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几天关于NFT和加密艺术品的文章,读者留言中有不少关于这些艺术品的评论。抛开NFT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不谈,仅对NFT艺术品本身的欣赏和认可来说,这些评论的反差都比较大。这种极端化的反差实际上早在NFT艺术品问世时就有了,并且一直在延续。
目前对这些艺术品的评价,不仅普通观众,就连专业艺术人员对它们的认可都是非常低的。前不久我就在一篇文章中读到,有爱好者拿了相当一批NFT艺术品给国内的专业艺术家评鉴,得到的回复是,根本算不上画,有的甚至认为连涂鸦都算不上。
我相信关于它的争论一直会持续下去,恐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有比较客观的结论。
作为区块链技术的爱好者,我看待这些艺术品,对其本身的价值倒不会作太多评论,我更看重的是它是怎么把现实生活中和版权相关的物品与NFT连接起来,并且让NFT在这其中发挥作用。
艺术品只是众多与版权相关的领域中的一个,并且只是小众,而另一种艺术形式则更为普及也更加大众化得多。这就是海外近期兴起的化身(avatar)。
蒂芙尼NFT“NFTiff”已连续两周无任何交易:金色财经报道,据最新NFT交易数据显示,蒂芙尼NFT“NFTiff”已连续两周无任何交易,最近一次交易发生在8月13日。当前蒂芙尼NFT“NFTiff”地板价为59ETH,市值达到2232万美元,交易总额为356万美元。[2022/8/27 12:52:14]
所谓的化身,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头像,比如我们用微信、微博等这些社交媒体时,每个人的账号都有一个头像,这个头像图片就可以算化身。
化身在国内的自媒体中好像并不是热点,普通大众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头像看,但在海外,它几乎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表明自己的意见、倾向甚至地位。
前阵子马斯克跳进币圈,掀起大家对比特币的追捧风潮时,海外很多人兴起一股风潮:在自己的推特的头像上放上了激光眼,表示自己支持比特币。所以当大家看到某个推特头像是激光眼时,就知道这个人是支持比特币的,而比特币的同好看到这个头像就会关注他。
基于Solana的气候变化项目使用“NFTrees”来拯救雨林:金色财经报道,GainForest开始与巴拉圭环境部(MADES)合作,保护巴拉圭大查科美洲区(grand Chaco Americano)数千公顷的森林。GainForest将卫星图像与数据科学相结合,旨在激励土地所有者不再砍伐树木。GainForest的目标是筹集加密货币捐款,从土地所有者手中购买森林,扩大国家公园,防止森林砍伐。该项目将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与卫星图像、无人机摄影和数据科学相结合,自2017年赢得联合国COP 23 Hack4Climate竞赛以来,一直稳步增长。GainForest联合创始人David Dao表示,这使得GainForest成为首个政府支持的绿色加密项目。(coindesk)[2022/4/22 14:40:32]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化身在海外成了虚拟世界社交方式的一种。
三星将在其智能电视上提供“NFT聚合平台”:1月3日消息,三星在新闻稿中表示,2022年将在其MicroLed、Neo QLED和The Frame等型号的智能电视上提供“NFT聚合平台”,允许用户直接浏览和购买NFT。该平台从多个市场引入NFT,因此用户可以预览艺术作品并查看其他相关细节,例如作品的创作者以及相关的区块链元数据。已经拥有NFT的用户也可以使用该平台来展示他们的收藏。(engadget)[2022/1/3 8:21:03]
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海外近期开始出现大量制作化身的项目。
这些项目的项目方通常的做法是发行一定数量的(比如1万个)NFT代币,其中每个NFT代币都关联一个比较酷的图片,每个NFT不同,所以它关联的图片也不同。这些图片通常是卡通人物或者在二次元文化中比较流行的形象。每个NFT代币的售价一般定价在0.01 ETH到0.1 ETH之间,有的会更便宜,也有的会更贵。项目方会在项目官网公布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和远景,以吸引爱好者买入。
“NFT”全球搜索量首次超过“加密货币”:12月24日消息,根据谷歌趋势数据显示,在截至圣诞节的一周内,“NFT”(非同质化代币)一词的全球搜索量已经超过了“加密货币”一词。NFT的搜索流量急剧增加,清楚地表明数字收藏品已经进入主流意识,最受欢迎的去中心化NFT拍卖和销售平台OpenSea上的交易额已经超过100亿美元。Cointelegraph研究公司预测,到2021年底,非同质化代币销售额可能会达到177亿美元。(Cointelegraph)[2021/12/24 8:00:48]
至于项目方的承诺会不会兑现那就只有时间才能最终判断了,而爱好者买不买账就留给市场去做选择。
今年以来,尤其近几个月,这类项目在海外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BAYC(https://boredapeyachtclub.com/)。
这个项目发行了1万个猿猴的头像,其中每个都不同,每个头像都关联一个NFT代币。这些头像如下所示。
