用的电力中具有超过69%的可持续电力组合。此前消息,比特币挖矿委员会(BMC)今日公布了其首次季度调查的结果。据估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可持续电力结构已增长至约56%。[2021/7/2 0:21:45]

全球太阳能资源潜力分布

数据:过去五周持有10-100BTC的钱包中增加了5.2万枚BTC:金色财经报道,据链上数据公司 Santiment 官方社交媒体披露数据显示,持有 10-100 枚 BTC 的钱包所有者在熊市期间一直囤积比特币,在过去的五周时间里,这些钱包已增加了 5.2 万枚比特币,按照当前价格计算,总规模超过 11 亿美元,到目前为止,这些比特币巨鲸持有的比特币总额可能已经达到 429 万枚。[2022/7/9 2:02:24]

从太阳能发电的角度来看,光照资源全球分布平均且资源无限。这使得太阳能发电彻底摆脱了对于资源禀赋的依赖,具备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特性。以中国为例,截止2017年,全国荒漠与裸露地面积为132.53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位于西部且拥有良好的光照资源,具备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有利条件。根据测算,占地面积一亩的太阳能设施一年时间发出电力驱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与75吨汽油驱动汽车的行驶里程相当,一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年的发电量约相当于10亿吨汽油。以此计算,只需利用全国荒漠与裸露地面积的约5%开展太阳能发电,就可以满足我国能源需求。西部太阳能源资源富集的广阔荒漠化土地,无疑将成为中国又一能源宝库,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能源结构下资源禀赋不均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

而从易得性和可负担的角度而言,近十年间,太阳能发电成本已经下降了90%以上,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成为了最经济的电力能源,不久前沙特已经出现了低于1.4美分/kWh的电价。同时,太阳能光伏因地制宜、简单易得的特性,只需架设设备就可以实现发电,在配合储能设施之后,可以为很多离网、微网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给,有效改善无电人群的生活状况。

综合来看,大力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推动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新一轮能源革命,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从根源解决日益加剧的环境和气候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国际能源格局,增加额外收入,提供可负担、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这无疑也是帮助全人类赢得这场可持续发展考验的根本方式。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6:88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