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加密货币符号头像的故事 !_Solarys

中本聪的设计提案竟然一再被打?以太币的logo是一个空皮夹?几个虚拟货币的头像故事。

最近市场行情是比较无聊,所以给大家出一期科普类的文章!

在Web3的世界中,我们每天都网上追最新资讯、关注着交易所上的币价涨跌,或是在Opensea上面逛那些NFT,这些网站到处都能看到各种虚拟货币的标志,甚至也逐渐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符号了。

但你是否曾好奇过,究竟这些符号是从何而来的呢?它们又是由谁设计及制定的呢?符号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或含义呢?

最广为人知的「$」符号从何而来?

在开始讨论加密市场之前,也必须先认识一下实体货币的「$」符号。这个符号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版本,目前最被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从西班牙货币单位「peso」演变而来,再随着征服者引进新大陆。

「$」符号最早出现在1770年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班牙等地区的商业信函。从当时的手稿研究显示,原先的中古拉丁文字变体「p?」,字母「s」逐渐与字母「p」重叠,P逐渐简化成向下一笔,因而变成了「$」符号。

另外,双竖线的美元符号,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源自西班牙国徽上的海格力斯之柱图案。这种「S」状绶带缠绕的图案,过去也时常被铸造再银币上,或用于建筑的外观雕塑。

一、比特币:中本聪的设计提案竟然一再被社群打?

比特币符号是在2009年初,由中本聪自己设计的,在白皮书发布后两个月,出现在他的第一个客户端的程式介面上。最初版本是一个包含BC字母的金币,这样的「金属主义」也意味着货币的价值源自其物理上的商品交换价值。

后续,社群成员也开始提出各种的想法及建议;2010年二月,中本聪更新了一版设计。这次他参考双竖线的美元符号,改为金属浮雕风格的B字母加两条垂直线,与美元符号不同的是,两条线一样都从顶部及底部连贯,但中间并非贯穿的。

这版新设计,虽然当时获得了大部分比特币用户的认同;但也有网友认为这只能称得上「堪用」,如果等它未来真的发扬光大时,再来改变会很麻烦。中本聪后来也在论坛中无奈的表示,他对这一块并不在行,如果有人能做得更好就来做吧。

2010年11月,论坛上出现了一位匿名的网友「bitboy」,分享了他的设计,讯息中他谦虚的写道:「嗨,伙伴们,跟大家说个嗨,和你们分享一下我做的一些图片,欢迎随意下载,希望它能派上用场。」这版设计将金币换成标志性的橙色圆圈,并将“?”标志顺时针倾斜14%;而这版设计马上受到大多数社群成员的喜爱。

bitboy后来也表示,这是从原本的设计基础上修改的,因此也会遵照中本聪早前的意愿,将所有的设计开源、提供社群免费使用。当一位网友提出这有点像「万事达卡」的标志时,他回答说:「这就是灵感来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讨厌Mastercard和Visa。」;而这正是那些比特币希望能取代的公司。

二、以太币:

最初的以太坊标志是在以太坊推出前不久才设计的,是由以太坊其中一位创始人,用简单的电脑软体绘制而成的,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或前期准备。最初版的以太坊标志是由一对∑,两边各旋转45度组合而成的,交叠后的图形看起来有点像是一颗钻石。

后来他们就在社群中举办了一场征稿比赛,并从中挑选出了原版设计的变化版本,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见的菱形、八面体造型。这个造型由六个三角形组合而成,两个三角形在下半部、四个三角形在上半部,用了不同透明度的黑色,来做出三维的立体效果。

这个符号因应不同的使用情境,也有衍伸出多样的版本,包含全部黑色的剪影版本、立体篓空的彩色版本、WETH使用的粉红色版本,或是ENS的延伸版。

有些以太坊信仰者对于这个符号的设计,提出了各种深层的意义解释,例如说它是象征珍贵的天然晶体钻石、完美的数学造型、坚不可摧的结构,或是其它天马行空的猜想。然而,以太坊的GeorgeHallam在对外的电子邮件说道:「这个标志背后其实没有什么隐藏含义,它显然只是一个八面体。」

三、Solana:科幻未来感的紫、绿配色

相较之下,后来兴起的其他虚拟货币符号,反而比较像是由特定一间中心化企业所设计及制定规范的品牌标志。

Solana标志的灵感来自于1980年代的科技美学,三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结合了速度及建筑的概念,希望能透过这样的造型、字体、配色,带出科技创新及未来感。

如同一般的企业标志,他们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使用规范,其中包含:标准色、渐层、比例、应用范例、净空范围等。

有趣的一点是,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在Solana生态系开发的Defi、链游、NFT,在Logo及UI设计上都会特别使用这样的「紫、绿」配色。这个高鉴别度的颜色,也因此成为Solana社群中,非常容易让使用者辨识跟产生连结的特点。

四、BNB:相连的黄色小方块

币安的标志,是一个俯视的立方体切出的交集搂空形状,看起来像一个个「区块」彼此相连的感觉。在他们官方的广告文宣上,也可以看到大量使用了黑、深灰色的底色背景,上面再叠加他们的黄色标志。黄色跟其他区块链生态做出了很明确的市场区隔,也能避免跟交易常用的红色、绿色互相干扰或混淆。

最初版的标志,长得几乎就跟现在看到的差不多。在第一版设计曝光后的一年,做了一次很细微的调整,就是把这些矩形的「间距」拉近,从原本的1:1变成宽度7比间距5,让整体的标志避免太过分散,视觉更加集中。他们的标志也有多种的版本:上视图的正矩形、正交透视的俯视、立体的方块。

延伸思考:加密货币,应该要有「官方」的统一标志吗?

从上述几种不同的符号发展历程,你认为加密货币的标志,应该要像是企业的那样,由中心化的官方设计出来,并制定统一规范;还是应该像日常生活中的符号,例如箭头、爱心等符号,是逐渐约定成俗、更弹性且多样化的呢?

从区块链起初的精神来看,或许加密货币根本不该有一个「官方」,有权力说哪个标志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但相对的从功能面来看,如果某天出现了两个相似、容易造成混淆的符号时,是否反而会造成更多使用上的麻烦呢?

加密货币符号的社交用途

另外一点矛盾的是,过去人们有时会以「$」符号替代「S」拼字,以讽刺贪婪或表示超量财富,如微软的「Micro$oft」、迪士尼的「Di$ney」。然而,现在以太币使用者的网路文化中,反而会将名称中的「E」以「Ξ」代替,以展现对虚拟货币的忠诚信仰。究竟,这是一种反资本主义的展现,还是只是换一种货币的财富贪婪呢?

从货币符号的演变史,看出文化的多元

从这样的「货币符号」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大众对于「价值」的定义,也变得更多元了。从几个世纪前的「金属」演变成「文字符号」,再到现在各种抽象的几何型,或是独角兽、寿司、迷因狗狗,也都能成为一种货币及符号。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9:982ms