LBank蓝贝壳“NFT交易区”上线K21、BLES:3月30日16:00,LBank蓝贝壳“NFT交易区”上线K21、BLES(Blind Boxes),开放USDT交易。K21开盘价格为2USDT,当前最高报价为8.5616USDT,最高涨幅328%;BLES开盘价格为2USDT,当前最高报价为8.0568USDT,最高涨幅302%,截止发稿K21价格稳定在8.3829USDT,BLES价格稳定在7.0509USDT。
资料显示,K21 是一个封闭型艺术品藏品库,也可称为一种封闭式的艺术品机池,其中将收藏二十一件艺术作品,均由当代知名前沿数字艺术家创作,旨在让艺术家和投资人获享艺术品交易收入,重塑艺术品收藏、慈善和艺术品展览、托管。
BlindBoxes(BLES)是第一个游戏化策展平台以及用于不可替代令牌(NFT)的启动板。更多详情可登录LBank蓝贝壳官网查询。
注:信息仅供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2021/3/30 19:29:53]
这个项目的热度相当高,从5月份发行时的每个0.08 ETH到现在2个月时间,已经涨到了每个超过2 ETH。
在推特上,大量海外NFT的早期玩家几乎人手至少一个,并且很多都把自己买的那个猿猴图像作为自己推特的头像。很多NFT玩家都以这个猿猴头像为标志结成了自己的圈子,并且在圈子中分享最新的NFT信息和项目。而新玩家想进入这个圈子也必须持有一个猿猴的NFT代币。
现在,如果NFT爱好者想在推特上关注NFT的最新发展,有个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找头像是这个猿猴头像的号,然后关注。
在这个项目的示范效应下,很多NFT项目开始模仿。于是有人感叹,2017年的1CO在NFT领域又来了。
至于这股风潮的未来会如何演变,那就留给未来判断吧。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股风潮也一定会被记录在区块链发展的历史中,成为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下面和大家继续回复大家留言的相关疑问:
1、nft艺术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图像,一部分是确认所有权的代币。
那假如我拥有一件艺术品的真品,有人要买,我把我的这件艺术品nft代币从我的钱包转到了他的钱包,但我给了他一个假的实物画像。也就是说虽然在虚拟货币的世界里,我没有了这个画像的所有权,但在现实的世界里,我还是真实拥有这个画像的,存不存在这种可能?对nft理解得比较肤浅,请指教。
——我认为完全存在这种可能。我对这个情况的理解是:在传统艺术品市场也存在这种状况。比如达芬奇完全可能在给世人看了他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后,如果真的有人买,他偷偷画了另外一幅很像的,但是给买家的是他后来画的。这时,世人都知道那个买家现在是这幅画的所有者,但买家拿到的却不是最早的那个作品。
不过在实践中,我很少碰到有画家这样做,因为实际上这是在影响自己的声誉。
2、你觉得enj怎么样,他近期会推出一个Nft公链efi。你觉得是未来可期还是昙花一现呢?
——ENJ这个代币很有名,但是我没有投资,这个团队近期推出的这个公链我也了解过,不过我不看好,所以不会买。实际上我对现在再推出的公链项目都不大看好,包括早前的FLOW公链,尽管它涨了不少,我也没有买。
3、如果作者用原图重新扫描了一遍,这次裁剪的画作尺寸和第一次稍有差异,再次铸造nft,再次售卖,有什么道德缺点么?
——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还是可以用上面《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例。达芬奇完全可以先把他的画卖给一个买家,然后再画一幅类似的画卖给另一个买家。这个时候这两个类似的画到底哪个更好就由市场去决定了。
4、这是与虚拟物品的链接,那如何与实物链接呢?
——现在所有NFT与实物链接的应用场景都需要中心化机构在其中作为中介,所以还做不到完全去中心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这个中介出现问题,NFT与实物的链接在信用上也会大打折扣。
5、内容版权方面可以关联nft代币么
——可以,并且理论上有个很简单的办法。不过这个问题要详细说下去需要很大的篇幅并且和现有的法律冲突。
6、不用管原画了么,如果买到的画被损坏了或者被盗了怎么办?现在很难借助法律进行维权吧。
——就像我前面文章介绍的,现在在NFT领域大家谈到的NFT艺术品一般指虚拟艺术品,所以艺术品都是以虚拟形式(比如图片文件、3D文件)存在的。这些文件可以有无数份拷贝,并且很多这些NFT文件都保存在IPFS上。所以一般很少出现文件损坏,找不到源文件的情况。不过即便真的出现这个情况,现有的法律是否能处理还没有听过这样的实际案例。
7、如果把A网站的NFT保存下来,再到B去生成一个,这样是否有问题呢
——我对这个的理解还是可以和现有的状况对比。比如我买了一幅名画,如果我自己模仿这幅名画再去卖我自己的仿品,会不会有问题?这还是要看现有的法律怎么处理。
上面这些问题是我从读者的留言中节选的问题。NFT是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给版权和艺术品带来了新的方式,同样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现在能解决,可能更多的问题还要等未来我们才有好的方法。
可能这就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普遍规律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