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深度解析DAO的多层结构和扩展方式_orca币价格

上一篇我们提到DAO作为一种进化型组织,随着规模的扩大,自发的演变出来多层分形结构,这种结构和公司中的科层制一样,意在解决扩展性问题,但又和科层制有本质区别。本篇我们将进一步探讨DAO的多层结构。

去年,我们看到了DAO活动的爆炸式增长,无论是管理的资金还是参与的成员都增加了数十倍。当前以DAO形式管理的资金总额达98亿美元,管理资金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DAO组织达80个。

(来源:https://deepdao.io/organizations)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DAO的发展开始面临可扩展性问题:

其一,DAO以民主参与作为最基本的原则,但是当DAO当中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事务越来越多的时候,会陷入「所有人必须一起决定所有事」的困境。许多DAO成员对各种投票决策变的疲于应付,而且没有足够的背景信息来做出明智的决定,最终导致参与率的低下与中心化的倾向。

其二,DAO当中自然演化出各个不同的项目小组,所有的小组的行为都需要DAO的资金支持,于是陷入「所有事必须由所有人决定」的困境。各小组涉及资金的决策都要试图说服多数DAO的投票者,各项目发起人和DAO的投票者之间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反复拉扯,这使得DAO低效且缺乏灵活性。

于是,在一些治理框架的帮助下,DAO演化出多层模型来应对挑战。支持多层模型的治理框架包括MolochV2和Orca。

DAO-Pod结构

MolochV2、Orca不约而同的选择为DAO构建一个次级子组。DAO将一部分资金和一组特定的权力委托给一个受信任的小团队,以相对自主的行事。这样一个受信任的小团队,在MolochV2中被称为Minion,在Orca中则被称为Pod。尽管称呼不同,但其形式都是一个多签钱包。该多签钱包由DAO成员投票拨付资金并任命多签委员会。在本文中统一将其称为Pod。

DAO本身也是一个多签钱包,但是DAO有自己完整的治理层,通过自己的治理通证和治理规则,独立的完成治理过程,而Pod没有治理通证,其治理依赖于多签委员会和相对简单的权重和阈值规则。最重要的是,Pod的治理受到母DAO的约束。

我们将DAO与Pod的关系提炼为「约束性委托」。

Pod受到母DAO的委托,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主体,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独立管理和操作Pod中资金,可用于对外的投资、捐赠、Swap、服务采购等;

发起Coodinape轮次,或通过其他方式,向贡献者进行内部薪酬分配;

Pod金库也可以用于收款,但所收款项和金库存款一体,依旧归属于母DAO。

与此同时,Pod受到母DAO的一系列约束,包括:

Pod金库的所有权归母DAO所有,多签委员会仅作为授权的管理者;

Pod无法擅自变更多签委员会成员及各自的多签权重,也无法变更多签规则,这些权力归属于母DAO;

母DAO有权撤回Pod的资金,并注销Pod;

母DAO可能会为Pod的资金支付设定某些限制,以降低资金风险,例如单笔限额、日限额、付款黑白名单等。

约束性委托结构中,约束和委托缺一不可,委托是指给Pod的充分授权,约束则规定了授权的边界。该结构让DAO跳出了前述的「所有人必须决定所有事」和「所有事都得所有人决定」的两大困局。其优势包括:

通过授权给Pod,DAO的治理压力大幅减小,可以让DAO成员的投票精力集中在核心的关键事务上;

通过任命多签委员会,可以让专业的人来决定专业的事,创建Pod,委托出去的不光是资金管理权,而是一定范围内事务的决定权;

通过划分Pod,让各个规模较小,配合默契的精悍小团队掌握DAO的一部分资源,从而实现快速决策,快速行动,让DAO的基层获得了堪比于中心化组织的执行力;

通过向Pod存入资金,方便DAO进行预算管理;

通过建立一个临时Pod,并选出管理员,可以方便DAO执行时间敏感的动作,例如对外的资产交换和资产竞买。

一个去中心化的最高决策层+多个掌握部分资源、可以快速行动的执行小组,是DAO的优化形态,让DAO可以保持民主原则的同时,也保持敏捷。

与此同时,创建Pod并存入资产,相当于创建了一个新的资产包。DAO可以将Pod直接作为一项资产,对外进行交换、转让、抵押等操作。

从双层到多层

至此,我们所谈论的,是DAO和Pod组织的双层结构,事实上,DAO和Pod自身都可以是多层的,二者组成的是一个无限多层体系。

大多数的DAO都是一种类国家实体,不从属于任何司法辖区,某种程度上拥有自己的独立「主权」,对自身内部的一切事务有最终决定权。但是如果一个DAO持有另一个DAO的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治理通证,在治理投票中,拥有决定性影响力时,那么就会存在事实上的从属关系。

