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哥曾说过一万次,币圈腾飞必先满足两个条件:
1.与美股脱钩:
众所周知,比特币和美股目前是高关联性,美股涨跌,直接影响到比特币的涨跌。如果说币圈的涨跌看的是比特币,那么比特币的涨跌完全取决于美股。
与其说,比特币与美股是高关联性,不如说是跟美国经济高关联。现在的比特币交易,几乎都是看美盘,都是美国人在进行BTC的买卖,国人几乎没人玩比特币,国人大都在玩那些小币种。每到周末,美国人休息,比特币的行情就非常平淡,几乎没有波动。而周一下午,波动就开始大起来,到了美盘开盘,玩合约的就要开始盯盘了,随着美股的涨跌,比特币几乎完全跟盘,这些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各位可以自行去复盘观察。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经济,美国的通胀速度,为40年最高,美国开始加息,加息的目的是让市场流通的美金变少,市场的钱少了,东西多了,自然物价就降下来了。在这个宏观调通的同时,通胀控制住了,可市场没有钱了,购买金融产品的钱也没了。股市没钱了,股票当然就跌了,币圈没钱了,加密货币自然也就跌了。既然都是美国人在交易比特币,近半年比特币的价格一直阴跌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先来假设:不久的将来,美国的经济环境宽松了,股票,期货,虚拟币等众多金融产品都大涨的时候,比特币--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的金融奇迹,会跑赢通胀,以及其他金融产品。届时人们会发现,如果你购买股票,年利润是20%的话,比特币可能会达到200%,这时候的BTC就会完全脱钩美股,因为它会吸金,将原本可能会投资美股的钱,吸收到币圈里来,即便美股下跌,比特币依旧会大涨。
这些话,并不是耸人听闻,空穴来风。我们就拿美股举例:1996年6月到2000年5月,美国道琼指数下跌0.35%,标普上涨9.12%,而纳指狂涨59.07%。同样是美国三大指数的身份,为什么道指下跌,而纳指狂涨呢?理由很简单,那几年微软的风头太盛,把钱吸走了呗。比特币想要真正腾飞,再创辉煌,必须要脱钩美股,不能看着美股的脸色,要走出独立行情。比特币的先天条件非常好,目前已经有4000多万个非零地址,是萨尔瓦多和中非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华尔街的宠儿,是12年创造9000万倍利润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融神话。但人是趋利的,之前的辉煌已经过去,同样是投资,为什么要投资比特币?原因可能会有很多,最基础的一点当然是因为要赚钱咯,只有比特币与美股脱钩,才会吸引更多人进行投资,那么其结果才会真正腾飞。
哔哔的有点多,直接说起飞节点。
预言:当美国通胀指数被控制住时,将是比特币第一次大涨;当美国宣布不再加息,将是第二次大涨;当比特币一大波利好消息出炉,开始暴涨之时,就是第三次大涨,那个时候,如果下车,盘面就不会再给上车的机会了。
2.随着一波利好的披露:
其实再说第一个条件的时候,已经说到这个条件了。为什么说需要有一大波利好消息,比特币才会腾飞呢?这里闪电哥给几个数据:
首先,美国各大机构,各大资本,已经囤积了海量比特币,他们的平均成本在30000左右,只有灰度的成本比较低,只有18000左右。价格低了,他们怎么卖?最高69000的价格,他们都没卖,20000卖?除非是遭到清算,或是暴雷。比特币流通量占比63.8%的地址,一年以上没有动过了,这些都是比特币持续上涨的原动力,散人玩散单,机构才会长期持有。
其次,机构早晚要出货,出货只可能在牛市巅峰出,就算现在机构想出货,接盘的又有几人?没有足够的买盘,机构想出也出不掉。这是金融规律,适用于任何金融领域,不接受反驳。大牛市,散人疯狂购买,机构才有可能出货。这个原理的具体行为,各位不妨去问问度娘。
再次,假如机构拉盘,投机盘出货,最后被割的一定是机构,难道要机构接盘?这不现实。所以机构真正拉盘,必满足两个原则:第一,用利好消息拉盘,利好消息一旦到来,原本想卖的不卖了,自然也就没有抛压了。第二,金融环境宽松,比特币先涨几波,吸引人的眼球,机构再去放各种消息,例如:某某机构又筹集多少多少钱来做比特币定投,某某国家也要将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美国的某某州,用比特币支付工资,某某公司,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方式等等。那时候的比特币,就真的飞了,只要下车,就不会再有上车的机会。
策略:今天说的有点多了,最近一段时间,比特币将横盘震荡。7.27号,美联储议息会议,只要不是加息超过75个基点,都算是利好。利空落地即利好。昨天策略中,我提到,晚上8:30公布通胀数据后,盘面将会低开,然后高走,就是这个原理。这个行情做法,可以复制到7。27号会议。近期都是震荡行情,高抛低吸即可
压力位:22000,23000,25000
支撑位:19000,实锤跌破的话,那就大概率会是因为某某机构又暴雷了,所以建议止损在18500附近。
7.27之前很难有大的突破,触及22000附近完全可以先行止盈,低位再接回来。
闪电哥来自纵横区块链联合会,专注比特币行情策略,您的支持,是闪电持续更新的动力,关注金色财经“专注大饼的闪电哥”。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