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前日的回调,马上又修复了,比特币又开始了向上的征途。类似的,ETH和DeFi都紧跟其后。
一种牛市的味道,一种牛市的涨法,但这会不会是一种危险的靠近呢?
股神沃伦·巴菲特有句投资格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那么市场贪婪了吗?币友们群情激动了吗?大部分币友都很安静,因为手里没有主流币。
币友们的反应是一种,这里来看看专业的贪婪与恐慌指数,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一、贪婪与恐慌指数
11月6日,比特币冲击16000美元时,贪婪与恐慌指数为90,如下图。
高盛:英国央行可能在11月加息:10月18日消息,高盛经济学家在10月15日的报告中指出,“虽然我们认为英国央行11月和12月加息的几率相当,但在11月会议加息的可能性还是略高一些,因为当月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而且货币政策报告中也会更新预测。预计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在不同时点的会议上加息三次,带动英国央行的基准利率在明年5月前升至0.75%,到明年年底升至1%。(金十)[2021/10/18 20:37:39]
前天开始回调,发现恐慌指数也开始回落,11月8日,贪婪与恐慌指数为82,如下图。
贪婪与恐慌指数达到90,这是一个很高的位置,市场变得非常贪婪。也看到了,市场也来了一次回调。
高盛数字资产主管:加密市场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金色财经报道,高盛数字资产主管Mathew McDermott周五在CNBC表示,加密货币市场正在\"向高质量发展\"。他指出,大银行计划关注加密货币的关键领域:代币化、重塑金融市场的管道以及数字货币对整个市场的 \"深远 \"影响。自那时起,继续参与该领域的大型投资者变得更加挑剔。我们已经看到更多的大型客户渴望加入,并与他们可能认为是更好的监管和资本化的实体进行交易,并指出这是去年的一个副产品。[2023/2/11 12:00:40]
那么这是单一事件,还是一个具有普遍参考意义呢?
动态 | 11月份融资笔数超两位数的仅区块链和支付领域:?据证券日报消息,目前,金融科技被认为是下一阶段金融机构竞争的主要方向,数据显示,11月份全球金融科技企业融资笔数有所回升,共发生75笔融资事件,比上月增长了59.6%,但涉及金额仅为82.6亿元,为年内最低值。其中,11月份融资笔数超两位数的仅有区块链和支付领域,分别获26笔(11.2亿元)、11笔(21.1亿元)融资。互联网保险领域获8笔融资,但获得融资金额最高,达22亿元。[2018/12/14]
二、贪婪与恐慌指数超过90的日子不多
贪婪与恐惧指数,自2018年1月1日推出,有了2年的数据积累。
回顾贪婪与恐惧指数历史数据,发现这个数值超过90的日子,只有两个时间阶段。一个2019年6月下旬,一个是现在,如下图。
上一次超过90,市场发生了啥呢?上一次超过90,在2019年6月26日,贪婪与恐慌指数达到95这样一个高点,至今还未见有高过此的。
2019年6月26日,发生了啥?比特币一路从3000多美金一路强势爬升到14000美元,如下图。
从这后,比特币开始震荡下行。直到最近比特币才重回14000美元的上方。
从这个角度看,贪婪与恐慌指数,具有参考价值。
三、贪婪与恐惧指数的构成
分析来自不同来源的关于比特币和其他大型加密货币的情绪和情感,并将其压缩为一个简单的数字,即贪婪与恐惧指数。
在市场上涨时,人们趋于贪婪,这导致了FOMO。
在市场下跌时,人们趋于恐惧,导致大家抛售手里的代币。
因此,可以借用贪婪与恐惧指数可以用来摆脱自己的情感过高。
在极度恐惧时,可能表明投资者过于担心,或许是买入机会。
在过于贪婪时,意味着市场可能要进行调整。
贪婪与恐惧指数的得出,由5个纬度的数据构成:
1、波动率:测量当前的波动率和最大值。2、市场动量/交易量:每天在市场中看到大量购买量时,市场表现得过于贪婪/过于看涨。3、社交媒体:在twitter上,为每种token收集并计数各种标签上的帖子,并检查它们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接收速度和交互次数,异常高的交互速率导致对硬币和在我们眼中的公众兴趣与日俱增,与贪婪的市场行为相对应。4、优势:比特币在加密市场的市值份额。当比特币的主导地位萎缩时,人们通过投资更具风险的山寨币而变得更加贪婪,梦想着他们在下一次大牛市中的机会。5、趋势:针对各种与比特币相关的搜索查询提取Google趋势数据。?
问题来了,贪婪与恐惧指数能指导吗?在2018年至当前,对比btc走势,还是有参考价值,也算是在熊市中得到了一些验证。
可它还没有经历牛市的考验,贪婪与恐慌指数的参考价值会不会失真就是一个问题。
不过,时刻注意风险,是有必要的。
贪婪与恐慌指数网址:https://alternative.me/crypto/fear-and-greed-index/
AMPL:从10月18日结束了长达2.5个月的通缩时期,进入低通胀阶段,今天是AMPL保持低通胀了第23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