而母DAO直接创建的Pod也并非DAO当中的最小单元,Pod还可以创建并管理自己的Pod,技术上可以实现Pod的无限分层。这就像「沙粒悖论」,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小的一粒沙子,但是你永远可以把它击碎为更多的更小的沙子,对于Pod而言,不存在普朗克尺度。

因此,一个多层级的DAO体系,可能会是这样的形态:DAO中有DAO,Pod中有Pod。

Pod向DAO的「进阶」

从形式上,Pod和DAO的唯一区别,便是Pod没有自己的治理通证。如果Pod获得母DAO的授权,发行了自己的治理通证,此时的Pod就不再是一个Pod,将拥有自己的独立「主权」,成为了一个DAO。相对应的,该Pod对母DAO的从属关系演变为了一个DAO对另一个DAO的投资关系。这种情形,我们可以把母DAO理解为一个孵化器,Pod相当于被孵化的项目,当孵化成熟之后,Pod便可以「自立门户」,成为一个新的DAO。例如,YGGDAO的印度分部indiGG的发展远远快于其他分部,于是indiGG开始独立运行,发行了自己的Token,并与YGGDAO形成投资关系,成为类似于“子公司”的结构。

独立Pod

在上文所述中,似乎包含了一种假设,Pod必须由DAO创建,且一定从属于某个DAO,但我们认为Pod的概念不应局限于此,Pod的本质是一个多签钱包,我们反过来也可以认为,一个多签钱包就是一个Pod。如果你用GnosisSafe创建了一个多签钱包,就可以理解为你创建了一个Pod。事实上,Orca当中的Pod金库正是使用GnosisSafe作为内核构建的。

我们发现,DAO的雏形往往是一个群聊+一个多签地址。几个成员觉得一个事情很酷,然后创建一个多签地址,发个愿景,开始筹集资金。在DAO的雏形期,创始成员们往往不想把事情做的太重,创建复杂的治理层也不是当务之急,一个多签地址往往就能解决问题。一些知名的DAO,例如ConstitutionDAO、FreeDAO、PleasrDAO,最早都是从一个简单的倡议开始,用多签地址筹集资金,然后演化为DAO的。受过互联网思维磨砺的DAO弄潮儿们喜欢轻装上阵、小步快跑。

随着实践的进行,项目可能因为失败而归于沉寂,也可能因为成功而吸纳更多的参与者。如果项目成功,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多签钱包不再能协调众多的参与者,构建完整的治理层变得有必要。受惠于加密产品的可组合性,你并不需要创建一个新的DAO,并把资金转移过去,而是可以将一个GnosisSafe多签地址直接升级为DAO,也就是说你把一个独立的Pod升级为DAO。

多层结构:让DAO组织更像生命

由Pod和DAO构成的多层结构,始终会根据业务需求而演化,就像生命随环境变化而演化。在一个DAO当中,无法有效达成业务目标的Pod将被撤销,而成功的Pod则被保留,甚至进一步演化出多层Pod结构,直到可以脱离母体,成为一个新的DAO,新的DAO逐步独立发展,抑或是与原有的母DAO组合为更大的有机体——我们可以称之为DAO群落。

与科层制的僵化等级设置不同,DAO的多层结构始终处于流变之中,且演化是自下而上的,层级结构根据情景出现和消散,自组织,自适应。在科层制中,下级对上级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而在DAO当中,上级对下级授权,一级对一级授权,科层制是个控制体系,而DAO是个授权体系。在授权体系内,每一个层级都有充分的自主权,层层控制式的管理结构被分布式权限和集体的智慧所取代。

多层结构赋予DAO几乎无限的扩展性,而且创造了一种自然进化型的组织形态。尽管传统组织不乏探索进化型组织形态的努力,但是传统组织受限于信息的不透明,管控始终重于授权。反观DAO组织,作为加密技术的原生组织形态,财务透明是其根本特性,这使得监督和追溯变得更加简单,即便组织资源被分散控制在各小组手里,也不必过多担心欺诈舞弊行为。我们相信,DAO的扩展性会远超传统科层制组织,抵达人类大规模协作的新边界。正如BitDAO创始人BenZhou所说:“如果我们想把我们的业务从数十亿变成万亿,我们不能以公司形式存在,而是以‘社会现象形式’存在。”

