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加密艺术 新浪潮的到来_RRR

自艺术家 Beeple 完成史诗级拍卖,币圈彻底打碎了对艺术圈的传统认知,在资本的刺激下,众多的艺术家们感受到「起风了」,一时间,加密艺术成为关键字的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

Beeple 创作的充满未来感的世界

在艺术家们纷纷主动破圈,拥抱加密艺术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是「风向」、是「浪潮」,不可否认的是,这风向与浪潮是源于资本的运作,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为「艺术」本身的力量,尚待考量。

在当下,我们讨论加密艺术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价值与投资分布层面。纵观目前的新闻,对加密艺术的讨论,币圈多余艺术圈,讨论的核心,也是资本多余艺术,但对于「加密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很少涉及,这是市场基因,不可回避。

加密艺术家NessGraphics的NFT项目完成超2万枚铸造共募集1404枚ETH:1月30日,据相关页面信息,加密艺术家 NessGraphics.eth 的 NFT 项目“M0N3Y PR1NT3R G0 BRRRRRR”昨日在 NFT 平台 Manifold.xyz 上启动,目前已完成 20357 枚铸造,按照 0.069 ETH 的铸造价格计算总计募集 1404.6 ETH,约合 220 万美元。

“BRRRRRR”是 NessGraphics.eth 推出的 Open Editon NFT 艺术作品,Open Edition NFT 没有明确供应量上限,用户可以在特定时间范围内铸造尽可能多的 Token,与其他开放版本 NFT 项目一样,“BRRRRRR”将采用销毁机制,每次销毁需要 5 个 Token,用户可以销毁“海报”版本 NFT 来获得级别更高的“动画”版本 NFT。[2023/1/30 11:36:44]

但也说明加密艺术中的「艺术」的可讨论空间很大,艺术家对加密艺术的破圈之路刚刚开始。

曹寅:加密艺术最有可能成为Web3突破口:12月12日消息,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在推特发文称,Web3 革命可能会从哪里破局? 长期不好说,但是短期来看加密艺术最有可能。艺术天然以内容为主,并且不存在技术和资金门槛,最重要的是好玩并且多元,具有社区属性,人人都可以找到知音。比起DeFi、游戏、社交等赛道,加密艺术成为Web3突破口有其必然性,自从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和艺术家在历次社会革命中都扮演着旗手的角色,这次也将如此。[2021/12/13 7:34:50]

当我们讨论加密艺术时候,如果只讨论「加密」,不去讨论「艺术」,在「浪潮」过去后,我们就会发现「加密艺术」一直在裸泳。

而当我们讨论艺术的时候,一定是站在艺术史的角度去讨论才有依据,当我们谈艺术家创作的时候,也只有联系艺术家创作的历程去谈才有意义,那么当我们导论加密艺术的时候,只有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作为纵轴,将区块链技术环境作为横轴,形成交叉点去讨论才有价值。

NFT加密艺术平台AART线下专场拍卖将于5月22日开拍:据官方消息,NFT加密艺术平台AART联合永乐文化推出的NFT线下专场拍卖将于5月22日开拍,作品包括由央美学院副教授李洋创作的《画梦30年—梦网游》。

从1990年至今30多年,李洋老师以梦作为绘画和艺术创作表达的重要主题,形成了一套人类梦史个体记录的编年体;本次参拍作品为5m*5m的巨幅梦的记录。作品的起拍价为500000人民币。[2021/5/20 22:23:49]

一位画着国画或者传统油画的艺术家,在之前的作品里,从未有对网络、对数字、对科技的思考,但只要作品上链,便是破圈,便可称自己为加密艺术家,这显然是一种脱离了创作上下文关系后,而产生极其浅层的认知。而只有创作历程与环境契合、其思考与创作载体契合,才能传达这种艺术的特性。

土耳其艺术家268件加密艺术品售出总价超100万美元:12月8日消息,分析平台CryptoArt.io的数据显示,土耳其3D动作设计师Murat Pak在以太坊区块链基础上创作的共计268件加密艺术品,在不同的交易平台上出售,总计价格达到1079,382美元(约合1881 ETH)。(Decrypt)[2020/12/8 14:36:38]

对于什么才是加密艺术,这里我想用两个案例说明,案例皆来自于稀瘾加密艺术平台。

稀瘾作为加密艺术内容运营平台,在合作艺术家的选择上,稀瘾有自己的艺术标准:创作的历程、思考与科技、智能化及区块链有绝对的关联,。而林欣做为稀瘾的合作艺术家,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这次的合作的达成,与其说林欣老师选择了加密艺术,不如说加密艺术选择了林欣老师。林欣作为数字艺术家,早在 2005 年,便开始系统性的思考和呈现「后网络」、「人工智能」、「算法革命」、「大数据」等命题。在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形,同时作为人类/机器/意识/程序的结合体而存在,这种中性和客观的视觉展示方式,构建了一个新的赛博空间。将这种空间放置于区块链上,艺术与技术在基因上天生的契合,才应该加密艺术作品原本的样子。

稀瘾签约艺术家--林欣老师的作品

而本次林欣选择上链的作品,是林欣创作历程中的变革之作,在这幅作品之前,她还是在「外象」上进行作品表达,而这幅作品之后,她开始「内观」,她的作品更直接的表达着内部的思考、内心的情绪。恰如画面上的中线:中线之上,是外部的呈现,而中线之下,则是内部的情绪。这种变革也与「加密艺术」带来的变革在内核上尤为一致。本作品将在亚洲最大的加密艺术交易平台 Crypto Art 上进行公开销售。

塞尚在展览上拿出自己签名的小便池,却定义了「现成品艺术」概念,安迪沃霍用丝网印技术,却创造了「波普艺术」。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技术本身不足以成为艺术流派,只有艺术家的思考创作才可以。

加密艺术亦是如此,我们讨论了太多技术内容,不论是区块链的技术,还是艺术家创作的技术,大部分艺术作品换了一个载体呈现而已。目前,有不少艺术家已开始基于链上合约进行创作,尝试着做更为「纯粹」的加密艺术,给加密艺术的未来带来的更多的可能性。

4 月 3 日,稀瘾创始人常晖受邀参加,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智能化时代的科技与艺术」论坛,并就「NFT--艺术经济的新形态」进行了主题分享。会上,稀瘾与本次论坛的参展艺术家郑达联合宣布,将基于郑达新发布的艺术作品 AIBOX,结合区块链技术共同打造全新的加密艺术项目。

常晖在论坛进行分享

郑达, 跨媒体艺术家,Low Tech Art Lab 创立者,作品获得英国「The 2017 Lumen Prize」互动艺术大奖,「2018 第三届王式廓奖」艺术奖得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艺术系访问学者和韩国首尔 CPI 研究员。艺术工作聚焦于艺术与科学的跨媒体互动艺术,其创作轨迹焦距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交错点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游戏艺术、互动艺术、机械装置、媒体剧场等。创立的「低科技艺术实验室」专注于当下媒体文化和跨学科的融合,基于电子虚拟环境的艺术实验,探索光与运动的交互、机器视觉系统的算法美学,以及可计算媒介的装置艺术的感知系统。

郑达作品--LOW AI Box

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社会行为,随着人们的社交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那么将自己的收藏品收藏到链上也将是未来的 趋势。加密艺术,未来可期。

稀瘾,引领你的加密艺术收藏旅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6:44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