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供需的时候它有个不变的定理:供需平衡,价值就稳定,需求大于供应,币价就盈长。盈利越大越稳定、其盈利部分被代币捕获越多,人们对于这种代币的需求就会越大。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变种的“逆”通货膨胀,在历史上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某国在战败后,印刷流通的货币量远远超出其有效经济总量,导致货币完全不具备价值可言。在代币升值逻辑中却是恰好相反,升值伴随的势必是刚性需求造成的供给不足和稀缺性增涨。
分析 | 62%财务顾问没有信心提供加密货币信息:据bitcoinexchangeguide报道,Opinium最近对206名财务顾问和2003名成年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38%寻求养老金财务建议的投资者也会询问加密货币。 62%的顾问表示他们没有信心提供信息。许多顾问还报告称,他们的客户曾尝试与他们讨论加密货币。eToro的Iqbal Gandham表示,无论是由于担心此类投资的长期可行性还是缺乏知识,独立财务顾问都在回避此类谈话。[2018/11/3]
今天分析的是近期在“世界区块链创新大会”上发布的UnionExchange,它的平台币UUT在未来是如何升值的。
分析 | Circle:美国男性更愿意投资加密货币:据CCN报道,根据加密货币创业公司Circle进行的一项调查,千禧一代男性投资加密资产的兴趣高于千禧一代女性,18%的千禧一代男性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投资加密资产,千禧一代女性的这一数字仅为7%。这并不仅限于千禧一代,美国大多数年龄段的男性中,17%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投资加密,而女性则为8%。[2018/10/12]
UUT的未来价值
UUT是U+平台的内置原生代币,可用于平台上的交易、结算。UUT能够方便的表征和度量UUT上的数字化经济活动,持有UUT能够参与到UUT的链上社区治理,不论是将来自治组织的项目决策或是其余提案投票。UUT通证作为维持U+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大生态圈闭环的保证,承载着价值流通,购买服务,获得回报,有着鼓励互动的重要地位,未来会应用在U+平台的几乎所有生态链项目之中。
分析 | 比特币商业使用持续下降:据彭博社研究研究表明,自在去年9月达到4.11亿美元的峰值后,17个最大的商业加密支付处理商经手的比特币支付在稳步下降,到今年 5月份该金额达到了6000万美元的低点。尽管BitPay、Coinify和GoCoin等处理商经手的金额在6月份略有增加,达到了6900万美元,但与一年前的2.7亿美元相比,仍相差甚远。
Chainalysis高级经济学家Kim Grauer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高交易费用使人们利用比特币支付咖啡等小件物品变得不切实际。[2018/8/2]
UUT的增值稳固到什么程度?
对于代币的升值,应用场景的增加不一定代表着需求增加,也就是说,用户没有必要说非得从交易所买入平台币来参与,那就不构成一个供需闭环。但U+交易所手续费只收UUT,所以用户必须持有UUT才能在平台交易,则交易闭环在此处就正式成立了。供需闭环的主要条件在于,用户可通过使用交易所的平台币来抵扣交易手续费,从而获得折扣,从而形成一种刚性的供需闭环。若正常手续费100%,使用UUT支付手续费,就会有一定的折扣,这对于平台币而言,是长期获得需求场景。也就是说,代币所创造的市场需求,代币使用场景越刚需、折扣费率越大,市场对代币的需求就会越大。你总不会还觉得现在手续费像以前那样可以毫不在意的支出吧?除非你真的很有钱,那什么供需对你都不是问题,一脚踢翻就是了。
怎么获得UUT?
??
UUT总发行量8400万且永不增发,用户在U+交易所进行的所有交易都必须持有UUT,也交易手续费只扣UUT。除了前期预挖630万枚置于创世节点、平台合伙人认购、三轮私募、上线IEO、糖果空投外,其余7770万UUT需要通过质押公牛网络的TORO进行流通性挖矿产出,也就等于要嘛前期参与预先挖矿,要嘛在后期公平的质押去挖,不存在任何流通有问题的分配。
假设一个用户持有100个UUT,交易所从公牛网络获得的用户量就已经达到10万,就有1000万UUT持有量,假设交易所用户达到100万,那UUT持有量就有1亿。但前面UUT总量一共才8400万,所以随着平台用户量的增加,市面流通量少,需求量增大,平台亦会定期回购UUT进行销毁,除了预挖的部分UUT,所有UUT都靠质押TORO或者UUT挖矿产出。总量越来越少,量少了却需求变高,口罩难道不也是供不应求,在一段时间供不应求才被一些人攒了空子高价瞎卖嘛?讲白了逻辑就是简单的供需,UUT的价值增长在闭环里也只是必然的导向,只是这个导向不论是原因还是结果,对于持有用户都是有利的,前期持有不仅能从交易中减轻手续费的负担,交易体验同样不被影响甚至更优秀,到后面又能因此赚到更多。这个升值条件基本上都被摆在眼前展示了,越晚参与那就真的要像图里左边的人一样,只有往上看价格的分了。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