多层结构的意义不止于赋予DAO扩展性,而且能够让DAO更好的实现去中心化。如果DAO需要通过治理投票来决定众多的事务,那么过多的治理事务会带来参与度的下降,因为参与者们无法在治理事务中投入足够的时间,通过授权给Pod,DAO把那些高频的日常决策剥离出来,节约了治理参与者的思维带宽,让他们可以更积极的参与到DAO的核心事务的治理中来。

激活「小队」的力量

我们发现,在社会协作中,一个最基本的协作单元,往往不是个人,也不是结构庞杂的大组织,而是一个相对扁平、密切协作的小团队。这样的团队有其规模限制,不是邓巴数,而是一个更小的规模,在「小队理论」中认为是12个人以内,相当于一个足球队的规模。

动漫《海贼王》中的草帽一伙,有9名成员

想象一下,一次头脑风暴、或是一个能让所有人畅所欲言的会议的理想规模。规模过小,势能不足,规模过大,则容易分化为多个小组,抑或演变为一对多的沟通格局。超过12人的规模,意味着超过一个TeamLeader的管理幅度,可能需要分层管理,对于DAO中的小组而言,超过12人,可能导致Coordinape式的互相评价系统失效。

在小队内部,有着畅通的沟通环境,有着自然形成的团队规范,有着清晰的集体记忆,小队成员之间相互充分了解,甚至有着不必沟通的默契。小队内部的协作不是松散的,而是紧密的。一个更大的组织网络可能围绕着一个小队,使其边界模糊、看起来规模更大,但对于核心小队来说,始终存在一个无形的圈子,分割着内外亲疏的界限。

古往今来,大到改朝换代的军事政变、小到开发一个互联网产品,其核心都是由一个密切协作的小队完成的。在一个成功的小队当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能发挥价值的位置。

Pod赋予一个小队适当的财务资源,和一定的独立自主权,将进一步激发小队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小队将不需要通过层层审批的方式向上申请资源,从而找到更多的「创业感」。小队可以关照到小队中的每一个人,因此小队当中的个体也将感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自由与归属感,更好的投入到价值创造中。

催化DAO2DAO的协作

一个DAO不是一个孤岛,而是要参与到广泛协作和高频互动的DAO网络当中去。DAO与DAO最基本的互动形式便是财务互动。有的财务互动要涉及DAO财库中较大份额的资产操作,往往需要DAO的所有者们投票决议,但是更多的财务互动往往涉及的资金份额不大,但相对高频,而且可能需要谈判代表的大量沟通工作。显然后一类财务互动并不适合动用投票决议,通过授权给一个Pod?来完成是更合适的,对于每一项涉及较小资金的财务互动的D2D合作,我们都可以建立一个临时Pod来管理。

此外,正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Pod本身就是DAO的一个资产包,通过向Pod中注入不同类型的资产,可以实现资产打包的效果,「交易Pod」可以起到「交易Pod中的资产」等效的作用,而且相比直接交易资产要大幅度节约Gas。与此同时,DAO可以将自己的Pod有偿或是无偿的转交给另一个DAO,也可以用自己的Pod与其他DAO的Pod进行交换,实现业务的组合与嫁接。

小结:

以上,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洞察Pod这样一个独特概念:

从技术视角上看,Pod无非是一个多签钱包,可以从属于某个DAO或者另一个Pod,也可以独立存在,Pod可以通过创建治理层升级为DAO;

从组织视角看,Pod是一个组织单元,基层的Pod往往是一个密切协作的小队,个体在当中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从金融层面看,Pod是一组被打包的资产,可用于交换、转让和抵押,将资产打包成Pod简化了多元资产的交易过程,节约了Gas费用;

从业务视角看,Pod是DAO旗下的一个项目,或是业务单元,可能是临时的,也可能是长期存续的。

不同视角的观察,让我们对Pod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和更多应用场景的挖掘。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DAO-Pod的关系本质为「约束性委托」,并且看到了DAO-Pod结构无限延展和自然流变的特性。我们发现,DAO-Pod结构不止为DAO实现了巨大的扩展性,也让DAO真正成为进化型组织。我们相信DAO-Pod结构会成为DAO的新范式,由DAO和Pod组成的多层的、分形的、流变的结构将是DAO的未来。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46ms0-5:97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